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博物馆策展活动的思考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o_oa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趣梦想家”是我园打造的一座具有征集、典藏、陈列、欣赏、展览、艺术史记(操作体验、合作创作、策划表达)等属性的幼儿园艺术馆。该艺术馆遵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依托幼儿园及社区的资源,通过整体规划场馆、统筹优化布局以及创新活动形式,支持儿童多感官体验、多方式操作和多元化表达,从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及个性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发挥场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提高了儿童及教师的审美、表达、创造等综合素养,提升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品质。
  一、“艺趣梦想家”艺术馆首展主题由来
  在“艺趣梦想家”艺术博物馆中,幼儿是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主体,是富有艺术情趣、乐于创造的小小梦想家,艺术博物馆承载着孩子们的筑梦童心和艺术展望,是开启和实现艺术梦想的儿童之家。艺术馆主题内容的选择既要从场馆的关键性特征中提炼,又能通过“艺趣梦想家”打开幼儿的艺术教育之门。“卢梭的森林”这一主题的确定正是源于以上设想,紧紧追随幼儿的脚步:卢梭创作中的童真纯朴和烂漫梦幻与幼儿的画作如出一辙,便于幼儿认知和理解;他笔下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动物间充溢着温情的互动,是天真、稚拙、单纯的诠释,也和幼儿喜爱冒险、喜好动物的性情不谋而合;“森林”是幼儿向往的地方,也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领域,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幼儿共同的心愿;卢梭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神秘、遥远的梦,和“艺趣梦想家”主旨“富有艺术情趣、乐于创造的小小梦想家”不谋而合。
  二、“卢梭的森林”主题展策展活动
  主题是展览的灵魂,主题一旦确定,活动准备、作品收集、布展、观展都围绕其展开。于是,教师和孩子一起开始了对亨利·卢梭及作品的认识、欣赏和研究,开启了“卢梭的森林”艺术展览之旅途。
  (一)认识画家、欣赏作品是前期必修课
  亨利·卢梭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对他的作品熟悉的人并不多,但当欣赏过他的画作,就会被其稳定的构图、简化的造型、细节的描绘和鲜明的色彩所吸引。首先,教师通过专家讲座了解了卢梭的故事及画作的历史背景,对“卢梭的森林”有了直观了解。在大量的信息储备之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亨利·卢梭的自画像及“卢梭的森林”系列画作,并投放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和教师一起欣赏卢梭的作品,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区域活动和自由活动时,幼儿会停留在画作前欣赏、感知、与同伴交流,逐渐对卢梭及“卢梭的森林”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当欣赏到卢梭的《瀑布》时,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哇,茂密的树林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小草和小花,还有可爱的小动物呢!”“树林里还有叔叔阿姨,他们可能是在丛林探险吧!”当欣赏卢梭的《美洲虎攻击马》时,师幼开始对话:“你们在卢梭的丛林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动物的栖息地。”“我觉得可以把玩具放上面,这样森林里的小动物就可以做游戏啦。”
  (二)自由创作和集体创作是策展的核心
  通过认识画家、欣赏作品,幼儿喜欢上卢梭的作品。在对卢梭的画作有了足够的认知之后,幼儿开始无意识地学着“卢梭的森林”的模样进行自主、自由的创作:使用彩笔和签字笔画热带植物;用废旧报纸制作森林中的动物;撕贴多色彩纸变身大片森林;利用废旧的材料布置成多个场景。每一幅作品都传递着幼儿欣赏卢梭作品的独特视角,用相似的表现手法呈现想象中的、稚拙的、富有情趣的森林景象。正是有了不同年龄班幼儿对“卢梭的森林”的好奇、探究和表达,才出现了策展的核心内容:一幅幅妙趣横生、充满想象、鲜活灵动的展览作品。小班幼儿作品中弯弯曲曲的线条,只有经过解读才能看出他们所要表达的含義;中班幼儿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在形象上表现出森林与动物的和谐灵动,更有一些细节的描绘;大班幼儿的作品呈现方式更加多元,画风和内涵更加自由和深刻。由20个班级幼儿创作的作品将成为600平方米场馆的主角,对于幼儿来说,这既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一件事,也是让他们感到自豪的一件事,他们对布展活动充满着好奇和期待,为布展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奠定了顺利布展的良好基础。
  (三)展览形式的多样化是策展的关键
  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布展要明确界定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的年龄班级提供不同的互动展览形式,因此,形式的多样化是策展的关键。
  1. 递进式的展览结构
  “卢梭的森林”展览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呈现递进式的结构,逐步推进对“卢梭的森林”认知、欣赏和扩展。第一个展览为“梦想空间”,幼儿通过小型的互动活动:拓印植物图样制作明信片和书签,剪贴、利用树叶作皇冠和项链,拉近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与植物相关元素的互动、交流和共处。第二展区“认识卢梭”,介绍卢梭的故事,以及幼儿对“卢梭的森林”作品的认知。第三展区“幼儿的创作画展览”,用儿童的稚嫩诠释“卢梭的森林”的样子:有幼儿绘画的草稿,有小组完成的作品,也有集体共创的杰作。第四展区“森林探秘”,互动活动延伸了“卢梭的森林”的空间。幼儿在其中嬉戏、玩耍和体验,对森林有了咫尺的感性经验。这样的递进关系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儿童化的信息凝练
  “卢梭的森林”面向的是幼儿,通过展览幼儿能够感受到展览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信息量要适合儿童,不宜过多。要图文并茂地呈现展览信息,风格活泼有趣,文字颜色和字体多变。说明文字要简约,幼儿熟悉的展品文字可不说明,幼儿的组画可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幼儿的手稿作品可以艺术的形式陈列摆放,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但从画面的表达中可以读懂其中的含义。文字的表达除了简短的描述,还可采用对话及提问的形式,以显轻松活泼。对场馆信息的呈现,除了视觉的效果,更多的是听觉的呈现,如“小小领展员”的领展、视频动态画面的播放、教师的查缺补漏等,这些都符合儿童的认知方式和年龄特点。
