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抽象的数学知识一直是具象思维丰富的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孩子们很难去深层理解那些数学概念,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绘本这种集文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读物,深受低段孩子的喜爱,如果能够整合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去,可以弥补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利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绘本;兴趣
一、听一听、看一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思维性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直观形象性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性发展,使学生能够由感性的积累提升到理性的认知。而绘本可以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有趣地去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本质,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更好地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例如笔者在教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时,引入了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我先给孩子读了这个绘本故事,孩子们一边听着我的朗读,一边看着绘本里美丽的图片。
师:毛毛虫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蝴蝶的?
生:他吃了很多东西,然后变成了茧,最后咬破茧,变成蝴蝶钻了出来。
师:毛毛虫得吃很多东西才能长大,才能最终长成蝴蝶,再看看绘本,她吃了哪些东西?
学生边看边数,然后在老师指引下汇报: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
师:毛毛虫吃苹果可是很有特点的,她是把苹果咬穿了,我们一边指着咬穿的洞洞数一数,一边来说一说。星期一吃了多少苹果?
学生指着洞洞数,说:1,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1、2,星期二,毛毛虫吃了2个犁……
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把水果贴在黑板上,并在旁边写上数字,让具体形象的水果和抽象的数字联系起来。
实际上,在这一课中,学生认识了数,不仅了解了数能表示数量,比如1个苹果、2个犁,而且数也能表示顺序,比如星期一(第一天),星期二(第二天)。
二、读一读、做一做,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数学课也需要动静结合,当孩子的注意力已经不能完全集中,让他们动手做一做,演一演,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绘本故事里面那些拟人化的动植物甚至小物品,有些动作滑稽有趣,会深深吸引孩子,并把自己和绘本中的角色联系起来,简单地模仿里面的角色。
例如,学习一年级上1-10的认识,孩子们基本认识了数字,写又是一个大难题。笔者引入了绘本《完美的小狗阿波罗我会数数》,让孩子们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够记住数字的写法。在这个绘本中,不仅有数量关系,还有小狗阿波罗用身体变成的数字形状,让孩子们数一数里面的物品数量,用自己的身体学学阿波罗的样子变出各个数字,安静下来后再写写刚刚自己变的数字,在玩转绘本中,避免了学数学中很容易产生的枯燥乏味,在看、听、说、做中,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去理解数学知识。
三、想一想、说一说,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因为绘本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产生了交集,他们对绘本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很不经意地动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数学思维,作为老师,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度提升,让这种数学思考更明确化,孩子就会有把这种数学思维表达出来的欲望了。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5-10加减法,孩子们认识了1-10,就要让他们学会在实践中比大小以及做加减法。笔者引入了数学绘本《插岘岭》,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发现数学问题,并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笔者把书中跟数学有关的文字全部隐藏起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提数学问题。
师先作示范:读到“隔着插岘岭,在恒德山和道德峰上生活着7只小狸猫,恒德山上3只,道德峰上4只。”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师再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哪些问题呢?(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提出问题:恒德山和道德峰上哪里的狸猫多?多多少?插岘岭上一共有多少只狸猫?并试着让学生列式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数的大小,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就全部掌握了。
正如在《插岘岭》这个绘本的最后所说:我们通常认为加法和减法等数学概念是跟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的抽象事物。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跟数有关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笔者认为当绘本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有生活实际经验做基础,就肯定会乐于思考,乐于表达了。
四、学一学、玩一玩,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想要学好数学,一定得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听、会思、会问、会辩,这些是学好数学最基本应该有的习惯。但笔者认为,学数学不一定要时刻严肃认真,正儿八经的,换个角度学数学,换种思维去学数学,玩一玩数学,不仅能够学好数学,也能够让孩子明白,数学不古板,不枯燥,数学可以创新,数学其实很好玩。
例如讲二年级上《乘加乘减》这堂课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尝试。乘加乘减的教材内容并不有趣,旋转木马和桃子对三年级的孩子早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兴趣。我找了《打瞌睡的房子》,试着通过这个经典的绘本找到教授《乘加乘减》的切入口。
课堂上,让孩子们仔细读了这个绘本,师问:这本书里出现了几个小动物?
生:小狗、小猫、老鼠和跳蚤。
师:你知道每个小动物有几条腿吗?生回答。
师:是的,小狗、小猫和老鼠都是哺乳动物,有四条腿,跳蚤是昆虫,有六条腿。(这里有学科整合的思想,渗透了部分科学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也是有很大的兴趣的,这反过来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好的良性循环。)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几条腿?
生:哺乳动物是4条腿,3个4就是3×4=12(条),再加上跳蚤的6条腿,一共就是有3×4 6=18(条)
师:老奶奶和小孩可是书里的主角,不能把他们弄丢了,把他们的腿也算进去,一共有几条腿?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 2 2=22(条)
师:跳蚤有那么多的腿,小男孩很羡慕,如果跳蚤借了2条腿给小男孩,一共有几条腿,你会怎么列算式呢?
屏幕上出示:老奶奶2条腿、小孩2条腿、小狗4条腿、小猫4条腿、老鼠4条腿、跳蚤6条腿。
生:4×6-2=22(条)或者 4×5 2=22(条)
师:如果这是你们家,想想你们家有多少人,有多少条腿呢?当然,如果你们家有小猫小狗,他们也都算你们的家庭成员。
学生在绘本的美妙图画和趣味故事中,玩转绘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习得了数学和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可以那么有新意地学习数学,处处有数学,处处可以创造数学。这是一种难能的数学品质。
用绘本教数学,给我们提供了向孩子渗透数学思想的一种新可能。当然,这种可能需要我们老师首先去阅读更多的包括数学绘本在内的更丰富的绘本,围绕绘本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研究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课例,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用绘本学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绘本;兴趣
一、听一听、看一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思维性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直观形象性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性发展,使学生能够由感性的积累提升到理性的认知。而绘本可以在学生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有趣地去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本质,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更好地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例如笔者在教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时,引入了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我先给孩子读了这个绘本故事,孩子们一边听着我的朗读,一边看着绘本里美丽的图片。
师:毛毛虫是怎么一步步变成蝴蝶的?
