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手段,阅读过程涉及到读者的语言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下面我就实际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很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阅读材料中的一些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类文章往往能提高阅读的兴趣。教学中的趣味性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课题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尽量运用最优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要投入精力、认真细致的备课,让全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使用英语。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不论在哪些教学方式上都不能停留过久,以免学生厌烦失望。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为学所乐”,自觉地克服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对待阅读。
二、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常常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特征,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显得尤为重要。英语的学习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异域文化的内容。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所犯的诸多理解性的错误绝大部分属于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阅读能力时文化背景知识同等重要。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2)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3)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4)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练。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通过暑假培训,我对阅读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于课文的教学,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认为,只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却忽视语言功能的学习阅读效果也不好。以前讲解阅读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见木不见林的后果;通过培训学习了解到阅读不仅是语言结构的学习,而且是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读、写,而且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我们先通过听、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做,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分析句子时,我们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达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我们应该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
比如生词的教学,以前我总喜欢搞词汇开花。每碰到一个生词,除了介绍各条词义外,还要引出一些没有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介绍各条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还要给出例句、进行词义辨析,大搞词典搬家。现在高中每课的平均生词量为40个左右。学生要记忆这些生词已感困难,如果我们教师再随意发挥,难度就更大了。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对于生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能掌握在本课中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其他用法随着以后出现了再讲。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基本的东西也抓到了,也就达到了目的。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多练不能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后才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我们也往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这样做,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不仅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更准确地领悟到文中某些句子或词语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尤其是语感方面的能力,它必须依赖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来。因此,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和指导。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授课。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富有表情,使学生耳濡目染,不仅能提高听说能力还能激起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语言语意轻重的直接感知。其次要加强句群、意群、语意的划分及停顿的教学,使学生对读物中的词语是否搭配,语句是否连贯,语段是否衔接,用语是否贴切等都有敏锐的感知。同时加强课文的朗读及播放课文的录音磁带,也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
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快速阅读也很重要,这恰好适用于量大时间紧的中学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答。那么,就存在一个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问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掌握了最基本的习惯用语和基础语法,具备了初步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只要老师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方面加以精心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因此平时训练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
1)集中注意力。2)要求学生克制甚至强迫自己不要读出声音,不要摇头晃脑,不要用手或其它东西指词阅读。3)逐步摆脱心译而直接理解材料的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内容。4)遇到生词不要立刻查阅工具书,而应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猜测该词词义,对于那些不影响理解的生词可以跳过去,这样可以加快速度。5)阅读中要求学会抓关键词,不能每个词都平均使力,要学会区别对待,对句中的实词要多加注意,理解其含义。
六、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我们都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1)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七、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在这方面,我们的作法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随时检查学生阅读情况,登记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并与期末成绩挂钩。每周抽一次时间讲解一篇有趣的故事。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完了一篇再开始第二篇、第三篇……。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篇一篇读下去。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结语
总之,教师必须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训练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开发学生的能力,保持其学习的兴趣并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当然,各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只要坚持精神还在,阅读就会成为中学生快乐的学习资源。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很重要。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阅读材料中的一些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类文章往往能提高阅读的兴趣。教学中的趣味性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课题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尽量运用最优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要投入精力、认真细致的备课,让全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使用英语。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不论在哪些教学方式上都不能停留过久,以免学生厌烦失望。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为学所乐”,自觉地克服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对待阅读。
二、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常常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特征,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显得尤为重要。英语的学习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异域文化的内容。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所犯的诸多理解性的错误绝大部分属于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阅读能力时文化背景知识同等重要。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习,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这样,使学生的针对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预习时我们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2)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3)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4)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了,上课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更高了,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加强了综合练。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通过暑假培训,我对阅读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于课文的教学,课文不仅仅只是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而且是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些内容或情节而进行的综合运用。因此,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应该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我认为,只强调语言结构的学习,却忽视语言功能的学习阅读效果也不好。以前讲解阅读开始便逐字逐句地讲练,势必造成见木不见林的后果;通过培训学习了解到阅读不仅是语言结构的学习,而且是语言功能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能够听、说、读、写,而且做到理解准确,表达得体。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全文的内容大意,再通过做理解习题来检查预习效果。对于故事体裁的课文,我们先通过听、说法来介绍课文背景和内容,再通过问答来检查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这样做,使学生养成一开始阅读就努力寻找文章要旨的习惯,训练学生根据关键词语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在分析句子时,我们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仅注意句子的表达层意义,更要注意到句子的深层意义,注意句子同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内在联系。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我们应该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
比如生词的教学,以前我总喜欢搞词汇开花。每碰到一个生词,除了介绍各条词义外,还要引出一些没有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介绍各条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还要给出例句、进行词义辨析,大搞词典搬家。现在高中每课的平均生词量为40个左右。学生要记忆这些生词已感困难,如果我们教师再随意发挥,难度就更大了。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文教学中,对于生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能掌握在本课中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其他用法随着以后出现了再讲。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基本的东西也抓到了,也就达到了目的。
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多练不能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句型的练就有许多方法。模仿造句是练,模仿翻译也是练;背诵句型是练,句型转换也是练。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在几种方法中先用哪一种,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这方面,我们往往是先让学生熟悉句型,再做模仿造句后才做变换性练习。因为只有在学生熟悉本句型的基础上做变换练习,才能使学生感到变有依据,才会少犯错误。但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学习某一句型,估计学生可以用另外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对应句子来替换,这时,我们也往往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把这些句子说出来,这样做,起到了以新温故的作用。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
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不仅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更准确地领悟到文中某些句子或词语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当然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尤其是语感方面的能力,它必须依赖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来。因此,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和指导。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授课。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生动,富有表情,使学生耳濡目染,不仅能提高听说能力还能激起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语言语意轻重的直接感知。其次要加强句群、意群、语意的划分及停顿的教学,使学生对读物中的词语是否搭配,语句是否连贯,语段是否衔接,用语是否贴切等都有敏锐的感知。同时加强课文的朗读及播放课文的录音磁带,也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
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快速阅读也很重要,这恰好适用于量大时间紧的中学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答。那么,就存在一个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问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掌握了最基本的习惯用语和基础语法,具备了初步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只要老师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方面加以精心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因此平时训练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
1)集中注意力。2)要求学生克制甚至强迫自己不要读出声音,不要摇头晃脑,不要用手或其它东西指词阅读。3)逐步摆脱心译而直接理解材料的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内容。4)遇到生词不要立刻查阅工具书,而应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猜测该词词义,对于那些不影响理解的生词可以跳过去,这样可以加快速度。5)阅读中要求学会抓关键词,不能每个词都平均使力,要学会区别对待,对句中的实词要多加注意,理解其含义。
六、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我们都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1)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七、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在这方面,我们的作法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随时检查学生阅读情况,登记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并与期末成绩挂钩。每周抽一次时间讲解一篇有趣的故事。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完了一篇再开始第二篇、第三篇……。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篇一篇读下去。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结语
总之,教师必须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训练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开发学生的能力,保持其学习的兴趣并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当然,各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只要坚持精神还在,阅读就会成为中学生快乐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