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就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发现事物中隐藏着的价值的能力。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文章中“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内容来。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一、以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何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求异思维的核心本质在于独创性,思路不落俗套,不拘一格,出新制胜。
  训练前,我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拘限于人云亦云;然后找出几个人们惯用的似乎已成思维定势的成语、警句并反其意而用之,如“欲速则达”、“狐假虎威有何妨”、“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等,让学生讨论、领会。譬如“狐假虎威有何妨”,有的同学讲到,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地下革命工作者打人敌人内部,借敌长官的威风,威慑敌人,屡建奇功,这种“狐假虎威”是大智大勇。“欲速则达”也同样很快地就被同学们接受了。而“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与“一失足成千古恨”却引起了一场大辩论,整堂作文指导课气氛活跃,反响热烈。在当天布置课外作文时,我让学生们任选一个成语(或俗语、警句)翻出新意,写一篇求异作文,同学们都很踊跃。一天后交卷,就有了诸如“杞人忧天未必多余”、“言利未必非君子”、“微也足道”、“人爱出名猪爱壮”、“近水楼台不得月”、“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等有创见的好文章。
  经过几次这样的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开拓、活跃多了,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对这些,我都及时地予以肯定,不扼杀其创新思维的生命力。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同学们写的文章观点新颖了,有深度了。
  
  二、开拓学生作文思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他们的文章普遍存在着题材狭窄,内容相仿,结构相似,甚至无话可说的问题。学生们的写作思路狭窄,急待我们去开拓。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1、原型启发法
  就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常常依赖于“原型启发”。教师借用优秀课文为原型对学生进行启发,不仅易于打开学生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解了《落花生》一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后,为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你们所熟悉的事物,思考哪些东西可用它的特点来比喻人的高尚品格。有了这一点拨,学生们的想象闸门便打开了。有的说泥土朴实无华,却是哺育人类的母亲;有的说树根盘绕地下,为树干、枝叶吸收营养,称得上是默默无闻的英雄;有的说绿叶甘当红花的配角,不计名利。学生诸如此类的议论滔滔不绝。
  
  2、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即逆向思维定势,是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发现新的形象。例如,写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为“四化”进军“吹响号角”,逆向思维则可以讽刺它沿着绳索树枝往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荷花,一般人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则可以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淤泥”。
  
  3、未来畅想法
  青少年最富于幻想,而幻想则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能激励人们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面对加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人类未来将怎样生活?同学们在二十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有多发达?宇宙定居点该怎样设计?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我们可以出类似于《我在2030年国庆的时候》、《2030年畅想》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试作,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为实现“四化”而奋发学习的热情。
  
  三、扩展描述,推测延伸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某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怎样锻炼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呢?1、续写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月光曲》一文结尾写道:“贝多芬飞奔回客店,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了下来。”教师就可启发学生想象贝多芬在记录曲子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记录的过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等。2、听录音想象。艺术的灵感总是来源于生活。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太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等。3、睹物想象。中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征,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直接依据。比如: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上面只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站在地球仪前,寻找向往的首都,寻找长江、黄山、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语言,把寻找到的地方描述出来。春天到了,燕子从南方飞了回来,让学生以《我是一只小燕子》、《我从南方来》、《我的旅行》等为题,分别介绍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自己准备干什么,或者是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所做等。这样,就使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新编教材有许多有关想象的习作练习,可以作为很好的训练题材。4、假设想象。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求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假如我有……》,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的灿烂前景。作文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四、多放少收,先写后导
  
  “放”,即“放手写”,就是不受“套子”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收”就是按照“套子”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由“放”到“收”的过程,正好改变了传统的学生作文训练“先指导,后作文”的方法,变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并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地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五、扩大阅读,积累素材,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当然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在教学中,我摸索总结出这样一些方法:“三个一”工程,即每天一句格言,一首古诗,每周一首歌;每天200字以上的好段或佳文摘抄;每天一条好新闻等等。
  有些同学死抱着各种作文选不放,却懒得读经典书、读精品书,这是要不得的。有的同学一听到名著就想到大篇幅的长篇小说,就望而却步。其实名著有长有短,读不了长的读短的,读不了名著读名篇,课本上不就有若干名篇吗?关键是要用“心”去读,这样既可以吸收文化营养,又可以获取写作材料。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学生读书专题汇报,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既从古今中外名著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同时又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可谓一箭双雕。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也就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六、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作文的创新兴趣
  