生:他吃了很多东西,然后变成了茧,最后咬破茧,变成蝴蝶钻了出来。
师:毛毛虫得吃很多东西才能长大,才能最终长成蝴蝶,再看看绘本,她吃了哪些东西?
学生边看边数,然后在老师指引下汇报: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
师:毛毛虫吃苹果可是很有特点的,她是把苹果咬穿了,我们一边指着咬穿的洞洞数一数,一边来说一说。星期一吃了多少苹果?
学生指着洞洞数,说:1,星期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1、2,星期二,毛毛虫吃了2个犁……
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把水果贴在黑板上,并在旁边写上数字,让具体形象的水果和抽象的数字联系起来。
实际上,在这一课中,学生认识了数,不仅了解了数能表示数量,比如1个苹果、2个犁,而且数也能表示顺序,比如星期一(第一天),星期二(第二天)。
二、读一读、做一做,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数学课也需要动静结合,当孩子的注意力已经不能完全集中,让他们动手做一做,演一演,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绘本故事里面那些拟人化的动植物甚至小物品,有些动作滑稽有趣,会深深吸引孩子,并把自己和绘本中的角色联系起来,简单地模仿里面的角色。
例如,学习一年级上1-10的认识,孩子们基本认识了数字,写又是一个大难题。笔者引入了绘本《完美的小狗阿波罗我会数数》,让孩子们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够记住数字的写法。在这个绘本中,不仅有数量关系,还有小狗阿波罗用身体变成的数字形状,让孩子们数一数里面的物品数量,用自己的身体学学阿波罗的样子变出各个数字,安静下来后再写写刚刚自己变的数字,在玩转绘本中,避免了学数学中很容易产生的枯燥乏味,在看、听、说、做中,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去理解数学知识。
三、想一想、说一说,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在看绘本的时候,因为绘本中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产生了交集,他们对绘本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很不经意地动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数学思维,作为老师,只要对孩子进行适度提升,让这种数学思考更明确化,孩子就会有把这种数学思维表达出来的欲望了。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5-10加减法,孩子们认识了1-10,就要让他们学会在实践中比大小以及做加减法。笔者引入了数学绘本《插岘岭》,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发现数学问题,并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笔者把书中跟数学有关的文字全部隐藏起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提数学问题。
师先作示范:读到“隔着插岘岭,在恒德山和道德峰上生活着7只小狸猫,恒德山上3只,道德峰上4只。”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回答。)
师再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哪些问题呢?(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提出问题:恒德山和道德峰上哪里的狸猫多?多多少?插岘岭上一共有多少只狸猫?并试着让学生列式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的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数的大小,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就全部掌握了。
正如在《插岘岭》这个绘本的最后所说:我们通常认为加法和减法等数学概念是跟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的抽象事物。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跟数有关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笔者认为当绘本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有生活实际经验做基础,就肯定会乐于思考,乐于表达了。
四、学一学、玩一玩,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想要学好数学,一定得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听、会思、会问、会辩,这些是学好数学最基本应该有的习惯。但笔者认为,学数学不一定要时刻严肃认真,正儿八经的,换个角度学数学,换种思维去学数学,玩一玩数学,不仅能够学好数学,也能够让孩子明白,数学不古板,不枯燥,数学可以创新,数学其实很好玩。
例如讲二年级上《乘加乘减》这堂课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尝试。乘加乘减的教材内容并不有趣,旋转木马和桃子对三年级的孩子早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兴趣。我找了《打瞌睡的房子》,试着通过这个经典的绘本找到教授《乘加乘减》的切入口。
课堂上,让孩子们仔细读了这个绘本,师问:这本书里出现了几个小动物?
生:小狗、小猫、老鼠和跳蚤。
师:你知道每个小动物有几条腿吗?生回答。
师:是的,小狗、小猫和老鼠都是哺乳动物,有四条腿,跳蚤是昆虫,有六条腿。(这里有学科整合的思想,渗透了部分科学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也是有很大的兴趣的,这反过来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好的良性循环。)这些小动物一共有几条腿?
生:哺乳动物是4条腿,3个4就是3×4=12(条),再加上跳蚤的6条腿,一共就是有3×4 6=18(条)
师:老奶奶和小孩可是书里的主角,不能把他们弄丢了,把他们的腿也算进去,一共有几条腿?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 2 2=22(条)
师:跳蚤有那么多的腿,小男孩很羡慕,如果跳蚤借了2条腿给小男孩,一共有几条腿,你会怎么列算式呢?
屏幕上出示:老奶奶2条腿、小孩2条腿、小狗4条腿、小猫4条腿、老鼠4条腿、跳蚤6条腿。
生:4×6-2=22(条)或者 4×5 2=22(条)
师:如果这是你们家,想想你们家有多少人,有多少条腿呢?当然,如果你们家有小猫小狗,他们也都算你们的家庭成员。
学生在绘本的美妙图画和趣味故事中,玩转绘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仅习得了数学和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可以那么有新意地学习数学,处处有数学,处处可以创造数学。这是一种难能的数学品质。
用绘本教数学,给我们提供了向孩子渗透数学思想的一种新可能。当然,这种可能需要我们老师首先去阅读更多的包括数学绘本在内的更丰富的绘本,围绕绘本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研究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课例,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用绘本学数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