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有极高的现实应用价值,自始至终都在小学教学管理任务中占首要位置。其中,应用题以其高综合性,高抽象性,高复杂性的特征,成为数学科目中的重点分支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寻找合适的解题方式,带领学生利用恰当的技巧高效完成应用题解答成为小学数学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引言:
应用题是一种既结合了理论知识,又反映日常生活的综合性题目,是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突破的一大难关,考验着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影响下,农村学生各方面综合学习能力受到制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素质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题思路,总结高效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训练,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农村教学现状
(一)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环境的制约,部分农村教师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培训,甚至缺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意识,这阻碍了他们对新学习资源和教育信息的获取,容易产生闭塞的教学思维。一些缺乏专业性的教师甚至仍将“应试教育”要求下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这使学生单一的学会了某一种知识,却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
(二)学校资源保障较低
相较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在教学设施、管理水平、经济基础、薪酬福利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虽然近些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但整体环境的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学条件的落后和恶劣的环境不仅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学习效果。
(三)环境制约学生发展
农村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其他省市工作,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这便出现了对孩子学习情况看管、反馈不及时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指导。
二、解题技巧分析
(一)全面审题
在某些应用题中,出题者经常利用“增加了”“减少了”“增加到”“减少到”混淆学生的视听,学生出错的原因并非知识点实际不到位,而是由于误读了题干信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仔细度,提醒学生细致读题,认真思考,不要急于求成,一略而过。
例如在“李叔叔的苗圃去年收入45220元,今年比去年减少了10%,今年收入多少元?”与“李叔叔的苗圃去年收入45220元,今年减少到去年的10%,今年收入多少元?”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题目。对于前者,我们要用原本的45220将减少的部分即45220×10%减掉,得40698元。对于后者,我们应直接将45220×10%得出4522元。二者的最终答案天差地别。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细节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基本的读题技巧,用划重点、圈数据等方式梳理各条件之间的关系,避免低级错误。
(二)抓不变量
教育部门在编写小学六年级的教材时逐步提高了知识难度,在进行数学应用训练时,学生开始面临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型,其中多以“分数”为主。这种题型的条件一直在不停变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量”很多,很难列式。教师可以平衡学生目前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利用“不变量”的概念进行解题。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的数学习题中,出现过这一类题型:有两袋水泥,第一袋水泥的重量是第二袋的7倍,从第一袋水泥中取出15克加入第二袋水泥中,这时第一袋的重量是第二袋的4倍,问第一袋水泥原来有多少克?
这时我们发现,无论是从第一袋水泥中取出放入第二袋,还是从第二袋中取出放入第一袋,它们总体的重量是不变的。在这种总量不变但是重量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总量,也就是两袋水泥共同的重量为“单位一”。那么,取水泥之前可以说是第二袋水泥占两袋水泥总重量的1÷(1+7)=1/8,取出水泥后第二袋水泥则占两袋水泥的1÷(1+4)=1/5,那么回到第二个条件中,取出的水泥一共有15克,第一袋取水泥前后相差的克数占两袋水泥总重量的1/5-1/8=3/40,那么两袋水泥总重量为15除以3/40即200克,由此得出第二袋水泥的重量为200×1/8=25克,第一袋水泥的重量为200-25=175克。
(三)反面入手
对于某些应用题型,题目所给的已经条件存在对立信息,教师可以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反向入手进行解题。
例如在:“某校举办一场由五、六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征文比赛,已经知道五年级参赛学生比六年级多30人,同時六年级参赛学生比五年级少1/3,求两个年级各有多少同学参加比赛?”一题中,由于题目给出的两条已知条件主语恰好相反,我们可以将前半句看成“六年级参赛学生比五年级少30人”,恰好“六年级参赛学生比五年级少1/3”,那么就可以用30÷1/3求出六年级参赛人数为90人,继而求出五年级参赛学生有120人。
结束语:总之,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以教材为中心传递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题目,多角度考虑问题,寻找该题目最简单方便的解题办法。同时,综合分析农村学校的特点,教师更要结合校园环境和学生背景确定合适的授课模式,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灵活、高效的解题技巧,以身作则激励学生砥砺向前。
参考文献:
[1]杨晓英.浅谈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的措施[A]..《同行》2015年9月(上)[C].:,2015:1.
