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姜梅荣 张令伟
策划背景
近期,编辑部收到一些高三学生的来信来电,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关于如何调整考试的心理状态。面对一次次的考试,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愈加激烈,许多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说:“每到考试,我都会感到很自卑。由于太关注自己的考试结果了,不管大考还是小考,我总是忐忑不安”。有的说:“我的成绩一直比较好,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一些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考场上头晕脑胀,什么也记不清了,甚至担心偶尔下降的成绩会习惯性下滑,产生了沮丧、不安和恐惧心理。”有的还来信询问:“我学习很努力,方法也没什么不当之处,就是一到考试就犯怵,全无平日良好状态。之所以害怕考试是因为我极度地不自信,怎样才能让我树立信心呢?”
教育心理专家认为:“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 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考试成绩。考试过程是能力和能量释放的过程。但是这种释放需要催化剂,一旦有了催化剂,释放就会非常充分。这个催化剂就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了帮助考生解决应试的心理问题,我们策划了本期的“特别关注”,围绕考生反映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请有关专家进行心理疏导,旨在帮助考生把复习考试的过程变为积累自信的过程,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复习之中。
如何变自卑为自信
案例:每到考试,王小纳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做错题,甚至在一次考试中,每做十道题要错两道,与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相比,感到很自卑,也很郁闷。自己付出那么多,怎么没有一点成就感。随着高考的临近,班里的紧张气氛越来越浓厚,一种莫名的压力经常会跳出来“捣乱”,搅得她心神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教育心理专家认为:随着考试的密度加大,学生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对学习没信心、对前途担心等情绪障碍,这是一种心理不适应。同学们临场的状态除了紧张之外,主要是不自信。当成绩出现波动的时候,心里就犯嘀咕,付出的努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专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卑可以说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那么,如何变自卑为自信呢?
一、增强自信心的策略
策略一:对自己要“合理定位”。
很多考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正确的做法是,既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的位置,根据每次考试任务,确定适宜的目标。这个目标应以能发挥本人最大潜力且不至于背上包袱为宜。你希望考上什么样的学校?你希望得到一个怎样的分数?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会觉得太难而丧失信心;太低了,会觉得太容易而失去积极性。如果你处于中下游水平,那么学习目标就应该是进步;如果是上游水平,那么学习目标就应该是稳步。只有当你跳起来能够摘到学习果子的时候,才会建立起自信心。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在短时间内实现学习上的突飞猛进是不现实的。考生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看自己还有多少潜力,然后找准位置,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努力,争取不断进步。否则,只能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烦恼。
策略二:不做排名的“奴隶”。
现在的每次考试只是对知识掌握的一次检验,不应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乐观看失败,平静论分数,没必要把一次考试的名次升降看得过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从挫折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遇到逆境和挫折,既要学会问题应对,又要学会情绪应对。要知道有些目标并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实现的,要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事情,学会自我安慰。阶段性的考试反映的是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考得好不值得沾沾自喜;考得差也没必要垂头丧气。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不要与别人竞争,但要与自己比较。与自己的过去比,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被暂时的排名左右情绪。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优势和劣势,如果总是用弱项去比别人的强项,只能打击自信心。有时不妨来点“阿Q”精神,多看自己的优点以增加自信心。
策略三:拟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有的考生之所以表现出过分焦虑和缺乏信心,主要是因为复习准备得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系统所致。因此,考前一定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功课复习,周密地安排每一秒钟,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能。学习计划是高效率利用时间的保证。学习计划要灵活机动,要能够与现在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得太死会使学习计划缺乏实际操作性。每天的学习计划不必涵盖所有的科目,那样会影响学科能力的提高。复习时要有所侧重,要强化弱科的巩固与提高。具体来说,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该从专题训练回归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复习,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阶段性复习方法。要主攻基本知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逐步解决一个个知识难点。“囫囵吞枣”后再回过头复习,势必影响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策略四:积小胜为大胜。
学习上不能急功近利,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努力才能显现。要做适当的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参考资料不要贪多,每科有一两本就足够了。对练习题要采取“精做”的方法。善于总结,理清思路,明晰解题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重新体会一下,就会有新的收获。复习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弥补知识系统的漏洞上。就像是搬砖头,一块,两块,点点累积。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力争获得能力上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做自对”,把每一道题所代表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实现,你可以通过自己每天的努力看到成绩。也许你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是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不懈,你就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二、专家的提醒和建议
