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标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评判高效课堂有两个判断标准:学生最大程度的课堂教学参与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根据这两个标准,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具体该如何做呢?
一、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新课标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定制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以前的地理课堂,很多老师重在讲习,结果容易形成“满堂灌”;课改实施之初,很多老师没有吃透课改理念,结果课堂成了“满堂问”,或者盲目探究,研讨过度。结果是学生发
言踊跃,可是提的问题太多,有些问题根本不着边际,但因为学生兴趣很浓,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我觉得可以这样做,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至少提前十分钟)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问题单,对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
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拓宽思路。3、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4、重视教学评价,激活创新思维。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老师都要进行评价,语言或多或少,内容或简或繁。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老师对有创新意识的发言或见解较为深刻的发言。当给予很高的评价,带领学生用掌声加以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创新思维的甜头。在学生发言不够深刻或创新意识不够强的时候,适当向深刻、创新方向进行引导,较为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每节课可以评出一个答问最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容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新课程如同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当我们侃侃而谈创设高效课堂时,不由得问自己:我离高效教学有多远呢?我们的数学同行又有多少在追求有效教师的境界呢?也许有效教学更需要我们具备一种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践行有效教学,创设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
一、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新课标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定制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变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鼓励不断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以前的地理课堂,很多老师重在讲习,结果容易形成“满堂灌”;课改实施之初,很多老师没有吃透课改理念,结果课堂成了“满堂问”,或者盲目探究,研讨过度。结果是学生发
言踊跃,可是提的问题太多,有些问题根本不着边际,但因为学生兴趣很浓,占用了课堂大量的时间,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我觉得可以这样做,对班级学生,根据座位划分板块,每四个或六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预习,由每个学习小组提问,组长在课前(至少提前十分钟)将问题交上来,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所提的问题单,对问题进行筛选,选出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
三、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或辩论,引起学生兴趣,帮助拓宽思路。3、挖掘难点,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怎样准确理解问题,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4、重视教学评价,激活创新思维。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老师都要进行评价,语言或多或少,内容或简或繁。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老师对有创新意识的发言或见解较为深刻的发言。当给予很高的评价,带领学生用掌声加以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创新思维的甜头。在学生发言不够深刻或创新意识不够强的时候,适当向深刻、创新方向进行引导,较为容易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每节课可以评出一个答问最好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容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新课程如同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当我们侃侃而谈创设高效课堂时,不由得问自己:我离高效教学有多远呢?我们的数学同行又有多少在追求有效教师的境界呢?也许有效教学更需要我们具备一种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践行有效教学,创设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