  3. 互动式的展览块面
  在整个展览的进程中,幼儿和教师关注与场馆的探究性互动,而非简单的动手触摸或操作。幼儿在前期已有对卢梭以及其作品的认知,他们在进入“卢梭的森林”展览中,发现场馆的博物和有趣之处,以各种方式“侵入”展览环境,去摆弄、操作和讲述,产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需求。因此,布展过程中,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树叶、树枝和藤蔓等自然物,创设“一片树叶”“给动物的明信片”“学卢梭爷爷去画画”等互动内容。制作树叶、树干和报纸动物,共同创设富有情境、有趣、生动的“热带森林”,让幼儿穿梭其中,穿山洞、遇野兽、躲猫猫,亲身感受在森林中的愉悦和轻松。幼儿与场馆互动,避免了单向知识的传输,而是通过欣赏、感知和操作,更加关注幼儿审美、表达、创造能力的塑造。
  4. 整体性的展场氛围
  “卢梭的森林”展览尤其重视展览氛围的营造。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悬挂方式和光线烘托展品的效果和环境:幼儿和教师一起学习作品如何进行摆放、悬挂和展示,并选择最佳的方式进行呈现;学习如何使用灯光,感受不同方向的灯光可以引导大家关注不同的内容。学习用纸盒、图表、动物立体作品、沙盘等辅助材料进行场景再现。运用拍立得将现场和人物进行合影留念,留下珍贵的时刻。教师配合使用声像资料、电子多媒体进行动态展示,和幼儿的直接操作形成了互补,拓展了幼儿经验积累的途径。幼儿和教师利用场馆的每一寸空间,如走廊、过道、楼梯、入口、地面、展台开展外延的设计和摆放,形成多个有趣的小摆台和小景观,但又和展区浑然一体,使得各展区与整个展览主题相互交融,幼儿不自觉已成为其中一景。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 能画出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并大胆地画出四肢和脖子的不同动态舞姿。  2. 能按自己的意愿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丰富画面进行创作。  3. 乐于大胆尝试,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树林》喷画为背景的画纸人手一张。  2. 绘本《长颈鹿不会跳舞》PPT。  3. 记号笔,炫彩棒,QQ泥,纽扣,树叶,各种废色纸,剪刀,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出示长
卷纸也称衍纸,发源于十八世紀英国,是纸艺的一种形式。卷纸工艺通过卷曲、弯曲、捏压等技能而形成原始设计形象,因为它具有简单易操作、变化多样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欢。卷纸活动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运用一条彩纸和一双小手碰撞出“艺术的火花”,还能促使幼儿在卷纸中发现美的元素,在创作中体验美的联想,在分享中感受美的愉悦。  一、 “卷”入主题——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先不要急于
在目前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教与不教”“如何教”一直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从1904年的“癸卯学制”到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導纲要(试行)》,幼儿美术教育观念的嬗变影响和制约着幼儿美术教育实践过程。幼儿美术教学方法经历了从单纯临摹范画到写生法、命题作画法多种方法相融合的转向。受中国古代绘画方法的影响,教师示范——学生临摹——教师评价的模式一直广泛运用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到了近现代,人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在众多的载体中,绘本以其图像简约直观、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欢。从美术角度来说,绘本中的图画具有美术表现语言丰富多变,艺术表现形式不拘一格,色彩运用大胆协调等特点。其中蕴含点的舞蹈、线的律动、面的张力、色彩的渲染,能给正处于读图阶段的幼儿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
“批评”仍应成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  华连山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他们之所以害怕使用或者干脆不再使用“批评”这一评价方式,其
江苏省丹阳市练湖中心幼儿园创办于1991年。“快乐美术”作为我园园本课程的主体,是我园经过多年积淀形成的。在整个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感悟,践行着“快乐美术”的具体做法,彰显着幼儿园特色。我园以儿童为本,开展适应儿童发展的美术教育,从儿童的兴趣、需要、愿望及长远发展出发,让幼儿在创作活动中主动发展,大胆创造,自由表现,并在活动中萌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经验
浅探新课程下小学体育的情境教学  吉海燕    《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努力探索的新课题。体育需要强调学生亲自参加
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一段重要时期,年龄在10至20岁之间。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学生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如何提高青春期教育有效性呢?    一、选好青春期教育的切入点    笔者认为,要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正确对待青春期教育这门课程。新课的引入,就要告诉他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这课也是一门科学课,是探究我们自身奥秘的课,要认真
毕加索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用自己艺术的方式展现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示自己对世界的思考。同时根据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较为薄弱,受本我影响较大,并且潜意识本身就有“支配人的行动的力量”[1]。因此,儿童的自发性自由绘画是潜意识下本能冲动的表现,是儿童心理意向的直接表达,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形象展现。“无意识是意识永不枯竭之源,意识在童年期由无意识发展而来。”[2]所以自由
调皮的猴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