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研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den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飞跃,社会的进步,社会上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责任则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实现21世纪的世纪竞争实质——人才的竞争。
  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实施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只有注入新鲜的血液,教改工作才会显出勃勃的生命力——这就是教研的力量。在我国广阔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农村的小学教研工作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一、农村教研工作的现状
  
  (一)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表面化,不深入、不彻底
  当前,虽然我们大部分学校都说素质教育,但并没有彻底地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多数学校都认为:不管怎样教,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再加上个别地方的教育部门仍然以“应试”教育的成绩排队,而且涉及教师的评优、年度考核,迫使许多教师仍墨守成规,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导致“素质教育”处于被动,而课改工作也成为有计划、无实效的研究性工作。学校的教研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听几节课后进行评议、记载、归类、入档,进行简单的课改,没有深层次地剖析和钻研。
  (二)学校管理模式老化、不科学、不规范
  在教育的不断发展、普及、升华中,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势在必行。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虽然形式上说向新课改转变,但这种意识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深入推广。因管理模式老化、陈旧,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学校评价中仍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特别是在职称的评定中仍有“人情化”的成分。虽说是结构工资制,而在实际分配中仍有形式主义,不能真实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缺乏竞争机制、竞争意识。在有的学校,教学环境中教改仍是死水一潭。
  (三)教师工作繁忙,不能全身心地搞教研
  农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由于专业化人员的缺乏,又迫于教学成绩的压力,利用课余时间超工作量辅导学生,同时,还要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和模式进行备课,批改作业,再加上业务学习、政治学习、师德师风学习、远程教育学习,使教师忙于这种超负荷的工作中,整日忙忙碌碌、疲惫不堪,有时还得应付上级部门“额外”的检查,如: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党员培训等等。班主任还得进行安全、卫生、健康、法制、国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四)学生作业量过多、过重,被动学习,学习氛围不浓
  迫于“应试”的压力,学生作业不按量布置,教师上课不按学校课表进行,教师只注重语文、数学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作业不仅来自学校的超量,还有来自家庭的超标,所以不能保质完成,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
  
  二、对农村教研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时代性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在发展,管理要创新。在学校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去实施,同时也要加强适时的评价,真正体现工资的“按劳分配”;同时也要体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体现教学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教学管理新方法;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灵活性。从而展现学校办学的新风尚,使学校、教师、学生真正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气象。
  (二)加强教师的教研意识
  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明天的,只有改革和创新,只有坚持发展,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也只有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钻研才能实现教育的时代性和超前性。教师通过教研工作,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技术转变,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带动学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只有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如: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优质课,进行集体备课、说课、评价、教学反馈、改进尝试等教研形式,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学水平,发挥学校教研活动的作用,真正体现以“教研促教改,教研促质量”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学校树立目标,力保实效
  学校每学年(学期)制定可操作的教研工作方案,做到人人心中有教研,人人知道做什么,该怎么做,确保目标的准确性、实用性、可行性,确保教研工作的时间和资料储备,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记载、有反馈。真正掀起“人人搞教研,教研兴校,质量立校,育人为本,适应发展”的新的教学观念。并对教研工作突出的教师,或有论文发表的教师,在考核、评优中给予加分、表彰。
  只有加强教研工作,才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在课改中探索和实践,不断给学生创造自主、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生活在湛蓝的天空下,自由、健康地成长,让课堂中充满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中获取知识,也只有加强教研工作才能使我国的农村教育步入教育革新的新时代。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下面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
期刊
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在语文课中被当成一个重点,但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缺乏耐心,不愿认真阅读,究其原因是:地理学科的科普性强,专业术语多,对于年轻而又感情色彩浓厚的中学生而言,确实有些枯燥乏味再者,我们疏于经常性地训练但是地理学科也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即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它研究的是自然现象人类生产活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实际问题,再加上其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善于引导,地理
期刊
临夏市两年一度为期12天的优秀课评比拉下了帷幕。此次活动呈现出参加人员多、教学手段新、教师素质高等特点,但或许是对新课程中的“新”字过于看重,为此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违背阅读教学意愿的现象。    一、滥用课件    在现代教育技术方兴未艾的今天,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有参赛的教师,不管是来自条件优越的城市小学,还是来自偏远的郊区学校,教
期刊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英语学习成功的保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学生学好英语应养成的几种良好习惯    一养成听和模仿的良好习惯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要能更好地跟别人交流,首先应听懂对方说什么所以“听”是关键,学英语应从练习听力入手  1. 上课听老师放的听力磁带与教材
期刊
人类所利用的资源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提炼、加工就可成为知识,因此利用信息作为资源就可培养出新一代既有活力又有智慧的劳动者。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化,学科教学与多媒体优化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成了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语文学科是最生动、形象、可感的学科,需要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需要借助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和强烈
期刊
学困生问题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重点,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成绩是每一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做好学困生工作,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要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的观念作为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秀生而歧视学困生,不能唯考试成绩论学生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曾分析过毕业自该校的23位院士的学习档案,发现他们高三毕业时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10名的仅有5
期刊
参与式教学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活动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良好平台,因为它突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  “参与式教学活动”在理论上以实现教育公平承认个体差异协同发展认知与非认知因素以及促进个性发展为支撑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为主要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以讨论游戏演示实验等便
期刊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于1847年献给他心爱的女友森德·尤丽亚的这首诗充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致橡树》是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1979年发表的成名作此诗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独到理解本文就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    一思想内容不同    《我愿意是急流》中诗人选择了五组富于深意又互相对立的意象来表现主题,诠释自己和所爱的人之间的那种依
期刊
《项链》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许多年来,人们对其中女主人公的看法,几乎是众口一词——她是一个追求奢华而遭不幸,被强烈的虚荣心侵蚀,导致其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但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于小说之中,难道我们就从小说中没有品味出别的什么吗?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是小说中的关键事件,项链的丢失使她的性格从那个晚上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她的生命轨迹从那一刻起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她的一生到
期刊
多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注重“双基”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知识容量大,训练强度大,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和手段,其作用发挥得非常充分课堂教学改革搞了很多年,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事实上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仍以教师为中心无论是“教改课”还是“传统课”,都不应只看形式,也不应用某种固定模式去衡量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而应以学生“得到了多少”“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