1.相信自己的能力。减压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信自己。有时候家长和老师也许低估了你们的能力。要坚持这样一个信念:不是我的能力低,而是我现在的潜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每一次考试,都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舞台。要充分利用这个舞台,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考试中,自信心是第一位的,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认真做好每一个题。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时,信心就会大幅度提升。
2.与成绩好的同学进行探讨。平时同学们白天在学校上课,休息的时候,在理解了老师的解题方法后,不要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答案中。有时老师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答案。如果自己有一些不错的思路,可以试着把题目做出来,再找班里学习好的同学一起探讨。也许你的做法还是一个解题的“良方”呢。通过几次这样的反复,自信心就会逐渐提升。
3.质疑老师讲解的方法。古人云:疑是思之端、学之始。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去探索、去创新。疑能生智,质疑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态度。学生能否生疑,是否敢于发问,是学习是否主动的重要表现。老师讲的方法确实正确,但是,除了老师的方法之外,还有没有更适合临场考试的方法,要和老师做这样的探讨。在经过你N次探讨之后会逐渐明白,你学得不好的那一科是你不敢往下深究所致。如果勇于质疑、深入探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在考试前,重要的不是多看点书或多背点东西,关键是要进行知识的梳理,并在这种梳理中培养一种自信的感觉。只有在平时消除盲点,抓住重点,攻克疑点,突破难点,才能在考场上看到题目时,能够在脑子里反映出它属于知识体系的哪一部分,有哪些要点,又存在哪些陷阱,就不会发慌或者患得患失。
(编辑的话: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平时学习不错的考生因发挥失常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造成的。虽然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多注意一下心理状态的调整,将会有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
如何建立迎考的积极心态
案例:每当临考张帅都背负着很大的心理负担,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焦躁,感到非常着急和无助。他来信询问:为什么一到考试我总有如履薄冰之感,一种莫名的焦虑和畏难情绪缠绕心头,挥之不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考试焦虑水平与其思维效率成倒“U”形。因此,考生应在临考前调整出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对于正常发挥水平至关重要。要知道,模拟考试错得越多,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问题被解决得就会越多,高考时出现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感谢平时的每一次考试,正是这些考试给我们提供了演练高考的机会,这些考试使我们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站起来,最终才能百炼成钢,登上光辉的顶点。
这里介绍几种建立积极应考心态的方法,考生们不妨一试。
一、排除焦虑法
系统脱敏训练:考生在睡觉前,大脑中想象自己在考试中的全过程,以及考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想象自己进考场时十分紧张,还遇到了不会做的难题,而且考试时间也不够用。将考场上的惊慌想象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好。临考前如能每天坚持这种训练,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那么恐惧考试了,而且考试应变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学会倾诉:当你为考试而坐立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文字,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滋生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放松训练:松开衣物坐于沙发,双臂放平,双腿前伸、头和上身自然后靠,双眼轻闭。由下而上,使该部位紧张10秒后,从脚趾至小腿肌肉……至颈部、头部肌肉依次慢慢松弛。
二、精神放松法
呼吸静心:做几次深呼吸对缓和心理紧张会有一定帮助。闭上双眼,慢慢腹式呼吸,吸气时想象丹田气由腹部逐渐上升直到头顶;吐气时想象气由头顶顺脖颈下降至丹田。这样一吸一呼,能够排除杂念,静心放松。还可以闭目养神10分钟,双手平放在双腿上,让大脑做短暂的休息,或闭目做深呼吸3~9次,然后尽量使自己有一种轻松舒适之感。吸气要长,呼气要慢。自己可以想象血液从头到脚在缓缓下行,头部紊乱局面逐步控制,从上至下全身完全放松,能很快恢复正常状态。
愉快想象:闭上眼睛,默默地回想自己曾经愉快过的情景,自己以前某次十分顺利而轻松地通过考试的情形,回想得越逼真越好,然后不断地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定会那样轻松而顺利地通过。这决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期待。此法运用得当,能使人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
环境调节:当感到自己情绪不佳,精神不振,心烦意乱或大脑思维混乱时,可以走出去散散步、做做操等,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一下。最好是到环境优美清静的地方去,听听鸟鸣,看看风景,闻闻花香,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
体育锻炼: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通过体育锻炼,全身大汗淋漓,人的肌体彻底放松,精神就会轻松许多。
三、自我激励法
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自我激励的六个步骤:
1.在心里确定你希望考出的分数。
2.确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付出多少代价去换取你想得到的分数。
3.确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做的题做完。
4.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
5.将以上四点按顺序排好,并且一定要白纸黑字写在纸上。
6.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读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
(编者的话:高三这一年的生活,是写意着竞争的日子,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制胜的法宝。考生要把那些无数的大小考试,当成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绝好机会。要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坚定必胜的信念,自信地走过充满挑战的、让人留恋的高三生活。)
如何让自己重拾信心
案例:李刚是个活泼热情、性格外向的孩子。随着高考复习的日渐深入,课业负担的逐步加重,开始感到心烦意乱,坐不下来、学不进去,导致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或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总是完不成。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学习上提不起精神,导致考试成绩下降。看到其他同学劲头十足,成绩提高很快,平时爱说爱笑的他整日郁郁寡欢,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如何帮助他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恢复自信心呢?
