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色彩入手,分析学生这一教学主导对于设计色彩的要求,对课程可行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树立对比关系、比例关系及整体性意识,强调学生个性特点并在其中加入理性科学的色彩知识,融入创意练习,创造良好的专业设计基础。
关键词:设计色彩 基础 色彩知识 个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6-01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设计素描、几大构成体系共同组建了一块厚实的设计专业底座。而日后的无论CI、LOGO、网页设计、园林设计等具体的专业设计科目,都需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故此,它的地位尤其重要。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美术专业乃至设计专业都以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在校生人数,也造成接收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学生只会画侧光的物体,而有些则靠记忆的几个物体捕捉画面色彩,这种惯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大学课程的开展。
“分析日光变化色彩成分,而悟得明暗之理”,在这一顿一悟之间,体验色彩变化之微妙。晨与暮的光源可谓不同,各物体间的冷暖对比亦有丰富的韵味。而设计色彩中对色的理性分析、不同光源的观察处理、色彩间的参照对比,都如同光之于物体,对设计专业学生把握理解色彩的能力提高、理性思考分析能力的提高、捕捉精彩能力的增强以及材质的判断、表现手段多元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特点分析
1.教学目的
无论哪种实际专业设计类别,都需在未明晰分专业方向之前,开设设计色彩课程。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设计出的作品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无论是空间布局得更合理,还是产品更美观实用,这其中都融入了设计师闪光的智慧。而设计色彩不仅从色彩本身出发,能提高学生分析、使用色彩的能力,而且也能塑造和锻炼学生由“看”到“传达”到“分析”这样一个过程的训练,同时加强学生“认知——思维”的转变,培养学生形成“发散——集中”思维模式。
2.学生结构分析
对于学生的分析,基于对学生所处环境的分析。目前,开设设计及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除了几大美院和各省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亦有省级综合院校、地方院校、民办高校,都蓬勃地开展设计教育工作。有的是在绘画学科基础上新增设计专业,而有的从工科系别、建筑等学科分支出来。教材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更有些设计刊物错字不断出现。这些现状,都严重影响了设计专业学生学业质量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进校总体水平不高。我国美学普及教育较为落后,有些同学认为设计就是做广告的,或者叫做美工、工艺师。这些片面的认识,也导致学生上课期间方向的盲目性。针对这些情况,设计色彩课程的展开,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注重差异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以适应高年级功课和将来工作需要。
二、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在笔者对于学生授课的认识分析基础上,部分继承传统色彩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向创造的方向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方法,即:景物写生练习(长短期穿插)——构图练习——色调转换练习——创意训练,中间根据课程时长安排,在较少时间段内穿插调色练习、原色转换等。
1.树立整体观念、把握对比关系
这一主旨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其实无论什么视觉作品,都讲究主次的关系、虚实处理、对比与统一。在设计色彩课进程中,始终强调整体性、比例、对比关系,对学生是非常有好处的。再好的细节如果脱离周围事物,如同米开朗其罗未完成雕塑的一只精美绝伦的手,因与其他“部位”脱节,必然是砍之。而且,整体感也是设计师必备的素质。所以无论从完成步骤,或者是思考角度,始终都要强调对比着看,整体地把握。
2.“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有不同。没办法找出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也没办法找到一样的学生。同班的学生,因为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经历等的不同,无论在审美还是思维等诸方面,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同样的一刀切标准来评价他们。根据个体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主旨,分别制订出符合每个人的计划。比如笔者接触到一女生,按普通写实技巧,无论如何也画不出颜色。这种色彩匮乏,一方面是因为练习少,捕捉感悟色彩的能力差,另一方面在于没法肯定自己,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对。其实这个女孩的写生很有点装饰的意味,用色很强烈。只是她不善于肯定自己这么画是可以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桎梏,由此可见一斑。
3. 穿插色彩知识练习
无论原色、间色、复色之间的转换,还是色调变换,都能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色彩的能力。设计者的感性创造是通过理性途径实现的。必要的色彩知识,如同金字塔底的砖块,平凡但缺一不可。当然这与完整系统地分析色彩的色彩构成又有一定区别。所以基于色彩写生基础上进行换色练习,形象地展示色彩知识的作用:冷暖的区别;同类色的联系;不同纯度色彩的相互映衬等等。但是这个练习讲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需要准备大量资料以及实例,把它们这些理论变成形象思维融入受众的思考中。
4. 基于色彩基础的创意训练
由于低年级同学一般上课比较被动,加入创意训练也有利于培养创造意识。而且长期训练写生过程中,也可以插入一些小的创意练习。比如某个意境(高兴、兴奋、失望、哀伤),学生用色彩表现出来。根据学生最近接触到的活动,做小幅表现感受的色彩作品,或者用设计色彩语言,描述熟悉的人等等。
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究其根本还是一个途径。怎样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方方面面,怎样在日常的课程中传达设计的宗旨,都是需要在教学中思考的。更多的时候,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学生身上。以色彩的名义,强调具体课程的可行性、连贯性、整体性,由此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服务于社会四面八方。
参考文献:
[1]周至禹编著.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林家阳编著.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美]保罗·芝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编著.色彩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王受之编著.世界近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9.
