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体验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ebbs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历史教学陷入一种窘境,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勾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体验式教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历史,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让学生神入历史,感知历史。“角色扮演”为体验式教学方法之一,它一改沉闷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话剧表演引入到历史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法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历史课堂,更为重要的是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 体验式教学 角色扮演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历史学科设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以史为鉴,方可知未来。然而,就以中学历史课程来说,即使教师不断创新,相关教学成果层出不穷,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却一直难以提高,究其原因无非是传统教学形式无法勾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进行改进。
  一、体验式历史教学法实施的原因
  当前,中学历史课堂大多呈现这样一种状况:教师积极备课,课件设置精美,教师讲述兴致勃勃,然而学生却没有为此动容,学生在课堂上呈现消极状态,一节课下来与预期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就打击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就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历史具有事件、人物久远,历史经验、意义枯燥难懂的特点。对于从没有将历史作为一门学科而学习的初中学生而言,其心理特点是以感性认识为主,需要借助于直观媒介来了解历史。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就收获了知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与中学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相吻合——促进学生综合素養的发展。
  二、体验试教学的实施——以“角色扮演”为例
  体验式教学,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其具体实施模式也不同,比如“案例法、情景模式法、社会调查法、竞赛法”等等,不管哪种方式其实质都是改变传统教学法,倡导师生互动,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意识。而“角色扮演”属于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新进模式,他将话剧表演引入到历史教学之中,以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历史情境串起整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神入历史,感知历史。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质,使学生自身穿越时空,体验历史情境,面对枯燥的历史文字,无疑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甚者能增强中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辨别是非之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综合素养。以下以我的一次区公开课《甲午中日战争》展示为教学案例对体验式教学之“角色扮演”的具体实施步骤做一说明。
  第一步:根据表演情节的需要合理将班级学生分组。为便于操作,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指定组织者。在展示课上,展示班级是45人,当时分成了四组,而《甲午中日战争》我选定表演内容是两个,分别由两个组完成表演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增加学生参与性,其它组分配了讨论与评价的任务。
  第二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情节。这一步是表演之前重要的一步,典型历史情节的选择可以凸显本节课的重心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展示课《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订,黄海海战表现的故事情节我选取邓世昌与日本战舰激战场面,最后邓世昌和200多名战士与船共存亡的壮烈场面,此情景主要体现爱国主义情感。《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人物突出李鸿章,故事情节主要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屈辱性,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勿忘历史,振兴中华”。对于中学生而言,有积极的表现欲,但却没有表演經验与技巧,所以在此环节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既不能拘束孩子们的表演欲,也不能让孩子们表演过于夸张出格。对于故事较多的历史课,在选取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选定一些,让学生从中选出,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节课最多不要超过两个情节表演,否则就显繁琐,也难以突出重点。
  第三步:根据选定情节进行编写剧本。此步骤需要小组负责人充分调动本组成员查找资料。剧本不宜过长,表演时间限定于10分钟之内。学生在编写《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剧本时,突出了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语言与动作,邓世昌在表演中的语言如:“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是可以壮国家的声威。”之后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这充分体现了这位民主英雄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通过这一情景的展示,使学生仿佛亲临在海战之中,更加直观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意义所在。而对于表演的小组以及表演者而言,他们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及影视资料,更加深刻理解了这段历史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的重大影响所在。
  第四步:表演与讨论。这是“角色扮演”教学的核心环节,此环节应由学生尽情发挥,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孩子们表演时作为一位观众甚至观察者。表演时主要人物的选择也很重要,邓世昌的扮演小组选了一位平时极具表现欲的同学,而李鸿章的扮演者主要是从相貌特点选取,当时这两位同学表演的相当成功。而这两段情节的耗时不到20分钟,简洁而明了。表演结束后,教师就事先设置好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同学们对此段历史的认识与理解。“讨论”此环节相当重要,我们只有通过讨论才能达到学习历史的目,而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比如对于《马关条约》签订的讨论问题设置:“偌大的中国为什么李鸿章态度却如此卑微,委曲求全?”“此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从今天的教学内容我们得到什么启示?”通过这些讨论从而加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第五步:教学反馈。這一环节是每节课结束后得失的总结,是下一步教学方法应用更好的依据所在,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否适用的检验。它主要来自于学生和教师的感受与评价两方面,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教学反馈。在《甲午中日战争》展示课结束后,我及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和听课老师),调查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学生普遍表达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希望老师能组织类似的教学实践,锻炼他们的能力;听课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学生表演非常到位,道具环保且形象,其他同学配合恰到好处;教师问题设置重点突出,有助于孩子们对历史事件理解及历史意义的生成;孩子们在表演中个性与才华得到彰显,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同时听课老师给出建议:此种教学方法课下是否会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如果历史课每课都采取这种方法,是否会影响到其它教学工作?”反馈是检验一堂课教学方法应用是否得当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此种教学方法。
  三、体验式教学法之“角色扮演”应遵循的原则
  1.适切性原则
  所谓适切性可以理解为三方面,一个是要求选择的情节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另一个含义是选择的情节要切合当今的教育、教学实际,并具有典型性;第三还要适合教室这一场地表演,场面不易过大。比如会议(巴黎和会、慕尼黑阴谋),辩论(商鞅变法旧贵族与商鞅、维新派与顽固派)、故事情節性强的(如荆轲刺秦皇、鸿门宴、)等。而一些场面过大的战争是不适合表演的。
  2.氛围营造的原则