高三的各种考试越来越频繁。对于成绩较优秀的考生来说,他们的成绩比较稳定,但随着高考日期的迫近,却难以弄清自己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感到自己的能力已到尽头,不知如何进一步提高成绩。这使得他们常常处于困顿状态;处在中游的考生会陷于“为什么我一直努力,成绩却上不去”的困惑中。他们加倍努力,可成绩并无大的突破,为此感到不甘心,现实的无奈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疲惫心理;成绩偏下的考生,他们自认为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内很难有机会使成绩有起色,因此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无论家长、老师怎么鼓励也难以打动他们“麻木”的心。
这种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缺乏信心的状态,造成知觉和注意过程的减弱。这种状态同考生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其产生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考前复习过度而引起的。从心理原因看,往往与考生对考试的不利方面想得多、又没有解决的办法有关。当然,出现暂时的情绪低落和精神疲劳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怎么调整。
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专家教你重拾信心的几种方法:
一、客观评价自己。高三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这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恰如其分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才能正确地确立合理的目标,并敢于面对现实。作为考生,不要一味地盯着自己的不足不放,需要善于发现、挖掘自己的优点。这样,自己的自信心才能得到提高。模拟考试后,考生的成绩已有了大体的排位,但它只是暂时的,考生不能因偶尔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怀疑自己的实力,甚至完全否定自己。只有正确对待暂时的失败与挫折,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才能在决战高考中成为真正的强者,成为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老A。
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对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面临紧张的考试,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排除,从而卸下重负,放松身心。
具体可以进行以下的自我心理暗示:
自我激励:——常常冥想:“相信我的能力,一定能考好。”每晚睡觉前或起床后对自己说:“我一定会取得成功,我是最棒的!”通过心理语言使神经系统得以改善。也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座右铭来“刺激”或鼓舞自己,摆脱烦恼情绪,从而拥有良好心态。
自我要求:——“我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在弱势学科上多下工夫,这样就能争取更多的分值。
自我提醒:——哪怕困难再多,也绝不会放弃。
自我慰藉:——暂时的失败不算什么,我一定能行。
自我欣赏:——我行,我能行,我真行!
自我总结:——我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
自我命令:——抓紧时间,立即行动。
三、别因一时失利否定自己。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连续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应自卑,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鹿死谁手”还未可定,没有理由轻视自己。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过难等等。改变学习方法,调整复习计划,争取下次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在考试中暂时失利的同学,不要去理会考试有多么难,压力和紧张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那些你做起来觉得不顺手的试题,别人也会觉得不顺手。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源于自信,失败始于恐惧!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自信心是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静地接受挑战,将有助于考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备考将会起到积极的心理推动力。
(编者的话:俗话说“欲胜人,先胜已。”人的自信心和乐观情绪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惊人的效应。高考不是绊脚石,而是助跳板,如火的青春必将在如火的六月迎来期待已久的涅磐,似水的少年必将在似水的年华挑战争分夺秒的超越。相信自己,朝着目标勇敢地迈进!)
