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被视为我国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同样,素质教育最终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表现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最终落实在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文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一直以来,高校被视为我国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同样,素质教育最终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表现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最终落实在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尖端化,对人才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及民办高等学校的兴起,使得大学的门滥相对降低,曾经的“天之骄子”、“社会精英”逐渐变得普通、寻常,社会对高等教宵培养质量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一、理论与实践研究概述
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增加自强、自理、自学、自律、自护等能力,同时它又是促进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培养目标,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中,建立以德育素质为核心的,以智育素质为基础的,以能力素质为关键的评价内容体系,是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校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学生个体能够全面认识自身素质的优势与缺陷,正确评估和认识自己,为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在与个体横向比较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完善,提高自信,有利于个人将来的自我发展。
3.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通过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状况,可以有的放矢的在学生教存管理中渗透相关的教育内容,对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无时无刻不贯穿于他们的观念态度、行为举止中。通过相关权重比较,不难发现理性的爱国热情、遵守道德、科学的三观、诚实守信等等这些指标的权重均超过了0.1,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1.培养理性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教育的时效性。第一,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宣传,激发理性的爱国热情。第二,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增强爱国教育的时效性。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道德理论修养。第一,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第二,在教育内容上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满足学生多元的文化需求。
3.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第一,加强宣传普及政治理论知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第二,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之中。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被学大学教师、用人单位和家长认为足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第二大重要素质。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1.积极参加各项高校体育活动,建设和谐校园。第一,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组织,培养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第二,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比如参加校运动会。
2.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第一,探索健康教育课堂与心理健康指导相结合。第二,心理健康指导的课堂理论与课后活动教存相结合。第三,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月报制度。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素质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等这巧指标在能力素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权重为0.13。因此绝能不能忽视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绝不能与社会脱节,应时时刻刻将理论联系实践,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时俱进,有所创新。高校、大学教师、学生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多的机会。
1.积极参加社会实习工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一,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确保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二,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实习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第三,合理规划社会实践工作时间。
2.积极参加屯美实践活动,提高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第一,用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屯美情趣。第二,发挥文化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
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意志,提高研究与创新能力。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存管理模式。第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第三,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学文化素质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近几年来,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组织引导人学生参加相关的科学试验,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1.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第一,组织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第二,各高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2.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第一,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培育特色文化氛围。第二,学生参与管理,提高人文素养。
3.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第一,加强人文教育,开设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第二,重视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内化过程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參考文献】
[1]冉昌光,徐行言.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2(6).
[2]范纯别.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9).
[3]文辅相.论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4]丁玲玲.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作者简介:张玉娜,女,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传亮,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学生教育科科长,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乔东超,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电子系信息工程系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和方法研究》,课题编号为14G237。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一直以来,高校被视为我国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同样,素质教育最终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表现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最终落实在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尖端化,对人才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及民办高等学校的兴起,使得大学的门滥相对降低,曾经的“天之骄子”、“社会精英”逐渐变得普通、寻常,社会对高等教宵培养质量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一、理论与实践研究概述
评价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增加自强、自理、自学、自律、自护等能力,同时它又是促进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培养目标,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中,建立以德育素质为核心的,以智育素质为基础的,以能力素质为关键的评价内容体系,是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高校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学生个体能够全面认识自身素质的优势与缺陷,正确评估和认识自己,为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在与个体横向比较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完善,提高自信,有利于个人将来的自我发展。
3.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通过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状况,可以有的放矢的在学生教存管理中渗透相关的教育内容,对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道德素质无时无刻不贯穿于他们的观念态度、行为举止中。通过相关权重比较,不难发现理性的爱国热情、遵守道德、科学的三观、诚实守信等等这些指标的权重均超过了0.1,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1.培养理性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教育的时效性。第一,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宣传,激发理性的爱国热情。第二,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增强爱国教育的时效性。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想道德理论修养。第一,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第二,在教育内容上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满足学生多元的文化需求。
3.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第一,加强宣传普及政治理论知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第二,积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融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之中。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被学大学教师、用人单位和家长认为足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第二大重要素质。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1.积极参加各项高校体育活动,建设和谐校园。第一,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组织,培养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第二,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比如参加校运动会。
2.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第一,探索健康教育课堂与心理健康指导相结合。第二,心理健康指导的课堂理论与课后活动教存相结合。第三,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月报制度。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素质
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等这巧指标在能力素质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权重为0.13。因此绝能不能忽视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绝不能与社会脱节,应时时刻刻将理论联系实践,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时俱进,有所创新。高校、大学教师、学生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多的机会。
1.积极参加社会实习工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一,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确保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二,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实习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第三,合理规划社会实践工作时间。
2.积极参加屯美实践活动,提高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第一,用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屯美情趣。第二,发挥文化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
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意志,提高研究与创新能力。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存管理模式。第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第三,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理论与实践——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学文化素质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近几年来,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组织引导人学生参加相关的科学试验,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1.开展各种学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第一,组织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第二,各高校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2.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第一,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培育特色文化氛围。第二,学生参与管理,提高人文素养。
3.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第一,加强人文教育,开设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第二,重视课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内化过程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參考文献】
[1]冉昌光,徐行言.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2(6).
[2]范纯别.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9).
[3]文辅相.论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3).
[4]丁玲玲.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
作者简介:张玉娜,女,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传亮,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学生教育科科长,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乔东超,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电子系信息工程系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和方法研究》,课题编号为14G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