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惠州商业学校 惠州 516003
【摘要】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中职英语应改变过去单纯学习语言的倾向,引入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 中职英语教学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and language together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Zhang Rui
【Abstract】In order to follow the demand of the new times,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change the past tendency of singly learning language to learning content and language together, should cultivate the skill talent, strength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ompetition ability to obtain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Learning content and language together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在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格外引人注目,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本文仅就如何把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 learning CLIL)引入中职英语进行探讨。
1.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方式的背景。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这里的语言,系指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或外
语;内容,系指非语言学科的课程。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地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外语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新需要,这一矛盾就会推动外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许多国家对21世纪的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做出预测,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国家的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外的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
除了时代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之外,这一外语教学的逐步调整和改革也是外语教学本身发展使然,是与外语教学相关学科,诸如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外语学习目的的新认识、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与人的认知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关系、语域理论。
2.把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引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也就意味着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体。我国中职英语教学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国际意识,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语言交往能力,又有专业水准的技能型人才。各类人才的外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它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部分。面临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效率,探索适应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路,是我国教育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根本战略措施。
2.2 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部周济部长多次强调指出: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等),中职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因而切实提高中职生就业竞争力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就业方面来说,中职生除了自身的职业技能优势外,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无疑可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把CLIL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能培养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强化英语学习的目的,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顺应了中职发展的要求。
3.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与中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影响内容。正确的形式有助于实现正确的内容。CLIL之所以可以作为中职英语教学的模式,本质就在于它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客观实际。它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具体表现为:
3.1 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模式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某种专业领域的工作为目标的教育类型,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能型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强调对职业或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对中职毕业生而言,英语不再仅仅是其素质的表现,更是一种与其职业能力相伴随的直接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专门英语能力无疑将起到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的作用。中职英语教学应紧紧围绕中职人才服务,以就业为使命,加强实用型、应用型英语教学。CLIL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将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与专业紧密相连的实际应用。
3.2 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模式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新修订的《中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中职英语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一门基础课,突出能力、注重使用是中职英语的特色,因此,中职英语教育应有别于普通中学和大学。
新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打好语言基础是重要的,但也是相对的。基础的厚薄决定于培养目标与教學时数。中职学制三年,其中有一年的时间用于各种实习、实训,英语教学的时间总共为180课时左右。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中职英语教学目标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的需要,以能力为主线,重点强化职业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力求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CLIL,它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它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开阔了专业视野,实现英语学与用的“零距离”接轨。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4.中职英语教学引入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的可行性。
4.1 两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学习方式。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的改革,也促使教学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两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学习方式:
4.1.1 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这种教學方式经常用于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外语各不相同。
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的学校使用英语来教诸如地理、历史、音乐或体育课。也有的学校使用英语教一些职业技术课。
荷兰有些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旅馆管理,使用法语或西班牙语来教授一些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手段。
4.1.2 浸没法(immersion)。浸没法是一种特殊的“内容和语言融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学科内容。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的。加拿大从1965年就开始进行浸没法双语教学实验,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对讲英语的学生实施法语教学。自那时起,浸没法在北美许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在美国,浸没法教学所涉及到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
在这三十多年里,除了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浸没法也陆续被其它国家进行研究和实验,许多西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4.2 引入符合中职英语教学实际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方式。浸没法现已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浸没法双语教育(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称为“沉浸式双语教育”。196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圣兰伯特(St. Lambert)率先开始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这是一次充满想象力的、革命性的教学实验,标志着20世纪全球范围的沉浸式双语教育运动拉开了帷幕。
沉浸式双语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许多不同的实施类型。根据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使用比例,沉浸式双语教育可以分为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和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它们的差别可以用下图表示。
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
我国是单语国家,再考虑到中职生的入学水平,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比较适合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
4.3 沉浸式双语教育的成功要素。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在政策、财力、人力等诸多方面获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师资队伍的保证,教师是双语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育的任务只能通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实现。中职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主讲教师接受硕士教育,或出国进修,也可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
③创设校园外语环境,让学生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学会用外语发通知、写标语、办板报、广播,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④语言理论的支撑,教学工作“以学习者为中心”,始终把语言视为一种技能,强调语言实践和熟能生巧,而不是过多的强调语法规则。
⑤科研工作的配套,注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与建设;应用多媒体辅助双语教学。
综上所述,把CLIL引入中职英语教学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它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否采用CLIL,哪些课程适合采用CLIL,都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中职英语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第一版:74、125