策划背景
近期,编辑部收到一些高三学生的来信来电,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关于如何调整考试的心理状态。面对一次次的考试,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愈加激烈,许多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说:“每到考试,我都会感到很自卑。由于太关注自己的考试结果了,不管大考还是小考,我总是忐忑不安”。有的说:“我的成绩一直比较好,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一些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考场上头晕脑胀,什么也记不清了,甚至担心偶尔下降的成绩会习惯性下滑,产生了沮丧、不安和恐惧心理。”有的还来信询问:“我学习很努力,方法也没什么不当之处,就是一到考试就犯怵,全无平日良好状态。之所以害怕考试是因为我极度地不自信,怎样才能让我树立信心呢?”
教育心理专家认为:“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 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地影响到考试成绩。考试过程是能力和能量释放的过程。但是这种释放需要催化剂,一旦有了催化剂,释放就会非常充分。这个催化剂就是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了帮助考生解决应试的心理问题,我们策划了本期的“特别关注”,围绕考生反映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请有关专家进行心理疏导,旨在帮助考生把复习考试的过程变为积累自信的过程,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复习之中。
如何变自卑为自信
案例:每到考试,王小纳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做错题,甚至在一次考试中,每做十道题要错两道,与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相比,感到很自卑,也很郁闷。自己付出那么多,怎么没有一点成就感。随着高考的临近,班里的紧张气氛越来越浓厚,一种莫名的压力经常会跳出来“捣乱”,搅得她心神不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教育心理专家认为:随着考试的密度加大,学生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对学习没信心、对前途担心等情绪障碍,这是一种心理不适应。同学们临场的状态除了紧张之外,主要是不自信。当成绩出现波动的时候,心里就犯嘀咕,付出的努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是由于没有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专家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卑可以说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那么,如何变自卑为自信呢?
一、增强自信心的策略
策略一:对自己要“合理定位”。
很多考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正确的做法是,既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的位置,根据每次考试任务,确定适宜的目标。这个目标应以能发挥本人最大潜力且不至于背上包袱为宜。你希望考上什么样的学校?你希望得到一个怎样的分数?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会觉得太难而丧失信心;太低了,会觉得太容易而失去积极性。如果你处于中下游水平,那么学习目标就应该是进步;如果是上游水平,那么学习目标就应该是稳步。只有当你跳起来能够摘到学习果子的时候,才会建立起自信心。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在短时间内实现学习上的突飞猛进是不现实的。考生对自己应该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看自己还有多少潜力,然后找准位置,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努力,争取不断进步。否则,只能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烦恼。
策略二:不做排名的“奴隶”。
现在的每次考试只是对知识掌握的一次检验,不应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乐观看失败,平静论分数,没必要把一次考试的名次升降看得过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从挫折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遇到逆境和挫折,既要学会问题应对,又要学会情绪应对。要知道有些目标并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实现的,要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事情,学会自我安慰。阶段性的考试反映的是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情况,考得好不值得沾沾自喜;考得差也没必要垂头丧气。正确看待分数和排名,不要与别人竞争,但要与自己比较。与自己的过去比,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要被暂时的排名左右情绪。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优势和劣势,如果总是用弱项去比别人的强项,只能打击自信心。有时不妨来点“阿Q”精神,多看自己的优点以增加自信心。
策略三:拟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有的考生之所以表现出过分焦虑和缺乏信心,主要是因为复习准备得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系统所致。因此,考前一定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功课复习,周密地安排每一秒钟,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能。学习计划是高效率利用时间的保证。学习计划要灵活机动,要能够与现在的学习状况相协调,规定得太死会使学习计划缺乏实际操作性。每天的学习计划不必涵盖所有的科目,那样会影响学科能力的提高。复习时要有所侧重,要强化弱科的巩固与提高。具体来说,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应该从专题训练回归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要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复习,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阶段性复习方法。要主攻基本知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逐步解决一个个知识难点。“囫囵吞枣”后再回过头复习,势必影响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策略四:积小胜为大胜。
学习上不能急功近利,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努力才能显现。要做适当的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参考资料不要贪多,每科有一两本就足够了。对练习题要采取“精做”的方法。善于总结,理清思路,明晰解题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重新体会一下,就会有新的收获。复习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弥补知识系统的漏洞上。就像是搬砖头,一块,两块,点点累积。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力争获得能力上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做自对”,把每一道题所代表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大目标短时间内不能很快实现,你可以通过自己每天的努力看到成绩。也许你走了一千步还没有看到成功,但是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不懈,你就会发现,也许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弯处。
