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环境下构建五环教学模式

来源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万柳分校一直致力于“开放、生长课堂建设”实践研究,它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落脚点和目标。同时,“数字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为“开放、生长课堂建设”提供更广阔而开放的发展平台和环境保障。在“数字校园”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和资源,幫助、组织、引导学生;信息传递方式是交互式的,多元的。因此,我校将“数字校园”建设和“开放、生长”教学模式建设结合起来,并主持开展了中央电教馆“十三五”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数字校园环境下构建“开放、生长”的小学教学体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161833297)。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就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等媒介,进行交互式自主建构。通过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了“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开放、生长”五环教学模式,见下表。
  每个环节,虽是以某方面为主,但其他方面也均有涉及,均有渗透。“数字校园”提供的开放式平台、数字化环境、信息化工具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师生能力不断生长和提升。
  环节一:资源开放,自主获取,课前生长
  平时,“数字校园”的所有学习资源向学校全体师生敞开大门,校园网站“学习资源”“链接”“资源库”“家校互动平台”和各班的微信群等,可供学生做好课前充分预习。“数字校园”环境提供的开放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前认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学习向前延伸,与预习阶段紧密结合,促进了“课前”的“生长”。
  第一环节为“五环”模式提供了广泛而宝贵的课前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这“五环”的基本前提。
  环节二:问题开放,尝试探究,思维生长
  根据课前预习,学生质疑、梳理后,形成课堂上具有挑战性和开放式的“主问题”,打开学生思路,共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发散性、多元性、综合性、全面性、灵活性、关联性、创新性。根据主问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可以进行实验,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先进技术,可以到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前直观演示思维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思维不受局限。
  第二环节为“五环”模式提供了梳理学生“质疑”而产生的开放式“主问题”,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这“五环”的核心任务。
  环节三:群体开放,多元交互,合作生长
  开放的课堂,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网络、教材、家庭、社会、老师、同伴等。“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重要法宝:小组三四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积极回应,真诚交流,真心相助,生生互动,多元交互,形成“话语流”;协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串联”和“反刍”。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数字化技术操作,注入了“人”的活力。不同班级教室还可以运用网络“跨班级”交流。信息交互式传递的方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课堂变成了时、空、思维等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体。
  第三环节为“五环”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开辟了广阔而开放的空间,通过“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多元化、交互式合作“生长”,是这“五环”的组织保障。
  环节四:路径开放,求助解疑,能力生长
  “数字校园”环境下,如果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可以利用网络BBS 讨论、在线专家解惑等功能,查找联系方式,向专业人士求助。渠道是多元的,路径是开放的。寻求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为日后在社会中解决复杂真问题打下基础。
  第四环节为“五环”模式提供了开放、自由寻求解决方法的途径,增强学生探究真实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是这“五环”的目标指向。
  环节五:视野开放,拓展探秘,课后生长
  课后,学生意犹未尽。校园网站、链接、资源库可提供优秀课例和学习资料,移动录播室可以随时调出以往授课视频,供学生选取所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广阔的领域中,学生自由驰骋,如天马行空。视野开阔了,学生课后的“生长”无穷无尽。
  教师“幸福课堂教学月”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等资源,以及学生录制的小视频、研究的小成果、发现的好资料等,都将纳入学校资源库中,一届一届进行“资源接力”,让资源库的“雪球”越滚越大。
  第五环节为“五环”模式提供了课后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自己去继续探索,培养了学生可持续“生长”的能力,是这“五环”的拓展延伸。
  总之,“数字校园”环境下“开放、生长”教学模式中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延伸有机联系起来,将质疑、析疑、解疑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网络交互学习等方式有机融合起来,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数字校园”环境等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将时间、空间、思维等维度有机统一起来。五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统一立体模型。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激活这“五环”,灵活地运用“开放、生长”教学模式,不拘于定式,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学情,确定不同的重点环节,因学定教,顺学而导,随时调整,随机应变,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网络平台及信息技术工具的巨大作用,使之最大化地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服务。
其他文献
近日,我观看了王崧舟老师《枫桥夜泊》的教学视频,这让一向对古诗教学畏难的我有了全新的认知,教学能力也有了极大提升。  一、步步为营巧设计  上课伊始,王崧舟老师以当代诗人陈小奇《涛声依旧》中的经典诗句开启他的教学之旅。王崧舟老师先抓住“无眠”一词,引领学生穿越唐宋,走进枫桥,走进寒山寺,聆听钟声,走近愁眠的诗人。在学生品味完以后,又从古代回到小诗《涛声依旧》,在小诗的诵读中感悟诗人的愁绪。就这样,
期刊
本报讯 近日,“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湖滨新区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宿迁市晓店中心小学举行。  湖滨新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宋红周发表讲话,晓店中心小学校长丁伟伟和该校学生代表也发表了讲话,区教育局副局长蔡同彦最后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启动。  “平安校园”活动启动仪式的举办,其目的是要贯彻落实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园行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面向
期刊
科学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本文,笔者就科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根据教材特点,注重观察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课教学的特点。这是根据科学的特点和科学课教学的实践提出来的,符合科学教学的规律。因此,科学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观察实物,认识实物,使学生在动手
期刊
学习背景  在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学生通过开源硬件的程序编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主完成实践,通过信息技术课探究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这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通过项目式学习法及综合实践的方式,以Arduino学习实验板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程序设计及实验板的实际反馈,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中计算思维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测量声音大小的模拟值并制作可熄灭的电子蜡烛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不只是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数学,提升其核心素养。  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还不成熟,感悟能力不强,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推波助澜”,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来降低数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期刊
本报讯 近日,徐州市郑集实验小学举行教师素养大赛之钢笔字比赛,拉开了郑集实验小学教师素养大赛的序幕。该活动是学校本学期开展的教师素养大赛系列活动的第一项活动。  长期以来,郑集实验小学非常重视教师钢笔字基本功的训练。为把写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专业的书法用纸,提出了训练要求。  這次钢笔字比赛活动激发了全校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情。赛场上教师们全力投入,精心书写,在小小的方格之间挥洒
期刊
在目前小学英语文本阅读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单调讲解的现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如何使学生在阅读课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阅读的主人呢?本文以译林版六上Unit8 Chinese New Year一课中Story time教学为例,提出了“讨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和阅读课堂的主体性。  一、阅读前的师生讨论  1.就文本文化背景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目前,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他们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不尽相同。通过古诗词等优秀文化的熏陶,可帮助我校外来务工子女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语感,进而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达到“顺其自然、自由成长”的教育效果。  播种:许下约定  九月,我和孩子们有一个小小的约定:一起背诵15首经典古诗。为了便于诵读
期刊
语言是交际的一种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该语言,尤其是一些英语日常用语。因此,英语课不仅仅是技能课,更是实践课,应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放在首位。当学生养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习惯,他们就会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一、会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  会听,即学生既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又
期刊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说:“我爱曹小,爱这方年轻的热土;在这里,我激昂青春,挥洒汗水;在这里,我砥砺思想,幸福成长。”  “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始终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教育应该为人生幸福奠基,如果不能让人们未来幸福,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朱永新教授这样阐释新教育的核心内涵。经过潜心实践,苦苦探索,以王爱民校长为核心的曹小人,正在破译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