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在其代表作《白鲸》描述了一场捕鲸之旅。在这场航行中,船长亚哈为了复仇把除了以实玛利以外的全船人引向死亡。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亚哈走向死亡和另一主人公以实玛利获得救赎的原因来阐释小说的主题,即极端个人主义对人类有很大的危害,甚至把人引向死亡而爱、理解与同情是个人取得救赎的关键。
关键词:死亡;救赎;亚哈;以实玛利;极端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71-02
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的象征主义大师。《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船长亚哈和他率领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追杀白鲸的故事。亚哈在一次猎击中,被莫比·迪克——一只凶猛狡诈的白鲸咬掉了一条腿,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他搜集了一批船员,以捕鲸的名义,去寻找和捕杀莫比·迪克。在海上航行三年后,亚哈终于与白鲸狭路相逢。在于它的交战中,船上除了以实玛利以外的所有人都与白鲸同归于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描写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宏大史诗,也是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的精神之旅。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亚哈的死亡和以实玛利的救赎,来揭示麦尔维尔的创作主题,即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从而使人类走向灭亡,而只有爱、理解与同情才能让人获得救赎。从本文对经典名著《白鲸》主题的解读中,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思想意义和价值。
一、死亡
19世纪的美国文坛经常以乐观的态度宣扬人通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会获得更好的生活。乐观派的代表是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上帝,强调普通人的尊严和无尽的潜能。与当时整个文坛的乐观态度相反,麦尔维尔是少数几个持悲观态度的人。作为一个关注宇宙和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作家,麦尔维尔用小说表达自己的哲学思索。他在《白鲸》中特别暗示出生活中充满了隐藏的恐怖和人们难以理解的悲剧和宿命,自然充满了黑暗无情的力量和不可知的秘密,工业社会过度强调人的力量来征服自然是危险的。他认为超验主义不应被过分推崇,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狂热的与自然抗衡,让自然屈从的极端个人主义最终会导致可怕的后果,给人带来灾难。因此从整体意义上讲,《白鲸》在披露19世纪自我标榜民主的美国社会生活中孤独与近乎自杀的个人主义模式外,也是对超验主义所宣扬的自助论的有力抨击[1]。
麦尔维尔塑造了亚哈这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亚哈具有爱默生所颂扬的英雄的特点——自信、自助、坚忍不拔。他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使得他敢于向上帝发问,与命运的抗争,企图征服自然。自从被白鲸咬断腿后,亚哈就对白鲸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发誓要杀死白鲸。为了复仇,亚哈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不顾船东的利益,使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胁迫船员跟他一起去作环球航行来搜捕白鲸。他深谋远虑,为了复仇,他暂时的掩盖自己邪恶的动机,躲在像坟墓一样的船长室里,疏远了一切人,以实玛利和很多船员直到开船好几天后才看到亚哈的面貌。亚哈经常独来独往,沉浸于复仇的心事,最终由愤怒走向疯狂,流露了他的真实想法:“我要走遍好望角,走遍合恩角,走遍挪威的大涡流,走遍地狱的火坑追击到它后,这才撒手。这就是雇你们来做的事,朋友们!朋友们,要到海里,要到天涯海角去追击它,直到击得它喷出黑血,落尽鱼鳍”[2]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亚哈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复仇已经成了亚哈人生的惟一目标,不杀死白鲸不罢休。大副斯达巴克不赞同他的想法,理性的劝告他:“它袭击你只不过是出自最盲目的本能罢了,发疯!