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算理明算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算技能是整个小学阶段乃至贯穿于人的一生中学习和生活的必备技能。在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运算能力是小学生需要注重发展的能力之一。其实,运算的意义除了本身是一种学习生活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发展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主要是整数四则计算、小数四则计算和分数四则计算以及相应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的意义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由数的运算的意义、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构成,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算法就是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方法,是复杂思维过程的简约化,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法则,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是这样规定的: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明确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
  1.算理是正确掌握算法的基础
  算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算理、懂得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必需的。现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重结果、轻过程的简单教学方法正在被逐渐摒弃。重视算法的推导,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方法,而且懂得算理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识。但是算理教学仍然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在下列图案中A.○○ ○○ B.○○ ○○○ C.○○ ○○ ○○ D.○○○ ○○○ ○○○( )可以表示算式2×3.学生的正确率明显低于:算式2×3表示( )。再如填空:16×20的结果比16×19多( )。根据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调查,运用乘法意义来解答的人数不到25%。学生下意识地都用计算的方法找到答案。
  2.算法是理解算理的最终归宿
  计算法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形式化的文字法则,一是非形式化的以计算的体会、经验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主观建构。以前教材中对计算法则通常采用纯文字的形式表达,加上不适当地背诵、填空、默写要求,人为制造了小学生学习和理解计算法则的困难。
  但是也存在着计算教学中矫枉过正的现象,主要表现:其一是课堂十分重视算理的教学,理解算理的过程常常成为课堂的主干,而算法的归纳总结却常常被忽视;其二是计算教学中,只重视算理的理解,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缺少必要的基本训练,学生就无法从实现熟练计算到灵活计算的提升,从而无法真正地形成运算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是新课程中一个鲜明的观点,我们反对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大量重复性地训练,但是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因此在理解基础上模仿、记忆是很有必要的。
  3.算法只有从技能熟练才能达到能力形成
  使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达到计算的熟练同样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算法的熟练化是掌握运算技能的问题,小学生是如何形成运算技能的,不少研究证明他们大多经历了从建构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过程。例如,当一个学龄前儿童被问到3加5等于多少时,他会先数到5,再数到3,然后再从头到尾数一次。至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则可能会采用一个稍微有效率的策略称为“由最大数数起”,或“继续数”的策略,即从5继续往后数3个数。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建构事实。小学生建构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中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好,就因为我国学生口算比较扎实,学生能比较好地运用提取事实的方法。以2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我们要求学生对于20以内加减法要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一些常用的数据更要熟练记忆,这样后面的学习中能较好地使用提取事实的方法解决问题。
  再看乘法口算的熟练化过程,以25×32为例,最初学生的策略会是“类似笔算的口算”,也就是口算的计算程序和笔算程序完全一样,只不过这一过程放在头脑中进行;第二个层次的策略是“运用分配律”,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其中的一个因数如32转换成30和2的和,第二步,再用25分别乘30和2,最后将750和50相加算出结果800;第三个层次的策略是“分解因数”,在口算中把一个因数分解成积,使计算简便,25×32=25×4×8=100×8=800;最高层次仍然是“直接提取”,有一些乘法计算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现成的答案,他们可以在长期记忆中直接提取有关数学事实。如25×4=100,125×8=1000.
  笔算的算法熟练化,同样要经历一个从建构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过程。一开始学习计算时,就让小学生记忆一些基本的口诀、方法或数学事实是不妥的,因为这时学生在头脑中还没有理解这些数学事实或算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计算中,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在明确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适量训练计算技能最终才能达到计算能力的提升。
  算理与算法是辩证统一的。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是算法形成的基础。不懂算理的算法是空中楼阁,不明白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算法,形成的计算技能也是不牢固的。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是算理的具体体现。不抽象成算法的算理是空洞的算理、苍白的算理,是不可操作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抽象能力等要求极高的学科,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想要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1.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
语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材料,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达到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与运用的有效媒体。坚持在小学英语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实施语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成为许多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深切的感悟。  一、设计精彩自然的语篇导入  导入是整个语篇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很多教师都这样认为,说“做题”就相当于“学习”,其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一来,使得学生整天都处于题海战术之中,非常痛苦。这样的想法不仅是教师有,很多学生也认为题做得多了自己就学习的多了,同时英语也能够学好。但是有的学生一直在学习,英语成绩为什么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而有的学生虽然做的题不是很多,但是英语成绩为何却一直名列前茅呢?归根结底,“做题”与“学习”并不是
写作水平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一直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写作是令师生都感到比较头疼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写些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写得更好。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写作的技巧和大家谈谈。  一、搜集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初中生常常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收集生活素材的好习惯。一是仔细观察,留心生活
一、新形势下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有巨大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通过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等途径,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以人为本”、快乐教育的大背景下,情感教学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终身教育的今天
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我研究了很多高考的英语阅读题,这种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中心大意题、揣测词义题、逻辑推理题以及细节理解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使得阅读题的得分数不高。本人对以上几种考试题型进行了探析,查找考生阅读题失分的主因,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考试中排难解疑,从而达到得分目的。  一、切准脉搏——高考阅读题的失分因素  (一)主旨大意类阅
我校实施“四导四学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由“导预疑学、导问研学、导法慧学和导评促学”四个板块构成。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以“问题+方法”为课堂建设的核心支撑点。在这种模式的引领下,英语课堂教学能更重视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四个板块中,“导问研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关系到整个课堂能否达到高效的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求全责备,使得学生很少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反而谈“作”色变,视写作为烦事、苦事。为改变这种现状,市教研室提出了绿色写作的教学目标,强调写作源自内心需要、流淌内心的情感、闪烁思维的火花。教师应掌握科学的写作教学操作流程,做到日记、随笔、阅读笔记每日一记,在写作课上进行日记、随笔读评交流,指导学生修改、加工、润色,使学生的作文个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苦苦思索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问题:这节课孩子究竟学到了什么?我们的教学能为孩子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些什么?如何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何让孩子在和谐高效的课堂上快乐地成长?基于这些思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站在孩子的角度,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的协调动作一致性越高,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师生双边活动已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数学课堂提问则最能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教师出色的提问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获得知识和智慧,而且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以一堂《勾股定理》的片段作为研究的起点,探讨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