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化学较初中化学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针对高中化学的特点来探讨了学习方法和做题方法,并对如何进行预习和复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方法 浅析
一、针对学科特点采用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特点,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关键就是要针对学科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做题方法。下面就高中化学的各个特点,来探讨一些学习方法。
(一) 抽象概念多,难记忆
初中化学是入门知识,主要是叙事化学事实,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来讲解化学观念和原理,而高中阶段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同时存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和探讨化学概念和规律。如氧化——还原反应就是一个理论性强而且很抽象的概念,摩尔一章出现了很多概念,记忆这些概念让有些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不适应。
针对上述特点,需要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采取巧妙的学习方法。
1.联系直观的实验来记忆
其实除了概念意外,化学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内容——实验,可以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加记忆的学科,通过直观的实验去理解抽象的概念,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降低了概念记忆的难度。
2.理解记忆
除了依赖实验以为,另外还要探索化学的记忆方法,高一课本中的第一、三、五章里面出现了较多的基础理论,单凭死记硬背是无法记牢这么多的知识的,要首先重视对概念的理解。最初有的学生没有理解记忆的习惯,不懂得怎样才算是理解记忆,这需要老师详细地进行指导,如对于化学离子反应的概念,书上的表述是:“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如果想要对这个概念进行理解记忆,需要我们对每个字、每个字都要深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所说的离子是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而离子自由移动的条件是什么呢?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其次,要理解“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含义,第一层意思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一定非要同时都含有离子,就如同下面两个反应中的情况一样:(1)Ca(OH)2+Ca(HCO3)2=2CaCO3↓+2H2O,(2)2Na+2H2O=2NaOH+H2↑; 第二层含义是概念中的“有”的意思是只要反应物中有一种物质带有离子即可,而非要求所反应物或生成物都带离子,所以这个概念可以作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解释:只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出现,该反应就是离子反应,这样理解后,离子反应的概念就很容易被记住了。
(二) 反应方程式多而复杂
高中化学较初中难度增加很多,而且内容繁多,往往让学生没有时间去消化吸收,而伴随这么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会出现相应的反应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复杂多样,规律性不强。但是如果不及时理解并记忆,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如高一课本上出现的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各种情况,比初中所学的反应要复杂得多,虽然难理解、难记忆,但是如果不掌握牢固,就会使得后面的学习陷入被动。
针对上述特点,建议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加强记忆
方程式的记忆要力求形成网络体系,从而优化记忆的效果,同时要贯彻突出重点、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等原则,对于特别抽象难记的方程式可以做出形象的比喻,编程押韵的口诀来记忆。
2.在习题中去掌握和鞏固
每次学完方程式之后,尽快去做课后的练习,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尤其是要重视课本上的习题,它们真正突出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部分的练习,说明对于方程式的应用就没有问题了,当然往往还需求去找更多题来练习使用学过的方程式,但是对于课本上习题的启发作用始终不能忽视,可以在做课外练习之前先翻看一下对应的课本上的习题,尤其是注意用到了什么方程式。比如说,氧气的制法这一节,教材上的习题涉及了本章所有重点:①制取氧气的原理;②制取氧气的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③催化作用和催化剂的概念④分解反应概念、特点。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在习题中做到灵活运用,对于反应方程式的掌握就不在话下了。
二、做好预习和复习
除了针对上述特点采取的方法外,无论是在学习课本内容时,还是在做习题时,都要注意做好预习和复习。预习内容不仅仅是包括课本上的章节内容,更要预习后面的习题,练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复习的内容也要包括教材和习题两部分,对于做过的习题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不断警示自己思维缺陷的作用,预防在做题时总犯相同的错误。
教材复习要运用章略节详法,复习要以章为单位,先整个翻看一下本章的各个标题,形成一个前后联系的整体印象,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然后详细阅读每小节的重点内容,最后针对每章的重点做到脱离课本来列出完整提纲,并能在提纲上添枝加叶,避免漏掉某一知识。
三、小结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要想学好高中化学,跨越从初中到高中所上升的难度,离不开方法的运用,在学习中只有同时做到了“勤”和“巧”,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宏佳.化学教学方法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