二、专家的提醒和建议
1.相信自己的能力。减压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信自己。有时候家长和老师也许低估了你们的能力。要坚持这样一个信念:不是我的能力低,而是我现在的潜能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每一次考试,都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舞台。要充分利用这个舞台,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考试中,自信心是第一位的,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认真做好每一个题。当一个个难题被攻克时,信心就会大幅度提升。
2.与成绩好的同学进行探讨。平时同学们白天在学校上课,休息的时候,在理解了老师的解题方法后,不要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答案中。有时老师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答案。如果自己有一些不错的思路,可以试着把题目做出来,再找班里学习好的同学一起探讨。也许你的做法还是一个解题的“良方”呢。通过几次这样的反复,自信心就会逐渐提升。
3.质疑老师讲解的方法。古人云:疑是思之端、学之始。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去探索、去创新。疑能生智,质疑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学习态度。学生能否生疑,是否敢于发问,是学习是否主动的重要表现。老师讲的方法确实正确,但是,除了老师的方法之外,还有没有更适合临场考试的方法,要和老师做这样的探讨。在经过你N次探讨之后会逐渐明白,你学得不好的那一科是你不敢往下深究所致。如果勇于质疑、深入探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在考试前,重要的不是多看点书或多背点东西,关键是要进行知识的梳理,并在这种梳理中培养一种自信的感觉。只有在平时消除盲点,抓住重点,攻克疑点,突破难点,才能在考场上看到题目时,能够在脑子里反映出它属于知识体系的哪一部分,有哪些要点,又存在哪些陷阱,就不会发慌或者患得患失。
(编辑的话: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平时学习不错的考生因发挥失常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造成的。虽然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多注意一下心理状态的调整,将会有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
如何建立迎考的积极心态
案例:每当临考张帅都背负着很大的心理负担,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焦躁,感到非常着急和无助。他来信询问:为什么一到考试我总有如履薄冰之感,一种莫名的焦虑和畏难情绪缠绕心头,挥之不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考试焦虑水平与其思维效率成倒“U”形。因此,考生应在临考前调整出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精神状态,对于正常发挥水平至关重要。要知道,模拟考试错得越多,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问题被解决得就会越多,高考时出现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该感谢平时的每一次考试,正是这些考试给我们提供了演练高考的机会,这些考试使我们在一次次跌倒后又一次次站起来,最终才能百炼成钢,登上光辉的顶点。
这里介绍几种建立积极应考心态的方法,考生们不妨一试。
一、排除焦虑法
系统脱敏训练:考生在睡觉前,大脑中想象自己在考试中的全过程,以及考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想象自己进考场时十分紧张,还遇到了不会做的难题,而且考试时间也不够用。将考场上的惊慌想象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好。临考前如能每天坚持这种训练,你就会发现自己并不那么恐惧考试了,而且考试应变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学会倾诉:当你为考试而坐立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文字,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滋生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放松训练:松开衣物坐于沙发,双臂放平,双腿前伸、头和上身自然后靠,双眼轻闭。由下而上,使该部位紧张10秒后,从脚趾至小腿肌肉……至颈部、头部肌肉依次慢慢松弛。
二、精神放松法
呼吸静心:做几次深呼吸对缓和心理紧张会有一定帮助。闭上双眼,慢慢腹式呼吸,吸气时想象丹田气由腹部逐渐上升直到头顶;吐气时想象气由头顶顺脖颈下降至丹田。这样一吸一呼,能够排除杂念,静心放松。还可以闭目养神10分钟,双手平放在双腿上,让大脑做短暂的休息,或闭目做深呼吸3~9次,然后尽量使自己有一种轻松舒适之感。吸气要长,呼气要慢。自己可以想象血液从头到脚在缓缓下行,头部紊乱局面逐步控制,从上至下全身完全放松,能很快恢复正常状态。
愉快想象:闭上眼睛,默默地回想自己曾经愉快过的情景,自己以前某次十分顺利而轻松地通过考试的情形,回想得越逼真越好,然后不断地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定会那样轻松而顺利地通过。这决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期待。此法运用得当,能使人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
环境调节:当感到自己情绪不佳,精神不振,心烦意乱或大脑思维混乱时,可以走出去散散步、做做操等,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一下。最好是到环境优美清静的地方去,听听鸟鸣,看看风景,闻闻花香,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
体育锻炼: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通过体育锻炼,全身大汗淋漓,人的肌体彻底放松,精神就会轻松许多。
三、自我激励法
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自我激励的六个步骤:
1.在心里确定你希望考出的分数。
2.确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付出多少代价去换取你想得到的分数。
3.确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做的题做完。
4.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
5.将以上四点按顺序排好,并且一定要白纸黑字写在纸上。
6.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读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
(编者的话:高三这一年的生活,是写意着竞争的日子,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制胜的法宝。考生要把那些无数的大小考试,当成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绝好机会。要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坚定必胜的信念,自信地走过充满挑战的、让人留恋的高三生活。)
如何让自己重拾信心
案例:李刚是个活泼热情、性格外向的孩子。随着高考复习的日渐深入,课业负担的逐步加重,开始感到心烦意乱,坐不下来、学不进去,导致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或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总是完不成。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学习上提不起精神,导致考试成绩下降。看到其他同学劲头十足,成绩提高很快,平时爱说爱笑的他整日郁郁寡欢,有了想放弃的念头。如何帮助他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恢复自信心呢?