【摘要】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中职英语应改变过去单纯学习语言的倾向,引入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 中职英语教学
Research on the introduction of learning content and language together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Zhang Rui
【Abstract】In order to follow the demand of the new times,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change the past tendency of singly learning language to learning content and language together, should cultivate the skill talent, strengthe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ompetition ability to obtain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Learning content and language together Secondary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在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格外引人注目,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本文仅就如何把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 learning CLIL)引入中职英语进行探讨。
1.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方式的背景。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这里的语言,系指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或外
语;内容,系指非语言学科的课程。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地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外语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新要求、新需要,这一矛盾就会推动外语教学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向前发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许多国家对21世纪的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做出预测,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国家的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外的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出现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
除了时代对外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之外,这一外语教学的逐步调整和改革也是外语教学本身发展使然,是与外语教学相关学科,诸如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外语学习目的的新认识、外语学习的基础、语言与人的认知和社会意识发展的关系、语域理论。
2.把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引入中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2.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也就意味着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体。我国中职英语教学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国际意识,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语言交往能力,又有专业水准的技能型人才。各类人才的外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它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部分。面临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效率,探索适应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路,是我国教育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根本战略措施。
2.2 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部周济部长多次强调指出: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程度等),中职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因而切实提高中职生就业竞争力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就业方面来说,中职生除了自身的职业技能优势外,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无疑可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把CLIL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能培养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强化英语学习的目的,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顺应了中职发展的要求。
3.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与中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影响内容。正确的形式有助于实现正确的内容。CLIL之所以可以作为中职英语教学的模式,本质就在于它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客观实际。它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具体表现为:
3.1 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教学模式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从事某种专业领域的工作为目标的教育类型,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能型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强调对职业或行业所要求的能力的对应性。对中职毕业生而言,英语不再仅仅是其素质的表现,更是一种与其职业能力相伴随的直接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专门英语能力无疑将起到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的作用。中职英语教学应紧紧围绕中职人才服务,以就业为使命,加强实用型、应用型英语教学。CLIL为我们提供了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将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与专业紧密相连的实际应用。
3.2 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模式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新修订的《中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中职英语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一门基础课,突出能力、注重使用是中职英语的特色,因此,中职英语教育应有别于普通中学和大学。
新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打好语言基础是重要的,但也是相对的。基础的厚薄决定于培养目标与教學时数。中职学制三年,其中有一年的时间用于各种实习、实训,英语教学的时间总共为180课时左右。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中职英语教学目标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的需要,以能力为主线,重点强化职业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力求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CLIL,它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它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开阔了专业视野,实现英语学与用的“零距离”接轨。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4.中职英语教学引入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的可行性。
4.1 两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学习方式。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逐渐地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的改革,也促使教学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两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学习方式:
4.1.1 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这种教學方式经常用于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外语各不相同。
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的学校使用英语来教诸如地理、历史、音乐或体育课。也有的学校使用英语教一些职业技术课。
荷兰有些规模较大的职业学校,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旅馆管理,使用法语或西班牙语来教授一些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手段。
4.1.2 浸没法(immersion)。浸没法是一种特殊的“内容和语言融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学科内容。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的。加拿大从1965年就开始进行浸没法双语教学实验,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对讲英语的学生实施法语教学。自那时起,浸没法在北美许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在美国,浸没法教学所涉及到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
在这三十多年里,除了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浸没法也陆续被其它国家进行研究和实验,许多西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4.2 引入符合中职英语教学实际的内容与语言融合学习方式。浸没法现已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浸没法双语教育(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称为“沉浸式双语教育”。196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圣兰伯特(St. Lambert)率先开始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这是一次充满想象力的、革命性的教学实验,标志着20世纪全球范围的沉浸式双语教育运动拉开了帷幕。
沉浸式双语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许多不同的实施类型。根据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使用比例,沉浸式双语教育可以分为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和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它们的差别可以用下图表示。
完全沉浸式双语教育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
我国是单语国家,再考虑到中职生的入学水平,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比较适合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
4.3 沉浸式双语教育的成功要素。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在政策、财力、人力等诸多方面获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师资队伍的保证,教师是双语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育的任务只能通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实现。中职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主讲教师接受硕士教育,或出国进修,也可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
③创设校园外语环境,让学生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学会用外语发通知、写标语、办板报、广播,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④语言理论的支撑,教学工作“以学习者为中心”,始终把语言视为一种技能,强调语言实践和熟能生巧,而不是过多的强调语法规则。
⑤科研工作的配套,注重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与建设;应用多媒体辅助双语教学。
综上所述,把CLIL引入中职英语教学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它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否采用CLIL,哪些课程适合采用CLIL,都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中职英语教学新路。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第一版:7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