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习作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教师对小学习作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构建丰富多彩的习作课堂,故优化习作教学策略,对小学生进行高效的写作指导,不仅是顺应学生发展特点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还原语文学科本质的要求。本文结合小学教材的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习作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指导
引言
古人曾说过:“言为心声”。学生的写作过程贯穿着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学生习作尤其强调写真事、抒真情。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于习作的关系很大,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会活跃,情感才会真实,想象才会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
一、培养观察能力,提升习作练习质量
首先,培养观察能力。习作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新事物的发现是建立在细致观察基础上的。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人、建筑以及美好的景色和动物等,在习作时运用更多语言描述看到的东西,就知道如何下笔。教师引导学生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性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观察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习作第一单元中,“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课后练习内容。作者细致观察描写内容就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上,学生在学习之后,对观察带来的益处就会深有体会,在习作课后练习时,在学习课文和例文中,能够揣摩出作者观察视角,感受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而将自己所有感官调动起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完成习作练习的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学写观察日记。学生要擅长观察生活,把存在于生活中美的事物挖掘出来,积累更多的素材,充实自己,丰富自己。针对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发生在生活中事物,记录看到的人、事、物,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日记中。观察日记可把自己看到事物、人、景色所获得的感悟记录下来。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会思考其怎么来的,变成这样的原因,这将为学生认识整个世界提供帮助,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提升探索新事物创新能力。学生如果把观察到的人、事、物感受写入日记中,则学生习作就不是难事了。
二、巧促读写结合,掌握习作方法
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读写结合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读写结合,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写法、发展想象力,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提升习作质量和教学品质。例如,在习作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习得习作方法,打造优质的习作课堂。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初步认知、激发情感。其次,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剖析文本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整体结构、解读每一段的写作方法,分析文本中的語言,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告诉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要不失色彩,要有个性,进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直至读熟会背,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进行创作,内化习作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提升了习作的质量。
三、学会布局谋篇,培养自主修改习惯
首先,学会谋篇布局。在阅读文章前,读者首先看到文章的题目,进而注意文章的结构与文章的内容。学生的思维需要具备创新性与独特性,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学会如何建立文章结构,并把优美的段落或文字充实到习作中,这样读者注意力才能够被文章所吸纳,进而加深读者情感。《我家的小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例文,学生基于对此篇文章的学习,能够捋清作者写作思路,进而积极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作者运用极为生动的语句描写小狗,让读者深感到那只小狗的可爱,学生可学习作者运用的语言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把高水平段落写出,使整体习作质量提高。其次,培养习作后的交流分享与自主修改的习惯。学生在将习作完成后,教师需要修改和客观评价学生的习作,并在同学之间开展讨论,通过同学间交流,实现分享。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够实现取长补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习作中认为比较的段落在课堂上阅读,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印象。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更利于学生学习,为学生继续习作给予鼓励,并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四、采取精写精炼,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在孩子们具备一定写作兴趣后,精写精练就成为小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有助于孩子们写作思维的拓展,增强他们的言语技能。一是抽象具象化。以具体可见的事物,去描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能够便于读者理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人以“二月花、千尺浪、万竿斜”这些能够看到的画面,来形象的呈现出风的样子。而《记一次游戏》是四年级上册的习作,文章中训练点很多,就以“挣扎”的描写而言,可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想象,描写挣扎的样子:一只手向前使劲抓,一只手往后推,一双脚用力蹬,两眼瞪得很大,屁股往下蹲,双手使劲往后面拽等。通过这样栩栩如生的刻画,能描绘出学生“挣扎”的模样了。二是主题发散化。围绕中心主题的呈现,不断挖掘新视角展开,在时空、感官等方面实现发散。围绕“天气真热”为中心,用300个字进行描绘,不能出现热字,但通过文字的描写,能够让人感到很热。可通过以下画面来描写:人的活动、狗的状态、植物的样子和冷饮店排着长龙等等。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实现对一个主题集中呈现。
结语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创作。”小学是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习作是小学生提升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文修养的有效方式。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度推进,教师应坚持研究习作教学,创新利用多样化的习作教学方法,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习作课堂,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素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廖海蓝.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4):28-29.