  简单来讲就是在表演之前为了营造适合情节展现的氛围而准备的一些材料,包括背景音乐、服装、演员化妆、必备的道具等等。关于这些最好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道具可以用一些废旧材料做,这样既环保又有趣味性,又能发挥学生的智慧。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学生编演历史课本剧《商鞅舌战》时,使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把商鞅与旧贵族两位演员化妆得如此特点突出。在学习宋代商业繁荣时,为突出交子这一纸币作用学生自己做了一张交子,相当逼真,后来知道是班级一位绘画天才制作的。所以“角色扮演”决不仅限于表演,它给了当代中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
  3.指导性原则
  “角色扮演”虽然在于打破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然而在历史情节的选择上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或导向性建议。比如在讲赤壁之战时,由于单战争场面短时难以表现,这就需要教师提出导向性建议,可以选择战争之前的相关故事突出赤壁之战在智谋上的较量,这样孩子们脑洞大开,而此阶段历史故事又多如牛毛,比如“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三顾茅庐(诸葛亮)、蒋干偷书(将计就计)、草船借箭(诸葛亮与周瑜较量)、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苦肉计)、诸葛亮借东风”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指导,让学生从中选取两个进行表演。这样既不失学生自主性,又使教学目标明确。再有就是剧本编写上教师要进行审核指导,不要太过夸张也不要太过枯燥保守。角色扮演法还需要教师把握角色扮演的尺度,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从而使学生表演趋于最佳。
  4.讨论评估原则
  这是激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在课堂中的原则。在表演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角色扮演并不在于为了表演而表演,关键要促进全体学生“动手、动脑、动情”,真正做到在获得历史知识、能力、意识的同时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结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门功课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突破传统,体验式教学无疑是一种突破。在教育发展到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愈来愈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学生对课程有所了解、思索、创新与实践。“角色扮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从而培养了综合素养。欲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得当且灵活,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 王琪 编. 美国青少年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国外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逐渐进入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具有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教学方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學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音乐演奏中,逐渐掌握音乐节奏感以及旋律美。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引导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引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贯彻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于学生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开始推行课程改革试验,在这种背景下,为解决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被动学习、缺乏自主性意识、反思意识淡薄等问题,开始主张“物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亟需探讨研究的一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核心素养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极大地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进一步的凸显
【内容摘要】“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世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留心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紧扣焦点、热点来创设情境,以一件文物、一个人物、一张照片等生活细节为线索,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在讨论中碰撞出对历史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历史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要求
[内容摘要]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令学生倍感枯燥乏味,本文将从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媒,文言文的教学与表演、绘画等相结合,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充分利用自读课文,大胆尝试“师生换位”从而教学相长等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使文言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的做法。  [关键词]文言文 多媒体 培养能力 教学相长  传统的文言文的教学强调“字字落实,句句弄清”,在词义、旬意活用现象上纠缠不清,学生听的是
提高高中数学思维可对学生理性认知达到提升作用,教师采取比较、归纳与分析的教学方式,对高中数学的知识重点进行判断与推理,从而在数学知识中获得一定的认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先将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点传授于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消化,以提升学生对知识深化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能力的引导,且依据思考与理解养成数学独特的思维能力即可对高中数学达到活学活用与思维能力快的作用。 
【内容摘要】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这思品老师在课堂上要重视的问题。本人认为导语是一堂课的起点,一节课的开头,上好一堂新课,导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酝酿课堂学习的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本知识、课堂学习的热情。导课不但开启新的话题,而且能吸引学生,不由自主地点燃学生对书本知识学习的“欲望”,在轻松和谐快乐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本
【内容摘要】搭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桥梁,释放“潜力股”选修课的“红利”,让其成为语文教学的后方补给站,培养阅读的重要训练场,学生作文的创作素材库,传统文化的有效来源地。开展语文选修的“供给侧改革”,优化配置,提升质量,实现选修课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挖掘 发挥 选修课 潜能  选修课是语文教学中的“潜力股”,魅力无穷,活力无尽,潜力无限。如一位无言的大师,似一座丰富的宝藏,像一幅多彩的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都呼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将学生视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进入中学之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认知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成为了课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本文提出要践行对比策略,落实探究性学习;借力资料拓展,延伸探究性学习;借助课堂练习,强化探究性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对比
【内容摘要】作为班主任,最头疼的事是班级里有几个特顽皮的孩子。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他们,让他们能回归课堂,理解父母和老师,感恩社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粗暴的说教,也不能告状家长,更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要以更多的关爱,抚慰他们幼稚的灵魂,时时处处关注他们,“润物细无声”,慢慢的他们就能转变过来了。  【关键词】班主任 管理 爱心  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師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生阅读的需求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大家都意识到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但是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在开设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学生因阅读速度和兴趣的差异而造成的阅读量的不统一,这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阅读阶段检测模式的开设从阅读细致程度,理解的深入程度两个方面,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既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