关键词:设计色彩 基础 色彩知识 个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6-01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与设计素描、几大构成体系共同组建了一块厚实的设计专业底座。而日后的无论CI、LOGO、网页设计、园林设计等具体的专业设计科目,都需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故此,它的地位尤其重要。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美术专业乃至设计专业都以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在校生人数,也造成接收的学生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学生只会画侧光的物体,而有些则靠记忆的几个物体捕捉画面色彩,这种惯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大学课程的开展。
“分析日光变化色彩成分,而悟得明暗之理”,在这一顿一悟之间,体验色彩变化之微妙。晨与暮的光源可谓不同,各物体间的冷暖对比亦有丰富的韵味。而设计色彩中对色的理性分析、不同光源的观察处理、色彩间的参照对比,都如同光之于物体,对设计专业学生把握理解色彩的能力提高、理性思考分析能力的提高、捕捉精彩能力的增强以及材质的判断、表现手段多元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特点分析
1.教学目的
无论哪种实际专业设计类别,都需在未明晰分专业方向之前,开设设计色彩课程。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设计出的作品都是为大众服务的,无论是空间布局得更合理,还是产品更美观实用,这其中都融入了设计师闪光的智慧。而设计色彩不仅从色彩本身出发,能提高学生分析、使用色彩的能力,而且也能塑造和锻炼学生由“看”到“传达”到“分析”这样一个过程的训练,同时加强学生“认知——思维”的转变,培养学生形成“发散——集中”思维模式。
2.学生结构分析
对于学生的分析,基于对学生所处环境的分析。目前,开设设计及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除了几大美院和各省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亦有省级综合院校、地方院校、民办高校,都蓬勃地开展设计教育工作。有的是在绘画学科基础上新增设计专业,而有的从工科系别、建筑等学科分支出来。教材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更有些设计刊物错字不断出现。这些现状,都严重影响了设计专业学生学业质量提高。
另一方面,学生进校总体水平不高。我国美学普及教育较为落后,有些同学认为设计就是做广告的,或者叫做美工、工艺师。这些片面的认识,也导致学生上课期间方向的盲目性。针对这些情况,设计色彩课程的展开,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注重差异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以适应高年级功课和将来工作需要。
二、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在笔者对于学生授课的认识分析基础上,部分继承传统色彩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向创造的方向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方法,即:景物写生练习(长短期穿插)——构图练习——色调转换练习——创意训练,中间根据课程时长安排,在较少时间段内穿插调色练习、原色转换等。
1.树立整体观念、把握对比关系
这一主旨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其实无论什么视觉作品,都讲究主次的关系、虚实处理、对比与统一。在设计色彩课进程中,始终强调整体性、比例、对比关系,对学生是非常有好处的。再好的细节如果脱离周围事物,如同米开朗其罗未完成雕塑的一只精美绝伦的手,因与其他“部位”脱节,必然是砍之。而且,整体感也是设计师必备的素质。所以无论从完成步骤,或者是思考角度,始终都要强调对比着看,整体地把握。
2.“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有不同。没办法找出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也没办法找到一样的学生。同班的学生,因为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经历等的不同,无论在审美还是思维等诸方面,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同样的一刀切标准来评价他们。根据个体自身的特点,结合课题主旨,分别制订出符合每个人的计划。比如笔者接触到一女生,按普通写实技巧,无论如何也画不出颜色。这种色彩匮乏,一方面是因为练习少,捕捉感悟色彩的能力差,另一方面在于没法肯定自己,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对。其实这个女孩的写生很有点装饰的意味,用色很强烈。只是她不善于肯定自己这么画是可以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桎梏,由此可见一斑。
3. 穿插色彩知识练习
无论原色、间色、复色之间的转换,还是色调变换,都能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色彩的能力。设计者的感性创造是通过理性途径实现的。必要的色彩知识,如同金字塔底的砖块,平凡但缺一不可。当然这与完整系统地分析色彩的色彩构成又有一定区别。所以基于色彩写生基础上进行换色练习,形象地展示色彩知识的作用:冷暖的区别;同类色的联系;不同纯度色彩的相互映衬等等。但是这个练习讲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需要准备大量资料以及实例,把它们这些理论变成形象思维融入受众的思考中。
4. 基于色彩基础的创意训练
由于低年级同学一般上课比较被动,加入创意训练也有利于培养创造意识。而且长期训练写生过程中,也可以插入一些小的创意练习。比如某个意境(高兴、兴奋、失望、哀伤),学生用色彩表现出来。根据学生最近接触到的活动,做小幅表现感受的色彩作品,或者用设计色彩语言,描述熟悉的人等等。
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究其根本还是一个途径。怎样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方方面面,怎样在日常的课程中传达设计的宗旨,都是需要在教学中思考的。更多的时候,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学生身上。以色彩的名义,强调具体课程的可行性、连贯性、整体性,由此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服务于社会四面八方。
参考文献:
[1]周至禹编著.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林家阳编著.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美]保罗·芝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编著.色彩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王受之编著.世界近代平面设计史[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