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体育,既能修身、健身,又能养性、养心,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教学,传播武术精华,不仅能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反观高校武术教学,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值得我们探讨。
一、反思篇——思武术教学
反观高校武术教学,常常流于形式,教学内容中还存在较多的体操或舞蹈式动作的渗入,造成武术教学的机械化、简单化,偏离了武术教学的本质。同时,高校武术教育目标更多定位在锻炼身体、提高技能上,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这两大块。
1、就教学内容而言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这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虽然突出了健身性,但忽视了技击性。各高校规定的武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长拳与太极拳类项目上,而且教学内容是一直沿用了很久的初级类拳械。由于内容上脱离了学生实际,学生兴趣不高,由此导致的满意度也就不会高。
同时,高校的武术教学更多强调的是武术的技术,这只是一个表面化的内容,而忽视了武术的内涵,没有将中华武术流传下来的明礼修德的武德精神讲授给学生,只是为技艺而学习,没有把武术教学提升到一个文化的层次。
2、就教学对象而言
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根本没有接触过武术,尽管实施了新课改,但中学阶段能开设武术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加之繁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过关,这些都为高校的武术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示范动作看起来就是神往,学生一遍学不会,两遍学不全,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定会出现厌学情绪,这都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深入。
另外,大学生对武术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仅通过由武术有关的武功片了解,容易认为武术就是武侠,就是飞天入地,打打杀杀,把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混为一谈,这些不正确观念严重阻碍了武术在高校的顺利发展。
3、就教学者而言
普通高校武术教师队伍中,武术专业教师比例偏少,普遍匮乏,非专业武术教师基础相对薄弱,拓展空间相对狭窄。从这个方面来说,高校武术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同时,武术教学内容较枯燥,教学方法较单一,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对武术技艺的掌握,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武术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高校的武术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标准的动作示范能力、透彻的讲解能力、游刃有余的教学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让学生了解武术,掌握技能,提高本领,增强素质,从而达到武术教学之目的。
二、发展篇——寻发展之路
促进武术发展,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改变学生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武术教学之发展。
1、改变学生观念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鉴于学生对武术认识的模糊性,在武术教学中,应首先通过介绍武术的历史、特点、作用以及武术比赛的方式、实质等,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内涵,了解其精深之处,这也是武术同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区别所在。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武术明礼修德教育,让学生抛弃那些虚幻不切实际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习武观、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明确高校学习武术是为了传承文化、修身养性,而不是打抱不平和意气用事。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武术教师尤为重要。教师的技术水平高,示范的套路动作规范工整,能较强地突出武术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学生就会由对老师欣赏、敬佩发展到对武术运动的热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2、改进教学内容
各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都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讲求以下几个结合:人文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增强体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
在此思想指导下,武术教学的内容可以在教授演练技艺的基础上,增加武术理论的学习,开展武术兴趣班,开设多种形式选修课,真正做到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同时,各个高校可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如教学场地、设备,课程开设情况,教师专业、人数等,挑选合适的教材,甚至可以制定校本教材,师生共同参与,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能展示力与美,有一定实用性的套路内容。并可在武术教学中增加技击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实战技术和实战经验,这对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高校武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方能使武术教学与时俱进。
3、改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重视教法上的变化。
武术技术属于演练性技术,包含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有攻有守、亦动亦静、刚柔相济。在实际的高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如课程的难度、学生的基础、课时的安排等客观情况,既要有整体教学,又要有分解教学,并可将两者相结合,来完成全套动作的学习。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身体素质相对差点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以创设一个能够综合运用的实践空间,学生也就乐于学习。
教法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在教师教授的基础上,更应该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互相探讨,从而突破教材的束缚,拓宽我们武术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堂上,也不应该是教师“一言堂”或“一行堂”,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另外,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要注意观察、注意分析,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可以适当开展分层教学,从而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这也是武术内涵之要求。
三、结语