高三的各种考试越来越频繁。对于成绩较优秀的考生来说,他们的成绩比较稳定,但随着高考日期的迫近,却难以弄清自己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感到自己的能力已到尽头,不知如何进一步提高成绩。这使得他们常常处于困顿状态;处在中游的考生会陷于“为什么我一直努力,成绩却上不去”的困惑中。他们加倍努力,可成绩并无大的突破,为此感到不甘心,现实的无奈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疲惫心理;成绩偏下的考生,他们自认为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内很难有机会使成绩有起色,因此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无论家长、老师怎么鼓励也难以打动他们“麻木”的心。
这种萎靡不振、情绪低落、缺乏信心的状态,造成知觉和注意过程的减弱。这种状态同考生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有关,其产生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考前复习过度而引起的。从心理原因看,往往与考生对考试的不利方面想得多、又没有解决的办法有关。当然,出现暂时的情绪低落和精神疲劳也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怎么调整。
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专家教你重拾信心的几种方法:
一、客观评价自己。高三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这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恰如其分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才能正确地确立合理的目标,并敢于面对现实。作为考生,不要一味地盯着自己的不足不放,需要善于发现、挖掘自己的优点。这样,自己的自信心才能得到提高。模拟考试后,考生的成绩已有了大体的排位,但它只是暂时的,考生不能因偶尔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怀疑自己的实力,甚至完全否定自己。只有正确对待暂时的失败与挫折,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才能在决战高考中成为真正的强者,成为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老A。
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对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面临紧张的考试,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排除,从而卸下重负,放松身心。
具体可以进行以下的自我心理暗示:
自我激励:——常常冥想:“相信我的能力,一定能考好。”每晚睡觉前或起床后对自己说:“我一定会取得成功,我是最棒的!”通过心理语言使神经系统得以改善。也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富有哲理的座右铭来“刺激”或鼓舞自己,摆脱烦恼情绪,从而拥有良好心态。
自我要求:——“我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在弱势学科上多下工夫,这样就能争取更多的分值。
自我提醒:——哪怕困难再多,也绝不会放弃。
自我慰藉:——暂时的失败不算什么,我一定能行。
自我欣赏:——我行,我能行,我真行!
自我总结:——我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
自我命令:——抓紧时间,立即行动。
三、别因一时失利否定自己。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连续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应自卑,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鹿死谁手”还未可定,没有理由轻视自己。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许是没有复习好,也许是心理紧张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许老师出题过难等等。改变学习方法,调整复习计划,争取下次考试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在考试中暂时失利的同学,不要去理会考试有多么难,压力和紧张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那些你做起来觉得不顺手的试题,别人也会觉得不顺手。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源于自信,失败始于恐惧!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自信心是高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静地接受挑战,将有助于考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备考将会起到积极的心理推动力。
(编者的话:俗话说“欲胜人,先胜已。”人的自信心和乐观情绪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惊人的效应。高考不是绊脚石,而是助跳板,如火的青春必将在如火的六月迎来期待已久的涅磐,似水的少年必将在似水的年华挑战争分夺秒的超越。相信自己,朝着目标勇敢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