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然而现在的教育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教育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教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展开,育人常常被忽略,即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很难。故而有必要呼吁现代教师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重新找回教育的本真。
现在党和政府继续倡导教书育人并加强德育,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不同的教学岗位和不同的教学环节,都要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责任,要使教书育人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活动,要以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事实上,教师负责任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教师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知识渴求和成长欲望等,就是“润物无声”的德育的渗透,就是日积月累地教书和育人。
不同科目在渗透德育内容的角度和侧重点方面会有所不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要结合教材特点,注意发挥和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它包含: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和塑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其德育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在进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不停运动,明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C与O2可生成CO或CO2)、现象与本质(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的酸碱性)、共性与个性(酸的通性与酸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引领学生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再如氧化与还原、 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加成与消去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引领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核电荷数引起元素种类的改变(元素周期律)、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单质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原子个数不同使物质性质各异(如金刚石、石墨等)、由于质量分数的不同(如浓硫酸、稀硫酸)引起质变等内容,使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通过H2—H2O—H2,CO—CO2—CO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变化、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如化学《绪言》课中讲到四大发明,就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先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课中,要联系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国继美国、俄罗斯之后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说明当代高科技方面我国依然跻身世界前列。在《铁》一节中,引领学生了解我国钢铁的生产、冶炼历程,特别是西汉淮南王刘安著作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大约早了1700年。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还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三、环保教育: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科内容方面,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重金屬污染等,给学生讲清其形成的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如通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环境污染活动调查,另一方面,在自己或带领学生做实验时,可对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环保教育,如做有毒气体实验时,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实验结束后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化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勤于挖掘,善于生发,巧于点拨,把学科知识的学习、运用、掌握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领会知识的辩证关系和人生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也接受了必要的思想教育,进而爱学习,也更热爱生活、珍惜人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第五中学)
现在党和政府继续倡导教书育人并加强德育,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不同的教学岗位和不同的教学环节,都要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责任,要使教书育人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活动,要以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事实上,教师负责任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教师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倡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知识渴求和成长欲望等,就是“润物无声”的德育的渗透,就是日积月累地教书和育人。
不同科目在渗透德育内容的角度和侧重点方面会有所不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要结合教材特点,注意发挥和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它包含: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和塑造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其德育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在进行物质结构理论知识的教学中,通过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不停运动,明确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C与O2可生成CO或CO2)、现象与本质(指示剂的变色与溶液的酸碱性)、共性与个性(酸的通性与酸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引领学生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再如氧化与还原、 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加成与消去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引领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核电荷数引起元素种类的改变(元素周期律)、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单质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原子个数不同使物质性质各异(如金刚石、石墨等)、由于质量分数的不同(如浓硫酸、稀硫酸)引起质变等内容,使学生认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通过H2—H2O—H2,CO—CO2—CO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用变化、发展、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如化学《绪言》课中讲到四大发明,就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先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杰出贡献,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课中,要联系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国继美国、俄罗斯之后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说明当代高科技方面我国依然跻身世界前列。在《铁》一节中,引领学生了解我国钢铁的生产、冶炼历程,特别是西汉淮南王刘安著作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大约早了1700年。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还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三、环保教育: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科内容方面,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重金屬污染等,给学生讲清其形成的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如通过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环境污染活动调查,另一方面,在自己或带领学生做实验时,可对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环保教育,如做有毒气体实验时,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实验结束后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化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勤于挖掘,善于生发,巧于点拨,把学科知识的学习、运用、掌握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领会知识的辩证关系和人生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也接受了必要的思想教育,进而爱学习,也更热爱生活、珍惜人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