去跟一条哑物赌气,亚哈船长,这似乎是亵渎神明了。”然而,亚哈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任何劝告,将白鲸偶然咬断他的腿这一事件看作是白鲸有意与之作对,偏执的认为“那条白鲸就是那堵墙,那堵逼近我的墙……它使我作苦役;它尽给我增加分量;我在它身上看到一股凶暴的力量,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恶念支持着那种力量。那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是我所憎恨的主要的东西;不管白鲸是走狗,还是主犯,我都要向它泄恨雪仇。别对我说什么亵渎神明,朋友,如果太阳侮辱我。我也要戳穿它。这里再明显不过的向像人们表明亚哈把白鲸不仅视为一种邪恶的生物,而且代表着一种控制着宇宙的邪恶力量。他要与这种力量作斗争并战胜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亚哈过分依靠和相信自己的力量,藐视自然和宇宙的力量,注定要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代价。长期而危险的海上颠簸生活,从未动摇过亚哈捕捉白鲸的念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独断专行,要求手下完全的服从自己,并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用枪威胁提出忠告的斯达巴克。在捕鲸的旅途中,亚哈无视危险和船员的安危,一度拒绝斯巴达克的要求停船找出船里漏油之处还扔掉了推测航行方向的象限仪。他不接受现实,坚持向极限挑战,在极端个人主义中越陷越深,最终完全失去了人性,为了不耽误追捕白鲸的时间,无情的拒绝了寻找儿子的“拉吉号”船长的借船请求。
在与白鲸决战之前,亚哈似乎觉醒了,开始对自己一生进行反思,认为自己“愤怒凶狂地去追击他的猎物——简直不是个人,而是个恶魔”,但他很快又变得疯狂,连续追击白鲸三天,对让他停止追击白鲸的启示和劝告置若罔闻,偏执的认定:“孤寂的生和孤寂的死!……让所有的棺材和棺架都沉在一口大水塘里吧!既然什么都不可能是我的,那么,我就把什么都拖的粉碎吧,虽然我给捆在你身上,我还是在追击你,你这该死的大鲸”,最终将自己和“裴廓德号”引向毁灭的境地。显然,死是亚哈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正如评论家理查德·查斯所说,《白鲸》讲的是死,精神的、感情的、肉体的死,死是自助论发展成为唯自我主义阶段所必付出的高昂代价[3]。麦尔维尔通过亚哈的死向人们说明人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和狂热的追求终极真理是徒劳的。如果人偏执的要与自然和它所拥有的令人敬畏,有时无情的力量作斗争,必然导致悲剧后果。
二、救赎 麦尔维尔通过亚哈的死亡表现了他的悲观消极倾向,即人类受无情和强大的自然摆布,不管怎样抗争,结果都是注定的。但是麦尔维尔并不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在《白鲸》中探讨了人类救赎之路。认为尽管人生充满黑暗,悲伤与邪恶,但是人还是应该像以实玛利一样有勇气面对黑暗,超越黑暗,经过人生历程的种种磨难,最终获得救赎,而不是像亚哈船长一样,沉溺于自己的忧伤中不能自拔。麦尔维尔让以实玛利最后获救正表明了他的这些思想。
在小说的开始以实玛利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心情抑郁,出海被他当做“驱除肝火、调剂血液循环的方法……手枪和子弹的替代品。”在海边他认识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异教徒魁魁格。在以实玛利眼中,魁魁格虽是异教徒,但他比很多自称基督徒的人更有爱,更宽容,两次不顾危险,跳下大海去救取笑他的白种人和其他船员。在与魁魁格相处的过程中,以实玛利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当抛弃由宗教和肤色带来的偏见,互帮互助。以实玛利与魁魁格最终结成好友,共同登上了“裴廓德号”,成为了水手和标枪手。“裴廓德号”海上冒险可以说是以实玛利体验生活艰辛和寻求知识和价值的人生之旅,是他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
刚开始以实玛利处于蒙昧之中,思想上和其他船员一样被亚哈所控制,认为“亚哈那难以压制的仇恨仿佛也是我的仇恨。我这双贪婪的耳朵已经听到了那只凶残的巨兽的故事,我和所有其他的人都已对它发下我们的激烈和雪恨的誓言了。”下定决心和大家一起去攻击白鲸。随着时间发展,白鲸在以实玛利眼中成了自然的代表,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不受人意志的影响和控制。在航行途中,以实玛利见识了鲸的生命力和破活力。它强大的生命力使以实玛利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以至于向人们呼吁:“你应该礼赞鲸,以鲸作为你的楷模。”而它掀翻整只捕鲸船的威力也让以实玛利体会了白鲸的巨大威力,从而对白鲸充满了畏惧。
