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教学观认为,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教学过程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适时地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吸收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新知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课堂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互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里。经过一阶段的实验与反思,我们发现“师生互动”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1.片面追求表面热闹,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发展。现阶段,课堂中是否有着足够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都成为评判课堂是否优异的标准。一些教师为了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假象,烘托出热闹的课堂气氛,只将眼光放在了学生是否参与、参与是否积极上,而对于学生参与效率高低与否则缺乏相应的关注。这样的现象造就了一大批看似热闹,学生却学无所得的课堂,对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技能也没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2.教师的话语权减少,很多教师不敢开口说话。不少教师认为说多了就不是新新改的课堂,就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变成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
3.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将师生互动变成了多媒体与学生的互动。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很多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实际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让教学互动成为学生与媒体,教师与媒体的互动。上课变成了教师播课件、学生看课件,用课件取代了教师的作用。以上现象的存在,让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互动”,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更要使得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在互动中实现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项策略研究促进师生互动发展。
1.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的研究。积极改变现行师生关系,建立有效互动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知识获得渠道扩展为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通过实验操作、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为课堂互动实现高效奠定基础。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互动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常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每一位后进生。教师可建立多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如课堂上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微笑;课下多种形式的谈心、座谈会。惑人心者,莫乎于情。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乐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就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转变角色意识是课堂互动的保证。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从传统课堂中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树立科學的教学观,明确有效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而不是过分关注教师如何“教”,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不能“一言堂”,应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另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替补”;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倾听,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
2.实现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这是课堂互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1)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学生无目的瞎聊,教师不主动指导,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等现象。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同进行异质分组,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在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帮助组员实现个人目标及小组目标。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勤思、互动、交流、应用、提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确要“活”,要看书并要做题还要总结积累,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重视题目的转化训练,体会数学语言。
(4)形成“自主探究”的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形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3.提高互动实效性教学设计的研究。研究互动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教师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交往情景;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及注意问题;研究课堂互动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策略。为教师提供互动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及评价方法等。
(1)设计有效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教师的提问,首先应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问题进行发问,提问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逐步逼近数学本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思维活动,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其次,教师的提问要形式多样,可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或判断改错题等多種形式,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接近本质的数学问题情境,在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过程中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适时提出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索方向和思维途径。最后,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课堂有效互动的空间。问题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选择,由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和需求,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2)掌握倾听艺术,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似乎是学生的事,教师娓娓道来,学生细细倾听。但事实上,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的意图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智慧的欣赏、对知识的尊重、对生命的敬佩。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倾听,就能唤起学生更加自主、专注地投入学习,实现真正的有效互动。
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课堂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互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里。经过一阶段的实验与反思,我们发现“师生互动”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1.片面追求表面热闹,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发展。现阶段,课堂中是否有着足够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都成为评判课堂是否优异的标准。一些教师为了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假象,烘托出热闹的课堂气氛,只将眼光放在了学生是否参与、参与是否积极上,而对于学生参与效率高低与否则缺乏相应的关注。这样的现象造就了一大批看似热闹,学生却学无所得的课堂,对学生掌握知识、增长技能也没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2.教师的话语权减少,很多教师不敢开口说话。不少教师认为说多了就不是新新改的课堂,就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变成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
3.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将师生互动变成了多媒体与学生的互动。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很多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实际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让教学互动成为学生与媒体,教师与媒体的互动。上课变成了教师播课件、学生看课件,用课件取代了教师的作用。以上现象的存在,让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互动”,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更要使得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在互动中实现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项策略研究促进师生互动发展。
1.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的研究。积极改变现行师生关系,建立有效互动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知识获得渠道扩展为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通过实验操作、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为课堂互动实现高效奠定基础。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互动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常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每一位后进生。教师可建立多种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如课堂上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微笑;课下多种形式的谈心、座谈会。惑人心者,莫乎于情。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乐学。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就要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转变角色意识是课堂互动的保证。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从传统课堂中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树立科學的教学观,明确有效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而不是过分关注教师如何“教”,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一员,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不能“一言堂”,应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发言、共同参与的机会;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主力”,另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的“替补”;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倾听,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
2.实现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这是课堂互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1)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学生无目的瞎聊,教师不主动指导,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等现象。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不同进行异质分组,组内每一位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在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帮助组员实现个人目标及小组目标。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固定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良好的习惯应该是:勤思、互动、交流、应用、提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确要“活”,要看书并要做题还要总结积累,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重视题目的转化训练,体会数学语言。
(4)形成“自主探究”的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形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3.提高互动实效性教学设计的研究。研究互动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教师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交往情景;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列举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及注意问题;研究课堂互动教学实效性的评价策略。为教师提供互动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及评价方法等。
(1)设计有效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教师的提问,首先应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问题进行发问,提问的内容应根据学生已有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逐步逼近数学本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启发思维活动,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其次,教师的提问要形式多样,可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选择题或判断改错题等多種形式,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接近本质的数学问题情境,在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反思过程中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适时提出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索方向和思维途径。最后,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发散性,以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和课堂有效互动的空间。问题可让学生有多种解决策略、思考方向、操作方法的选择,由此产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和需求,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2)掌握倾听艺术,将有效互动领向深处。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似乎是学生的事,教师娓娓道来,学生细细倾听。但事实上,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的意图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智慧的欣赏、对知识的尊重、对生命的敬佩。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地倾听,就能唤起学生更加自主、专注地投入学习,实现真正的有效互动。
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