  作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兴趣。首先,应当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象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在文中展示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他们的写作优势(立意、遣词、造句等)。三是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非拔尖的群体,不仅要肯定文章的整体美感,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感,并及时给以褒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同时,将班上几十个学生分成作文水平相同的几个小组。各组由作文水平极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指导组内学生的习作,提高习作能力。开展组内、组与组之间的习作竞赛,定期评优颁奖。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更能收获创新成果。
其他文献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少学生在运用例证法时,常常是堆砌论据,以例代析。正因为缺乏必要的分析,结果使论据的作用不能充分凸现,从而使论证有隔靴搔痒之感。在近三年的高三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实情总结出以下几种“析例”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在运用例证法时加大说理力度。    一、追根探因法    这种方法由结果(现象)探寻原因,揭示本质,从而充分证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时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我认为,对学生作文的升格很重要。有的学生作文,只要在某些细微处稍加注意,就能升格为很优秀的文章。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致力于以下“八好”,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拟写新鲜入眼的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中心,激起
叶弥的《香炉山》是一篇探寻女性微妙心理的小说。女主人公夜游香炉山,本来是“一个享受愉悦的机会”,却因为她心里充满了对未知旅途的戒备,自行破坏了这个美好的夜晚。她的一举一动受潜意识的波动影响,随之发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变化,连她自己都无法控制。小说的笔触逐步深入女性内心的隐秘地带,抓住那些潜意识里稍纵即逝的感觉,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形象地表露出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分裂的女性内心世界。她的内心世界里诸多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调动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语言。语言,是用来反映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勤于留心别人的丰富语言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很强。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
细观小学生写的字,就会发现它们各有“特色”:“瘦长体”是大多数女孩子喜欢的,像极了她们心目中青春偶像人物的身材;“狂草型”则是大多数男孩子的最爱,那些字放荡不羁,倒是有几分男孩子的个性;还有的字呈“扁平式”,基本谈不上什么美感。那么造成小学生写字不美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握笔姿势畸形。造成字体的严重变异    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的字要么“散架”,要么“局促”,越看越不像,越看越不舒服。看看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新在它的“兴趣”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新在它的“练中学”,为学生做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性学习要向科学研究靠近,而一些关于研究性活动的综合性学习表现得尤其显著。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但不是放纵;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但不是让学生玩乐。下面,通过对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点作进一步分析。  一.指导学生进行课题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主题单元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语文课时少任务重的现状。  整合策略:  1、把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项内容进行整合。  2、将练习与课文教学、综合性学习进行整合。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要求而
头一天下午,儿子就跟他闹起了别扭。那时候,阳光很灿烂很温暖地照进屋里,从窗户望出去,秋阳下的果园已经显得有些萧瑟,果树的枝叶已经泛黄,有些叶子已经飘落下来。果子是没有了,果子早就摘下来了,剩下一些没有摘干净的果子,在叶子脱落后醒目地挂在枝头,显得孤单而又了无生气。  他们就是因为那些果子生气。儿子坐在电脑桌前,儿子不在家的时候,那个电脑就是个摆设,死物一样地挂灰,儿子一回来那个电脑就活了,儿子没事
我有一种极端的做法,当自己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教某篇课文时,心里就窜出一种最古老最简单却颇有效果的方法——读!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引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把好词好句画出来,有感情地去咀嚼、欣赏;最后让学生根据课后问题和教师设计的思考题仔细默读,认真琢磨解题。我敢肯定,其效果远远超过了平时在课堂上指手划脚、侃侃而谈式的“表演”。这种“极端”,我和
乡土情是每个人永生无法割舍的情愫,乡情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更多地了解家乡的昨天和今天,进一步展望家乡的明天,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分析近几年金华市中考语文卷,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乡土氛围浓厚,体现地方色彩。如2006年中考卷中“锦绣金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介绍金华名人,以及运用特产、名人对对联。2007年中考卷中利用导游身份为游客写欢迎词,为游客介绍一种家乡的表演艺术或社会风俗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