在捕鲸船上,以实玛利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与无情,还学会了爱、同情与理解。小说中《猴索》一章刻画了船上两个人身上绑着同一根绳子,他们必须紧密配合,若一个人掉到海里淹死,另外一个人也要随他一起沉入海底。以实玛利意识到这个处境“正是一切活着的人类的处境。”因此人类在冷漠的自然界中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在《手的揉捏》这一章中,以实玛利在捏鲸油中,对同伴产生深刻的友爱之情,情不自禁的捏起浸在油里的同伴们的手,感慨“我亲爱的伙伴们呵!我们干吗还要待人尖酸刻薄,或者稍怀一点恶意和妒忌呢!来吧;让我们把手捏个转遍吧;不,让我们彼此都捏在一起吧;让我们把我们自己一起融化在这种乳油交融的友情里吧。”体会到“不管怎样,到头来,人类对于他那种自以为可以获得的幸福,是必须加以降低或者至少得加以修正了,幸福并不是随便靠智力或者幻想就能获得的,而是存在与妻子,心坎,床上,桌上,马背上,火炉边和田舍间的。”以实玛利认识到人类只有与社会和解,在爱中才能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与自然、人类和社会和解以后的以实玛利意识到亚哈追捕白鲸的行为就是与自然作对,亚哈正带领船上所有人走向危险的境地。“这艘载着野人,负着大火,在烧死尸,正在冲进那黑暗的深渊里,向前奔赶的“裴廓德号”,似乎就是那个患偏热症的船长的心灵的具体的副本”。第九十六章《炼油间》的这段叙述表明以实玛利已经预感到“裴廓德号”毁灭的必然性。最终亚哈与白鲸狭路相逢,在惊心动魄的人鲸大战之后,亚哈和其他船员遭遇毁灭;以实玛利被正在寻找儿子的“拉吉号”船长救出了茫茫大海,在“裴廓德号”的毁灭中获得了成长和新生,从一个悲观的,人生观黑暗的人转变成了一个能爱,有同情心的人,完成了他人生历程中重要的转变。而“那个大寿衣也似的海洋,又像它在五百年前一般继续滔滔滚去。”
三、结语
相同的出行,不同的命运,捕鲸航行中亚哈的悲剧性死亡和以实玛利的重生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极端个人主义对人有毁灭性的影响,亚哈不顾他人的利益和劝告,坚持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自然,不但毁灭了自己,也给自然和他人带来危害。而爱、理解与同情才能使人获得自我救赎。以实玛利的成长之旅正说明了这一点。麦尔维尔以超前的意识呼吁人们避免极端个人主义,认识到自然的力量,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和工业文明所造成的异化。
参考文献:
〔1〕〔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麦尔维尔.白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关键词:死亡;救赎;亚哈;以实玛利;极端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171-02
麦尔维尔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的象征主义大师。《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船长亚哈和他率领的“裴廓德号”捕鲸船追杀白鲸的故事。亚哈在一次猎击中,被莫比·迪克——一只凶猛狡诈的白鲸咬掉了一条腿,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他搜集了一批船员,以捕鲸的名义,去寻找和捕杀莫比·迪克。在海上航行三年后,亚哈终于与白鲸狭路相逢。在于它的交战中,船上除了以实玛利以外的所有人都与白鲸同归于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描写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宏大史诗,也是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的精神之旅。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亚哈的死亡和以实玛利的救赎,来揭示麦尔维尔的创作主题,即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从而使人类走向灭亡,而只有爱、理解与同情才能让人获得救赎。从本文对经典名著《白鲸》主题的解读中,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思想意义和价值。
一、死亡