呼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 010000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指导
引言
古人曾说过:“言为心声”。学生的写作过程贯穿着生活、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学生习作尤其强调写真事、抒真情。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和个性对于习作的关系很大,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在心境良好的情况下,思维才会活跃,情感才会真实,想象才会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才能写好。
一、培养观察能力,提升习作练习质量
首先,培养观察能力。习作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新事物的发现是建立在细致观察基础上的。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人、建筑以及美好的景色和动物等,在习作时运用更多语言描述看到的东西,就知道如何下笔。教师引导学生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性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到观察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习作第一单元中,“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课后练习内容。作者细致观察描写内容就在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上,学生在学习之后,对观察带来的益处就会深有体会,在习作课后练习时,在学习课文和例文中,能够揣摩出作者观察视角,感受作者的观察方法,进而将自己所有感官调动起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完成习作练习的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学写观察日记。学生要擅长观察生活,把存在于生活中美的事物挖掘出来,积累更多的素材,充实自己,丰富自己。针对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教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细致观察发生在生活中事物,记录看到的人、事、物,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日记中。观察日记可把自己看到事物、人、景色所获得的感悟记录下来。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会思考其怎么来的,变成这样的原因,这将为学生认识整个世界提供帮助,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提升探索新事物创新能力。学生如果把观察到的人、事、物感受写入日记中,则学生习作就不是难事了。
二、巧促读写结合,掌握习作方法
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读写结合是最基本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读写结合,让小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写法、发展想象力,并在习作中进行实践,提升习作质量和教学品质。例如,在习作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习得习作方法,打造优质的习作课堂。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初步认知、激发情感。其次,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剖析文本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整体结构、解读每一段的写作方法,分析文本中的語言,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告诉学生在写作时语言要不失色彩,要有个性,进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直至读熟会背,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进行创作,内化习作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提升了习作的质量。
三、学会布局谋篇,培养自主修改习惯
首先,学会谋篇布局。在阅读文章前,读者首先看到文章的题目,进而注意文章的结构与文章的内容。学生的思维需要具备创新性与独特性,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学会如何建立文章结构,并把优美的段落或文字充实到习作中,这样读者注意力才能够被文章所吸纳,进而加深读者情感。《我家的小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例文,学生基于对此篇文章的学习,能够捋清作者写作思路,进而积极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作者运用极为生动的语句描写小狗,让读者深感到那只小狗的可爱,学生可学习作者运用的语言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把高水平段落写出,使整体习作质量提高。其次,培养习作后的交流分享与自主修改的习惯。学生在将习作完成后,教师需要修改和客观评价学生的习作,并在同学之间开展讨论,通过同学间交流,实现分享。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够实现取长补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习作中认为比较的段落在课堂上阅读,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印象。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更利于学生学习,为学生继续习作给予鼓励,并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四、采取精写精炼,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在孩子们具备一定写作兴趣后,精写精练就成为小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有助于孩子们写作思维的拓展,增强他们的言语技能。一是抽象具象化。以具体可见的事物,去描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能够便于读者理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人以“二月花、千尺浪、万竿斜”这些能够看到的画面,来形象的呈现出风的样子。而《记一次游戏》是四年级上册的习作,文章中训练点很多,就以“挣扎”的描写而言,可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想象,描写挣扎的样子:一只手向前使劲抓,一只手往后推,一双脚用力蹬,两眼瞪得很大,屁股往下蹲,双手使劲往后面拽等。通过这样栩栩如生的刻画,能描绘出学生“挣扎”的模样了。二是主题发散化。围绕中心主题的呈现,不断挖掘新视角展开,在时空、感官等方面实现发散。围绕“天气真热”为中心,用300个字进行描绘,不能出现热字,但通过文字的描写,能够让人感到很热。可通过以下画面来描写:人的活动、狗的状态、植物的样子和冷饮店排着长龙等等。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实现对一个主题集中呈现。
结语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创作。”小学是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习作是小学生提升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文修养的有效方式。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深度推进,教师应坚持研究习作教学,创新利用多样化的习作教学方法,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习作课堂,为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习作素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廖海蓝.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4):28-29.
呼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 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