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这首歌在20世纪50年代红遍了华夏大地,直到现在,那优美的旋律、歌词,依然陪伴着我们。这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其中的“环绕”一词很常见,但你知道它其实和我们古代的圆形玉器密切相关吗?
我国古代有各种不同的圆形且中间有孔的玉器。由于中间的圆孔在整个玉器中所占比例不同,因而它们的名称和作用也大不一样。
名气最大的玉璧
古人规定“肉倍好谓之璧”,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古人将玉璧中孔的部分称为“好”,将玉璧的实体部分称为“肉”。“肉倍好”就是指玉璧实体部分的宽度是中间孔径的两倍。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的铜钱也有“好”和“肉”之称。
在距今5000多年的时候,中国就有了玉璧,最初可能是用来佩戴的,因此个头儿都比较小。到距今4000多年的时候,玉璧成为祭天的礼器,还是权力、财富的象征,于是玉璧逐渐增大,直径多在20厘米左右,最大的玉璧直径能达到40厘米。后来,玉璧成为国与国、人与人交往时的重要馈赠物和一些身份比较高贵者的随身佩戴物。
知识速递
说到玉璧,很容易让人想起“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时代的赵国国王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强大的秦国国王想占有和氏璧,就假意用15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的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很快识破了秦国国王的阴谋,便有勇有谋地使和氏璧完整回到了赵国。
不少人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或者是画有关这个故事的图画时,会把和氏璧说成或者画成圆形玉璧,这是完全错误的!和氏璧虽然被称作璧,但它并不是圆形的,而是一块较大的块状美玉。
能给人帮忙的玉瑗
如果将玉璧的孔径加大,使其实体部分的宽度和孔径的比例成为1:2,也就是完全颠倒了玉璧的“肉倍好”的比例,这种器物就有了新名称,叫“玉瑗”。有意思的是,它的名字是“瑗”,与“援”谐音,它的用途还真有援助的意思。当有人需要他人帮助上台阶而又不方便直接用手去拉时,玉瑗就派上了用场。两人各抓握玉瑗的一端,一方用力就能把另一方拉上去,古人的聪明才智由此可见一斑。在考古发掘中,人们曾发现玉瑗出现在墓主人胳膊的位置,这说明它也是古人套在胳膊上的饰物。
玉環与玉玦,只差“一线天”
如果圆形玉的实体宽度和孔径的比例为1:1,则被称为“玉环”。
玉环既是装饰品,又被当作凭证。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一些地位高贵的人就会将几个玉环穿起来戴在脖子上或放在前胸作为显示身份地位的配饰。如果有官员受到惩罚,被贬谪到偏远地区,当皇帝想再次任用此官员时,便会派人给那个官员送去玉环,表示要重新召回他予以任用。
假如玉环的边缘有缺口,那它所蕴含的意义又不同了。
秦朝灭亡以后,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咸阳城郊外的鸿门举行了一场宴会。在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曾三次向项羽举起一块有缺口的环形玉,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他举起的那种玉叫“玉玦(jué)”,范增是用玉玦示意项羽:一定要同刘邦断绝关系呀!
玉玦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由于这个缺口使玉环断开了,于是玉玦被人们引申出“断绝”的意思,当一个人不想再与另一个人做朋友时,向对方出示一块玉玦就可以了。
你知道吗?还有一种叫玉珏(jué)的古老玉质装饰品也呈有缺口的环状,它在古代主要被用作耳饰和佩饰。玉珏和玉玦虽然读音相同,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玉珏常成双成对地出现,小的玉珏类似于今天的耳环;较大体积的玉珏则是人们随身佩戴的装饰品。玉玦只指一块有缺口的环形玉,通常为男子佩戴。
玉璧、玉瑗、玉环都是圆形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在古人的观念中,它们有圆满、祥瑞的寓意。而玉环的“环”字,更被广泛用于圆形物体,例如门环、耳环、套环等,进而引申为动词“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