[2]马朝云.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12-113.
[3]张梦茜.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表征水平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9.
关键词:农村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引言:
应用题是一种既结合了理论知识,又反映日常生活的综合性题目,是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突破的一大难关,考验着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影响下,农村学生各方面综合学习能力受到制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素质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散思维寻找多种解题思路,总结高效的解题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训练,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农村教学现状
(一)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环境的制约,部分农村教师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培训,甚至缺乏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意识,这阻碍了他们对新学习资源和教育信息的获取,容易产生闭塞的教学思维。一些缺乏专业性的教师甚至仍将“应试教育”要求下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这使学生单一的学会了某一种知识,却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
(二)学校资源保障较低
相较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在教学设施、管理水平、经济基础、薪酬福利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虽然近些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但整体环境的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学条件的落后和恶劣的环境不仅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学习效果。
(三)环境制约学生发展
农村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其他省市工作,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这便出现了对孩子学习情况看管、反馈不及时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指导。
二、解题技巧分析
(一)全面审题
在某些应用题中,出题者经常利用“增加了”“减少了”“增加到”“减少到”混淆学生的视听,学生出错的原因并非知识点实际不到位,而是由于误读了题干信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仔细度,提醒学生细致读题,认真思考,不要急于求成,一略而过。
例如在“李叔叔的苗圃去年收入45220元,今年比去年减少了10%,今年收入多少元?”与“李叔叔的苗圃去年收入45220元,今年减少到去年的10%,今年收入多少元?”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题目。对于前者,我们要用原本的45220将减少的部分即45220×10%减掉,得40698元。对于后者,我们应直接将45220×10%得出4522元。二者的最终答案天差地别。教师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细节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基本的读题技巧,用划重点、圈数据等方式梳理各条件之间的关系,避免低级错误。
(二)抓不变量
教育部门在编写小学六年级的教材时逐步提高了知识难度,在进行数学应用训练时,学生开始面临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型,其中多以“分数”为主。这种题型的条件一直在不停变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变量”很多,很难列式。教师可以平衡学生目前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利用“不变量”的概念进行解题。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的数学习题中,出现过这一类题型:有两袋水泥,第一袋水泥的重量是第二袋的7倍,从第一袋水泥中取出15克加入第二袋水泥中,这时第一袋的重量是第二袋的4倍,问第一袋水泥原来有多少克?
这时我们发现,无论是从第一袋水泥中取出放入第二袋,还是从第二袋中取出放入第一袋,它们总体的重量是不变的。在这种总量不变但是重量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总量,也就是两袋水泥共同的重量为“单位一”。那么,取水泥之前可以说是第二袋水泥占两袋水泥总重量的1÷(1+7)=1/8,取出水泥后第二袋水泥则占两袋水泥的1÷(1+4)=1/5,那么回到第二个条件中,取出的水泥一共有15克,第一袋取水泥前后相差的克数占两袋水泥总重量的1/5-1/8=3/40,那么两袋水泥总重量为15除以3/40即200克,由此得出第二袋水泥的重量为200×1/8=25克,第一袋水泥的重量为200-25=175克。
(三)反面入手
对于某些应用题型,题目所给的已经条件存在对立信息,教师可以发散思维,指导学生反向入手进行解题。
例如在:“某校举办一场由五、六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征文比赛,已经知道五年级参赛学生比六年级多30人,同時六年级参赛学生比五年级少1/3,求两个年级各有多少同学参加比赛?”一题中,由于题目给出的两条已知条件主语恰好相反,我们可以将前半句看成“六年级参赛学生比五年级少30人”,恰好“六年级参赛学生比五年级少1/3”,那么就可以用30÷1/3求出六年级参赛人数为90人,继而求出五年级参赛学生有120人。
结束语:总之,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以教材为中心传递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解题技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题目,多角度考虑问题,寻找该题目最简单方便的解题办法。同时,综合分析农村学校的特点,教师更要结合校园环境和学生背景确定合适的授课模式,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灵活、高效的解题技巧,以身作则激励学生砥砺向前。
参考文献:
[1]杨晓英.浅谈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的措施[A]..《同行》2015年9月(上)[C].:,2015:1.
[2]马朝云.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12-113.
[3]张梦茜.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表征水平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