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鼓励和宽容。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感受充分关注与理解。如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就能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尊重、鼓励和宽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赏识教育 民主教学 鼓励创新
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鼓励和宽容。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尊重、鼓励和宽容教育。小学数学学习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学习,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有可能对学习数学有畏惧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感受充分关注与理解。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效实施赏识教育,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与赞赏,他们对数学学习就可能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任何细微的“光芒”,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快乐。
一、尊重学生发言
赏识的起点是尊重。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认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可能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共同成长。学生才可能围绕所学内容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才可能有机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学生的特质与能力,才能发现学生的亮点和闪光点,才能真正恰如其分地实施赏识教学。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发表意见,鼓励学生以不同思路谈一谈自己对于“角”的认识。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看到的角时,有的学生说出“墙角”,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预设不一致而直接否定,绝不能简单地让学生直接坐下,或者对学生的发言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甚至挖苦或者讽刺,而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说说墙角的角在哪里,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才可能敢想、敢说。师生才可能建立有效互动、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可能更放松,教师才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创新
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充分思考与锻炼。特别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性指导,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探索。让学生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练习36×25时,很多学生会用25×(40-4)=25×40-25×4=1000-100=900进行计算,也有学生用25×(30 6)=25×30 25×6=750 150=900进行计算。这两种方法无疑都是对的。教师表扬学生后,可以充分提供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当学生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算式:36×25=9×(4×25)=9×100=900,教师应该先肯定学生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优化,比较哪种方法最简洁。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习时要积极思考,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真正简便。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会有更多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就能真正领悟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就能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比较,就能产生创新思维,就能真正领悟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教师的鼓励无疑是学生积极创新的催化剂。
三、宽容学习错误
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错误的宽容。小学生作为正在努力发展的个体,怎么可能不出一点差错?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多为学生提供“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宽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学生就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之间就容易实现心灵沟通、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重点讲过或者强调过的内容,学生还是不断出现错误,很多老师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教学多边形面积时,学生对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的“÷2”常常会遗漏,教师就要学会宽容,因为必要的重复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批改作业时,学生错了,教师不要急于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可以考虑打“?”。因为“?”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纠错机会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能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容易接受,“×”容易让学生失去及时纠错的机会,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教师的宽容和平等,“×”表现的是简单、粗暴和彻底否定。“?”虽然微不足道,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尊重和信任。当然,宽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必须有度、得当,从而有效。
总之,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多尊重、对鼓励、多宽容,赏识教育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赏识教育 民主教学 鼓励创新
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鼓励和宽容。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尊重、鼓励和宽容教育。小学数学学习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学习,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尚处于启蒙阶段,有可能对学习数学有畏惧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的感受充分关注与理解。如果教师对学生有效实施赏识教育,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与赞赏,他们对数学学习就可能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任何细微的“光芒”,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并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快乐。
一、尊重学生发言
赏识的起点是尊重。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认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可能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共同成长。学生才可能围绕所学内容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才可能有机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学生的特质与能力,才能发现学生的亮点和闪光点,才能真正恰如其分地实施赏识教学。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发表意见,鼓励学生以不同思路谈一谈自己对于“角”的认识。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看到的角时,有的学生说出“墙角”,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预设不一致而直接否定,绝不能简单地让学生直接坐下,或者对学生的发言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甚至挖苦或者讽刺,而要尊重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说说墙角的角在哪里,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才可能敢想、敢说。师生才可能建立有效互动、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可能更放松,教师才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创新
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充分思考与锻炼。特别是在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性指导,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探索。让学生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练习36×25时,很多学生会用25×(40-4)=25×40-25×4=1000-100=900进行计算,也有学生用25×(30 6)=25×30 25×6=750 150=900进行计算。这两种方法无疑都是对的。教师表扬学生后,可以充分提供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当学生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时,就会出现这样的算式:36×25=9×(4×25)=9×100=900,教师应该先肯定学生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优化,比较哪种方法最简洁。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习时要积极思考,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真正简便。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会有更多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就能真正领悟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就能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比较,就能产生创新思维,就能真正领悟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教师的鼓励无疑是学生积极创新的催化剂。
三、宽容学习错误
赏识教育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错误的宽容。小学生作为正在努力发展的个体,怎么可能不出一点差错?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因素,多为学生提供“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宽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学生就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之间就容易实现心灵沟通、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重点讲过或者强调过的内容,学生还是不断出现错误,很多老师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教学多边形面积时,学生对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的“÷2”常常会遗漏,教师就要学会宽容,因为必要的重复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批改作业时,学生错了,教师不要急于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可以考虑打“?”。因为“?”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纠错机会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能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容易接受,“×”容易让学生失去及时纠错的机会,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教师的宽容和平等,“×”表现的是简单、粗暴和彻底否定。“?”虽然微不足道,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尊重和信任。当然,宽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必须有度、得当,从而有效。
总之,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多尊重、对鼓励、多宽容,赏识教育就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