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是学生形成科学方法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归纳;观察;融合
一、重视归纳总结,化繁杂为有序,在无序中找到规律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的要求是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讲义,了解基本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并思考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已学的内容之间有无关联.
2.听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根据“有效教学”的原则,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学生会的就不要讲,让他们来讲,教师重点要讲解的是学生感到疑惑的地方;学生做笔记的地方最好就在书本上,每次翻开书就能看到.教师要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教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3.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复习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把上课的内容过一遍,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总结,无论哪一种方式 ,主要目的就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4.章节复习尤为重要.刚开始这个工作由教师来做,复习总结分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点的归纳小节,二是研究方法的归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这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处?三是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已学的知识有无相近之处?研究方法在哪些地方也用到过?与其他学科之间有无关联之处?慢慢的,放开这个工作让学生来做,潜移默化地形成他们学习方法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化繁杂为有序,不仅简化了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联想,闻一而知十,窥一斑而知全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做实验,发动学生亲自设计实验
化学的一大难点就是化学实验的教学,但化学就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每个实验都有药品的用量控制、实验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教师有经验,演示起来得心应手.但学生没有亲自操作,不能完全掌握实验课的基本内容.因而笔者在教学中按照如下方法.
1.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实验.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单质碳的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转变为金属单质.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都是黑色的粉末,反应后出现了红色的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就有了“探究生成物是什么,如何来的?”的兴趣.也就更容易理解“由于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从而转变为二氧化碳”的结论.
2.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3.发动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就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按照教师或是书本上告知的操作步骤,学生常记不住,如果换一种思路,请他们自己来设计实验步骤,他们不仅会认真地阅读书上的相关内容,而且还会把具体的目的和原因都弄清楚,有时还会提出与书上不同的思路,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吗?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进度可能会慢,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细心观察、大胆猜想、勇于实践是有好处的.在教学中笔者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在深圳市举办的“小小实验家”科技节上,每一届均有多人获得市级一、二等奖,中考化学中这一部分的失分情况也很少.
三、有意识地进行学科间的融合,让学习化学变得有趣和科学
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地阅读.预习阶段粗读,复习阶段精读,阅读化学课本就是阅读科普文章,做好这个工作,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越高,对学习化学也更有益,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题材广泛新颖,文章短小精悍,形式生动活泼,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探索精神.
借助数学这门学科的帮助,可以让学习化学变得更加简单.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化学当中应用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并加以说明.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实就是找最小分母;两种不同质量分数溶液混合为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质量比问题,实际就是数学中的简单“配比”问题.进行混合的两种溶液的质量和他们质量分数的变化成反比.
关键词:归纳;观察;融合
一、重视归纳总结,化繁杂为有序,在无序中找到规律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的要求是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讲义,了解基本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录,并思考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已学的内容之间有无关联.
2.听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根据“有效教学”的原则,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学生会的就不要讲,让他们来讲,教师重点要讲解的是学生感到疑惑的地方;学生做笔记的地方最好就在书本上,每次翻开书就能看到.教师要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教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3.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复习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把上课的内容过一遍,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总结,无论哪一种方式 ,主要目的就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4.章节复习尤为重要.刚开始这个工作由教师来做,复习总结分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点的归纳小节,二是研究方法的归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这部分内容,有什么好处?三是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已学的知识有无相近之处?研究方法在哪些地方也用到过?与其他学科之间有无关联之处?慢慢的,放开这个工作让学生来做,潜移默化地形成他们学习方法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化繁杂为有序,不仅简化了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联想,闻一而知十,窥一斑而知全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做实验,发动学生亲自设计实验
化学的一大难点就是化学实验的教学,但化学就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每个实验都有药品的用量控制、实验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教师有经验,演示起来得心应手.但学生没有亲自操作,不能完全掌握实验课的基本内容.因而笔者在教学中按照如下方法.
1.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实验.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单质碳的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转变为金属单质.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都是黑色的粉末,反应后出现了红色的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这就有了“探究生成物是什么,如何来的?”的兴趣.也就更容易理解“由于碳单质具有还原性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从而转变为二氧化碳”的结论.
2.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3.发动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就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按照教师或是书本上告知的操作步骤,学生常记不住,如果换一种思路,请他们自己来设计实验步骤,他们不仅会认真地阅读书上的相关内容,而且还会把具体的目的和原因都弄清楚,有时还会提出与书上不同的思路,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吗?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进度可能会慢,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细心观察、大胆猜想、勇于实践是有好处的.在教学中笔者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在深圳市举办的“小小实验家”科技节上,每一届均有多人获得市级一、二等奖,中考化学中这一部分的失分情况也很少.
三、有意识地进行学科间的融合,让学习化学变得有趣和科学
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地阅读.预习阶段粗读,复习阶段精读,阅读化学课本就是阅读科普文章,做好这个工作,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越高,对学习化学也更有益,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题材广泛新颖,文章短小精悍,形式生动活泼,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探索精神.
借助数学这门学科的帮助,可以让学习化学变得更加简单.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化学当中应用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并加以说明.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实就是找最小分母;两种不同质量分数溶液混合为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质量比问题,实际就是数学中的简单“配比”问题.进行混合的两种溶液的质量和他们质量分数的变化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