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仍然十分普遍,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探究精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为此,需要教师从学生层面出发精选教具,合理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主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所学知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学创新是教师用社会发展的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要具备的技能,也是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相一致的教育理念。而如今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仍然十分普遍,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探究精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为此,需要教师从学生层面出发精选教具,合理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主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选定模式促建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理念介绍
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指将学习内容放置于一定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情境背后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则主要发挥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二、创新设计助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度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下面以《常见的植物》(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5节第一课时)为例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层面对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1.制作视频,创情境
本节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种子植物的概念,认识并会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会根据植物特点辨认植物类别。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大部分同学对于周边的植物认识少之甚少,更无法对其进行分类。而新课标中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教师将本节情境创设为“认识校园植物”,既紧扣教学目标,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事先对校园中的植物进行识别和记录,并拍摄照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剪辑成短视频,在课前播放。用熟悉的校园照片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精选教具,增体验
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很好地使用教具是实践性的体现,而教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直面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对校园植物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师精选了两种教具。
教具一:常见校园植物叶片
校園植物种类多、花期短、果实不明显,这些都给辨认带来困难。而叶片却是经常能够看到和辨认的,于是教师就从植物的叶片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颜色、质地等,并结合所给资料对所给叶片进行辨认。教师针对校园特点精选了广玉兰、枇杷、桂树、红叶石楠、雪松、水杉、红花檵木、花叶青木、香樟和大叶黄杨的叶片供学生辨识。
教具二:常见植物种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进行区别,教师精选了葵花籽、西瓜子、南瓜子、花生、松子和白果等坚果让学生对所属植物进行分类。其中西瓜和南瓜比较容易归类,而葵花籽、松和银杏是存在特殊性的,需要学生结合资料仔细分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辨、查阅资料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筛选资料,提效率。
校园植物种类繁多,如果将所有植物进行罗列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于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中学会区别常见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出发,筛选资料,从它们的“花”、“果实”、“种子”、“叶”四方面进行介绍,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简化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巧设问题,导课堂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核心还是在于教师问题的设置,要将科学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问题情境的设置,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科学学科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科学教学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将本节课的问题设置为三个层次:
问题一:根据所给资料和叶片辨认常见植物
此问题的设置意图是让学生从所给叶片出发,找到不同叶片的异同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环节整体上辨识了校园植物,很多“熟悉又陌生”的植物被一一对上号。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二:仔细观察所给坚果,将所属植物进行分类
从整体上了解植物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从植物的“果实”或“种子”认识植物,学生在“解剖”坚果的同时真正对“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进行理解,并对裸子植物种子如银杏和松的结构有了直观的感受。
问题三:根据所给资料,将以下植物进行分类
在学习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点后,学生意识到只要根据植物器官的比较就能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加以区别,同时对常见的裸子植物,如铁、柏、杉、松、银杏有了更深的印象。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无意中串起了本节课所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初步认识植物到解剖植物器官在到对植物分类,紧扣学习目标,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粗到细,由散到整,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进行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廖雪芳. 基于问题设置和实验再设计的初中科学深度复习[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为例
[3]用“情境—问题式”教学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
[4]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为例
(作者单位:绍兴市元培中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
教学创新是教师用社会发展的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要具备的技能,也是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相一致的教育理念。而如今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仍然十分普遍,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创新探究精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为此,需要教师从学生层面出发精选教具,合理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主导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选定模式促建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理念介绍
基于问题的学习主要指将学习内容放置于一定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情境背后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起着传授知识的作用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则主要发挥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二、创新设计助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度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下面以《常见的植物》(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5节第一课时)为例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层面对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1.制作视频,创情境
本节的教学目标为了解种子植物的概念,认识并会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会根据植物特点辨认植物类别。内容看似简单,其实大部分同学对于周边的植物认识少之甚少,更无法对其进行分类。而新课标中提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态度解决个人与社会问题的意识,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教师将本节情境创设为“认识校园植物”,既紧扣教学目标,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事先对校园中的植物进行识别和记录,并拍摄照片配上优美的音乐剪辑成短视频,在课前播放。用熟悉的校园照片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精选教具,增体验
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很好地使用教具是实践性的体现,而教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直面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对校园植物有更直观的体验,教师精选了两种教具。
教具一:常见校园植物叶片
校園植物种类多、花期短、果实不明显,这些都给辨认带来困难。而叶片却是经常能够看到和辨认的,于是教师就从植物的叶片入手,通过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颜色、质地等,并结合所给资料对所给叶片进行辨认。教师针对校园特点精选了广玉兰、枇杷、桂树、红叶石楠、雪松、水杉、红花檵木、花叶青木、香樟和大叶黄杨的叶片供学生辨识。
教具二:常见植物种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进行区别,教师精选了葵花籽、西瓜子、南瓜子、花生、松子和白果等坚果让学生对所属植物进行分类。其中西瓜和南瓜比较容易归类,而葵花籽、松和银杏是存在特殊性的,需要学生结合资料仔细分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辨、查阅资料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筛选资料,提效率。
校园植物种类繁多,如果将所有植物进行罗列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于是教师基于教学目标中学会区别常见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出发,筛选资料,从它们的“花”、“果实”、“种子”、“叶”四方面进行介绍,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简化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巧设问题,导课堂
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核心还是在于教师问题的设置,要将科学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问题情境的设置,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科学学科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科学教学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将本节课的问题设置为三个层次:
问题一:根据所给资料和叶片辨认常见植物
此问题的设置意图是让学生从所给叶片出发,找到不同叶片的异同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环节整体上辨识了校园植物,很多“熟悉又陌生”的植物被一一对上号。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二:仔细观察所给坚果,将所属植物进行分类
从整体上了解植物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从植物的“果实”或“种子”认识植物,学生在“解剖”坚果的同时真正对“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进行理解,并对裸子植物种子如银杏和松的结构有了直观的感受。
问题三:根据所给资料,将以下植物进行分类
在学习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点后,学生意识到只要根据植物器官的比较就能对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加以区别,同时对常见的裸子植物,如铁、柏、杉、松、银杏有了更深的印象。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无意中串起了本节课所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初步认识植物到解剖植物器官在到对植物分类,紧扣学习目标,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粗到细,由散到整,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进行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廖雪芳. 基于问题设置和实验再设计的初中科学深度复习[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为例
[3]用“情境—问题式”教学推动高中生物课堂深度学习
[4]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为例
(作者单位:绍兴市元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