[2]郝玉梅.浅谈如何学习化学问[J].化学教育,2008(1)
[3]田国平.精选教学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10)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方法 浅析
一、针对学科特点采用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特点,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关键就是要针对学科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做题方法。下面就高中化学的各个特点,来探讨一些学习方法。
(一) 抽象概念多,难记忆
初中化学是入门知识,主要是叙事化学事实,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来讲解化学观念和原理,而高中阶段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同时存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和探讨化学概念和规律。如氧化——还原反应就是一个理论性强而且很抽象的概念,摩尔一章出现了很多概念,记忆这些概念让有些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不适应。
针对上述特点,需要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采取巧妙的学习方法。
1.联系直观的实验来记忆
其实除了概念意外,化学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内容——实验,可以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加记忆的学科,通过直观的实验去理解抽象的概念,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降低了概念记忆的难度。
2.理解记忆
除了依赖实验以为,另外还要探索化学的记忆方法,高一课本中的第一、三、五章里面出现了较多的基础理论,单凭死记硬背是无法记牢这么多的知识的,要首先重视对概念的理解。最初有的学生没有理解记忆的习惯,不懂得怎样才算是理解记忆,这需要老师详细地进行指导,如对于化学离子反应的概念,书上的表述是:“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如果想要对这个概念进行理解记忆,需要我们对每个字、每个字都要深刻理解。首先要明确这是所说的离子是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而离子自由移动的条件是什么呢?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其次,要理解“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含义,第一层意思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一定非要同时都含有离子,就如同下面两个反应中的情况一样:(1)Ca(OH)2+Ca(HCO3)2=2CaCO3↓+2H2O,(2)2Na+2H2O=2NaOH+H2↑; 第二层含义是概念中的“有”的意思是只要反应物中有一种物质带有离子即可,而非要求所反应物或生成物都带离子,所以这个概念可以作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解释:只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出现,该反应就是离子反应,这样理解后,离子反应的概念就很容易被记住了。
(二) 反应方程式多而复杂
高中化学较初中难度增加很多,而且内容繁多,往往让学生没有时间去消化吸收,而伴随这么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会出现相应的反应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复杂多样,规律性不强。但是如果不及时理解并记忆,就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如高一课本上出现的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各种情况,比初中所学的反应要复杂得多,虽然难理解、难记忆,但是如果不掌握牢固,就会使得后面的学习陷入被动。
针对上述特点,建议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加强记忆
方程式的记忆要力求形成网络体系,从而优化记忆的效果,同时要贯彻突出重点、分析对比、前后联系等原则,对于特别抽象难记的方程式可以做出形象的比喻,编程押韵的口诀来记忆。
2.在习题中去掌握和鞏固
每次学完方程式之后,尽快去做课后的练习,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尤其是要重视课本上的习题,它们真正突出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部分的练习,说明对于方程式的应用就没有问题了,当然往往还需求去找更多题来练习使用学过的方程式,但是对于课本上习题的启发作用始终不能忽视,可以在做课外练习之前先翻看一下对应的课本上的习题,尤其是注意用到了什么方程式。比如说,氧气的制法这一节,教材上的习题涉及了本章所有重点:①制取氧气的原理;②制取氧气的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③催化作用和催化剂的概念④分解反应概念、特点。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在习题中做到灵活运用,对于反应方程式的掌握就不在话下了。
二、做好预习和复习
除了针对上述特点采取的方法外,无论是在学习课本内容时,还是在做习题时,都要注意做好预习和复习。预习内容不仅仅是包括课本上的章节内容,更要预习后面的习题,练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复习的内容也要包括教材和习题两部分,对于做过的习题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不断警示自己思维缺陷的作用,预防在做题时总犯相同的错误。
教材复习要运用章略节详法,复习要以章为单位,先整个翻看一下本章的各个标题,形成一个前后联系的整体印象,这样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然后详细阅读每小节的重点内容,最后针对每章的重点做到脱离课本来列出完整提纲,并能在提纲上添枝加叶,避免漏掉某一知识。
三、小结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要想学好高中化学,跨越从初中到高中所上升的难度,离不开方法的运用,在学习中只有同时做到了“勤”和“巧”,才会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马宏佳.化学教学方法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
[2]郝玉梅.浅谈如何学习化学问[J].化学教育,2008(1)
[3]田国平.精选教学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