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综合发展和全面育人。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教学的可用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提高小学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问题
引言:教学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搭配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和适应程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中的合作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策略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达到同一个目标[1]。合作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为任务和目标的达成作出贡献。合作教学策略重在过程、重在团队,轻在结果、轻在个人。以“正多面体”的基础认识课程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个任务,为学生准备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等多个教具,由前后桌四人一组,一起来测量一下哪一个教具滚动得最远。
教师: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各自商量分配一下四个人的工作。
学生:一个人负责滚,两个负责测量并互相监督,一个负责记录。
教师: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滚的时候不能推,推的力量不好控制,要让它们自然得滚
教师:平地上怎么能自然地滚呢?
学生:我们可以搭一个斜坡让教具分别从斜坡上滚下来,这样就不用推了。
教师: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学生:我们要测量的是滚动的长度,所以起跑线要一致。
教师:那就在斜坡上统一画一条线,所有教具都从这条线开始滚。每个教具测一次可以了吗?
学生: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想一个教具测2次以上,这样更准一些。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合作,学生可以发现正多面体的面数越多,越接近球体,从斜坡同一位置滚下来的长度越长。这次的小组合作关键不在于学生是否获得了这个结论,而在于学生是否从合作实验中获得了合作上的成功,是否承担起了自己的那份责任,是否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合作教学策略比较适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并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是指以问题作为驱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学生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以加法中的运算律问题为例,如果教师采用常规教学策略,平铺直叙进入整体,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直接出题:“现在操场上跳绳的同学中,男生28个,女生17个,问跳绳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然后根据所出的题目进行提问:你会怎样计算?你还会哪种计算方法?等。这样的教学策略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认知倾向不会很强烈。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教学策略,将出题的权利给到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效果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比如: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图,图上有男生有女生,做着跳绳、踢毽子、踢球等不同的体育运动,并搭配有相应的数字代表人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问: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比一比看谁提得多、算得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回答。简单如: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男生有多少人?不踢毽子的女生有多少?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解决方法,当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汇总在一起时,可以引发学生比较相同问题的不同解法,学生可以靠自己发现加法交换律,即加数位置交换和相同的规律。这样的教学策略下,学生的参与度高、成就感高,多次尝试使用后可以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三、小学数学中的游戏教学策略
游戲教学策略是指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借助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游戏向学生渗透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比如在乘法口诀表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组1~9的数字卡片,学生随机从两组中各抽一张相乘,要求5秒内容出乘积。游戏可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也可以PK的形式展开,既能够让学生熟悉九九乘法表,又能够以轻松自由的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又比如在学习几何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秘密箱”,箱里放着不同形态的几何体,比如牙膏盒、魔方、乒乓球、茶叶桶等,学生将手伸进去触摸这些几何体,并要在判断出形态后描述其特征。可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游戏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游戏形式进行筛选和改编,为小学生创造学好数学的课堂环境。
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求进行教学策略上的筛选和应用,主要目的就是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 基于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储冬生.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2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问题
引言:教学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搭配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和适应程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中的合作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策略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完成同一个任务,达到同一个目标[1]。合作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为任务和目标的达成作出贡献。合作教学策略重在过程、重在团队,轻在结果、轻在个人。以“正多面体”的基础认识课程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个任务,为学生准备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等多个教具,由前后桌四人一组,一起来测量一下哪一个教具滚动得最远。
教师: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各自商量分配一下四个人的工作。
学生:一个人负责滚,两个负责测量并互相监督,一个负责记录。
教师: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滚的时候不能推,推的力量不好控制,要让它们自然得滚
教师:平地上怎么能自然地滚呢?
学生:我们可以搭一个斜坡让教具分别从斜坡上滚下来,这样就不用推了。
教师: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学生:我们要测量的是滚动的长度,所以起跑线要一致。
教师:那就在斜坡上统一画一条线,所有教具都从这条线开始滚。每个教具测一次可以了吗?
学生: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想一个教具测2次以上,这样更准一些。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合作,学生可以发现正多面体的面数越多,越接近球体,从斜坡同一位置滚下来的长度越长。这次的小组合作关键不在于学生是否获得了这个结论,而在于学生是否从合作实验中获得了合作上的成功,是否承担起了自己的那份责任,是否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合作教学策略比较适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地了解,并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是指以问题作为驱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学生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以加法中的运算律问题为例,如果教师采用常规教学策略,平铺直叙进入整体,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直接出题:“现在操场上跳绳的同学中,男生28个,女生17个,问跳绳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然后根据所出的题目进行提问:你会怎样计算?你还会哪种计算方法?等。这样的教学策略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认知倾向不会很强烈。如果教师能够换一种教学策略,将出题的权利给到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效果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比如: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图,图上有男生有女生,做着跳绳、踢毽子、踢球等不同的体育运动,并搭配有相应的数字代表人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问: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比一比看谁提得多、算得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回答。简单如: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男生有多少人?不踢毽子的女生有多少?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解决方法,当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汇总在一起时,可以引发学生比较相同问题的不同解法,学生可以靠自己发现加法交换律,即加数位置交换和相同的规律。这样的教学策略下,学生的参与度高、成就感高,多次尝试使用后可以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三、小学数学中的游戏教学策略
游戲教学策略是指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借助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游戏向学生渗透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比如在乘法口诀表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组1~9的数字卡片,学生随机从两组中各抽一张相乘,要求5秒内容出乘积。游戏可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也可以PK的形式展开,既能够让学生熟悉九九乘法表,又能够以轻松自由的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又比如在学习几何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秘密箱”,箱里放着不同形态的几何体,比如牙膏盒、魔方、乒乓球、茶叶桶等,学生将手伸进去触摸这些几何体,并要在判断出形态后描述其特征。可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游戏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游戏形式进行筛选和改编,为小学生创造学好数学的课堂环境。
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求进行教学策略上的筛选和应用,主要目的就是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丽. 基于空间观念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储冬生.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