开展武术教学,传承民族精神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武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只有认识到现实的不足,深入思考,改变观念,改进内容,改善方法以,方能使武术这朵奇葩不仅盛开在高校的花园中,更能在祖国的花园中怒放。
(责任编辑:何秀秀)
一、反思篇——思武术教学
反观高校武术教学,常常流于形式,教学内容中还存在较多的体操或舞蹈式动作的渗入,造成武术教学的机械化、简单化,偏离了武术教学的本质。同时,高校武术教育目标更多定位在锻炼身体、提高技能上,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这两大块。
1、就教学内容而言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必须符合学生实际,这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虽然突出了健身性,但忽视了技击性。各高校规定的武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长拳与太极拳类项目上,而且教学内容是一直沿用了很久的初级类拳械。由于内容上脱离了学生实际,学生兴趣不高,由此导致的满意度也就不会高。
同时,高校的武术教学更多强调的是武术的技术,这只是一个表面化的内容,而忽视了武术的内涵,没有将中华武术流传下来的明礼修德的武德精神讲授给学生,只是为技艺而学习,没有把武术教学提升到一个文化的层次。
2、就教学对象而言
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根本没有接触过武术,尽管实施了新课改,但中学阶段能开设武术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加之繁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过关,这些都为高校的武术教学带来了难度。因此,在学生眼里,教师的示范动作看起来就是神往,学生一遍学不会,两遍学不全,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定会出现厌学情绪,这都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深入。
另外,大学生对武术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仅通过由武术有关的武功片了解,容易认为武术就是武侠,就是飞天入地,打打杀杀,把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混为一谈,这些不正确观念严重阻碍了武术在高校的顺利发展。
3、就教学者而言
普通高校武术教师队伍中,武术专业教师比例偏少,普遍匮乏,非专业武术教师基础相对薄弱,拓展空间相对狭窄。从这个方面来说,高校武术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同时,武术教学内容较枯燥,教学方法较单一,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对武术技艺的掌握,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武术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高校的武术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标准的动作示范能力、透彻的讲解能力、游刃有余的教学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让学生了解武术,掌握技能,提高本领,增强素质,从而达到武术教学之目的。
二、发展篇——寻发展之路
促进武术发展,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改变学生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武术教学之发展。
1、改变学生观念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鉴于学生对武术认识的模糊性,在武术教学中,应首先通过介绍武术的历史、特点、作用以及武术比赛的方式、实质等,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内涵,了解其精深之处,这也是武术同一般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区别所在。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武术明礼修德教育,让学生抛弃那些虚幻不切实际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习武观、学习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明确高校学习武术是为了传承文化、修身养性,而不是打抱不平和意气用事。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武术教师尤为重要。教师的技术水平高,示范的套路动作规范工整,能较强地突出武术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学生就会由对老师欣赏、敬佩发展到对武术运动的热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2、改进教学内容
各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都会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讲求以下几个结合:人文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增强体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
在此思想指导下,武术教学的内容可以在教授演练技艺的基础上,增加武术理论的学习,开展武术兴趣班,开设多种形式选修课,真正做到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同时,各个高校可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如教学场地、设备,课程开设情况,教师专业、人数等,挑选合适的教材,甚至可以制定校本教材,师生共同参与,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上,可以选择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能展示力与美,有一定实用性的套路内容。并可在武术教学中增加技击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实战技术和实战经验,这对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高校武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方能使武术教学与时俱进。
3、改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重视教法上的变化。
武术技术属于演练性技术,包含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有攻有守、亦动亦静、刚柔相济。在实际的高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如课程的难度、学生的基础、课时的安排等客观情况,既要有整体教学,又要有分解教学,并可将两者相结合,来完成全套动作的学习。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身体素质相对差点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以创设一个能够综合运用的实践空间,学生也就乐于学习。
教法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在教师教授的基础上,更应该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互相探讨,从而突破教材的束缚,拓宽我们武术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堂上,也不应该是教师“一言堂”或“一行堂”,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另外,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要注意观察、注意分析,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可以适当开展分层教学,从而达到全体提高的目的,这也是武术内涵之要求。
三、结语
开展武术教学,传承民族精神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武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我们只有认识到现实的不足,深入思考,改变观念,改进内容,改善方法以,方能使武术这朵奇葩不仅盛开在高校的花园中,更能在祖国的花园中怒放。
(责任编辑:何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