19世纪的美国文坛经常以乐观的态度宣扬人通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会获得更好的生活。乐观派的代表是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人”就上帝,强调普通人的尊严和无尽的潜能。与当时整个文坛的乐观态度相反,麦尔维尔是少数几个持悲观态度的人。作为一个关注宇宙和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作家,麦尔维尔用小说表达自己的哲学思索。他在《白鲸》中特别暗示出生活中充满了隐藏的恐怖和人们难以理解的悲剧和宿命,自然充满了黑暗无情的力量和不可知的秘密,工业社会过度强调人的力量来征服自然是危险的。他认为超验主义不应被过分推崇,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狂热的与自然抗衡,让自然屈从的极端个人主义最终会导致可怕的后果,给人带来灾难。因此从整体意义上讲,《白鲸》在披露19世纪自我标榜民主的美国社会生活中孤独与近乎自杀的个人主义模式外,也是对超验主义所宣扬的自助论的有力抨击[1]。
麦尔维尔塑造了亚哈这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亚哈具有爱默生所颂扬的英雄的特点——自信、自助、坚忍不拔。他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使得他敢于向上帝发问,与命运的抗争,企图征服自然。自从被白鲸咬断腿后,亚哈就对白鲸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发誓要杀死白鲸。为了复仇,亚哈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不顾船东的利益,使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胁迫船员跟他一起去作环球航行来搜捕白鲸。他深谋远虑,为了复仇,他暂时的掩盖自己邪恶的动机,躲在像坟墓一样的船长室里,疏远了一切人,以实玛利和很多船员直到开船好几天后才看到亚哈的面貌。亚哈经常独来独往,沉浸于复仇的心事,最终由愤怒走向疯狂,流露了他的真实想法:“我要走遍好望角,走遍合恩角,走遍挪威的大涡流,走遍地狱的火坑追击到它后,这才撒手。这就是雇你们来做的事,朋友们!朋友们,要到海里,要到天涯海角去追击它,直到击得它喷出黑血,落尽鱼鳍”[2]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亚哈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复仇已经成了亚哈人生的惟一目标,不杀死白鲸不罢休。大副斯达巴克不赞同他的想法,理性的劝告他:“它袭击你只不过是出自最盲目的本能罢了,发疯!去跟一条哑物赌气,亚哈船长,这似乎是亵渎神明了。”然而,亚哈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任何劝告,将白鲸偶然咬断他的腿这一事件看作是白鲸有意与之作对,偏执的认为“那条白鲸就是那堵墙,那堵逼近我的墙……它使我作苦役;它尽给我增加分量;我在它身上看到一股凶暴的力量,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恶念支持着那种力量。那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是我所憎恨的主要的东西;不管白鲸是走狗,还是主犯,我都要向它泄恨雪仇。别对我说什么亵渎神明,朋友,如果太阳侮辱我。我也要戳穿它。这里再明显不过的向像人们表明亚哈把白鲸不仅视为一种邪恶的生物,而且代表着一种控制着宇宙的邪恶力量。他要与这种力量作斗争并战胜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亚哈过分依靠和相信自己的力量,藐视自然和宇宙的力量,注定要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代价。长期而危险的海上颠簸生活,从未动摇过亚哈捕捉白鲸的念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独断专行,要求手下完全的服从自己,并控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用枪威胁提出忠告的斯达巴克。在捕鲸的旅途中,亚哈无视危险和船员的安危,一度拒绝斯巴达克的要求停船找出船里漏油之处还扔掉了推测航行方向的象限仪。他不接受现实,坚持向极限挑战,在极端个人主义中越陷越深,最终完全失去了人性,为了不耽误追捕白鲸的时间,无情的拒绝了寻找儿子的“拉吉号”船长的借船请求。
在与白鲸决战之前,亚哈似乎觉醒了,开始对自己一生进行反思,认为自己“愤怒凶狂地去追击他的猎物——简直不是个人,而是个恶魔”,但他很快又变得疯狂,连续追击白鲸三天,对让他停止追击白鲸的启示和劝告置若罔闻,偏执的认定:“孤寂的生和孤寂的死!……让所有的棺材和棺架都沉在一口大水塘里吧!既然什么都不可能是我的,那么,我就把什么都拖的粉碎吧,虽然我给捆在你身上,我还是在追击你,你这该死的大鲸”,最终将自己和“裴廓德号”引向毁灭的境地。显然,死是亚哈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正如评论家理查德·查斯所说,《白鲸》讲的是死,精神的、感情的、肉体的死,死是自助论发展成为唯自我主义阶段所必付出的高昂代价[3]。麦尔维尔通过亚哈的死向人们说明人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和狂热的追求终极真理是徒劳的。如果人偏执的要与自然和它所拥有的令人敬畏,有时无情的力量作斗争,必然导致悲剧后果。
二、救赎 麦尔维尔通过亚哈的死亡表现了他的悲观消极倾向,即人类受无情和强大的自然摆布,不管怎样抗争,结果都是注定的。但是麦尔维尔并不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在《白鲸》中探讨了人类救赎之路。认为尽管人生充满黑暗,悲伤与邪恶,但是人还是应该像以实玛利一样有勇气面对黑暗,超越黑暗,经过人生历程的种种磨难,最终获得救赎,而不是像亚哈船长一样,沉溺于自己的忧伤中不能自拔。麦尔维尔让以实玛利最后获救正表明了他的这些思想。
在小说的开始以实玛利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心情抑郁,出海被他当做“驱除肝火、调剂血液循环的方法……手枪和子弹的替代品。”在海边他认识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异教徒魁魁格。在以实玛利眼中,魁魁格虽是异教徒,但他比很多自称基督徒的人更有爱,更宽容,两次不顾危险,跳下大海去救取笑他的白种人和其他船员。在与魁魁格相处的过程中,以实玛利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当抛弃由宗教和肤色带来的偏见,互帮互助。以实玛利与魁魁格最终结成好友,共同登上了“裴廓德号”,成为了水手和标枪手。“裴廓德号”海上冒险可以说是以实玛利体验生活艰辛和寻求知识和价值的人生之旅,是他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
刚开始以实玛利处于蒙昧之中,思想上和其他船员一样被亚哈所控制,认为“亚哈那难以压制的仇恨仿佛也是我的仇恨。我这双贪婪的耳朵已经听到了那只凶残的巨兽的故事,我和所有其他的人都已对它发下我们的激烈和雪恨的誓言了。”下定决心和大家一起去攻击白鲸。随着时间发展,白鲸在以实玛利眼中成了自然的代表,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不受人意志的影响和控制。在航行途中,以实玛利见识了鲸的生命力和破活力。它强大的生命力使以实玛利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以至于向人们呼吁:“你应该礼赞鲸,以鲸作为你的楷模。”而它掀翻整只捕鲸船的威力也让以实玛利体会了白鲸的巨大威力,从而对白鲸充满了畏惧。
在捕鲸船上,以实玛利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与无情,还学会了爱、同情与理解。小说中《猴索》一章刻画了船上两个人身上绑着同一根绳子,他们必须紧密配合,若一个人掉到海里淹死,另外一个人也要随他一起沉入海底。以实玛利意识到这个处境“正是一切活着的人类的处境。”因此人类在冷漠的自然界中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在《手的揉捏》这一章中,以实玛利在捏鲸油中,对同伴产生深刻的友爱之情,情不自禁的捏起浸在油里的同伴们的手,感慨“我亲爱的伙伴们呵!我们干吗还要待人尖酸刻薄,或者稍怀一点恶意和妒忌呢!来吧;让我们把手捏个转遍吧;不,让我们彼此都捏在一起吧;让我们把我们自己一起融化在这种乳油交融的友情里吧。”体会到“不管怎样,到头来,人类对于他那种自以为可以获得的幸福,是必须加以降低或者至少得加以修正了,幸福并不是随便靠智力或者幻想就能获得的,而是存在与妻子,心坎,床上,桌上,马背上,火炉边和田舍间的。”以实玛利认识到人类只有与社会和解,在爱中才能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与自然、人类和社会和解以后的以实玛利意识到亚哈追捕白鲸的行为就是与自然作对,亚哈正带领船上所有人走向危险的境地。“这艘载着野人,负着大火,在烧死尸,正在冲进那黑暗的深渊里,向前奔赶的“裴廓德号”,似乎就是那个患偏热症的船长的心灵的具体的副本”。第九十六章《炼油间》的这段叙述表明以实玛利已经预感到“裴廓德号”毁灭的必然性。最终亚哈与白鲸狭路相逢,在惊心动魄的人鲸大战之后,亚哈和其他船员遭遇毁灭;以实玛利被正在寻找儿子的“拉吉号”船长救出了茫茫大海,在“裴廓德号”的毁灭中获得了成长和新生,从一个悲观的,人生观黑暗的人转变成了一个能爱,有同情心的人,完成了他人生历程中重要的转变。而“那个大寿衣也似的海洋,又像它在五百年前一般继续滔滔滚去。”
三、结语
相同的出行,不同的命运,捕鲸航行中亚哈的悲剧性死亡和以实玛利的重生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极端个人主义对人有毁灭性的影响,亚哈不顾他人的利益和劝告,坚持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自然,不但毁灭了自己,也给自然和他人带来危害。而爱、理解与同情才能使人获得自我救赎。以实玛利的成长之旅正说明了这一点。麦尔维尔以超前的意识呼吁人们避免极端个人主义,认识到自然的力量,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和工业文明所造成的异化。
参考文献:
〔1〕〔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麦尔维尔.白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