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将阅读和作文写作有机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和教材,并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后再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读写结合的局限,其次提出了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路径
1读写结合的局限
第一,读写结合两张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发展不均衡。首先,人们通常认为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薄发。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延续和后继工作。传统的重视阅读轻视写作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其次,阅读与写作课的课时依然不均衡。这从教材编排和课程安排可以看出,其最直接的后果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只有阅读教学;最后,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或过于僵化和套路化,或过于陈旧和简单。比如,教师在公开课上忙于表演,课下则忙于赶进度,急于梳理、归纳和小结知识点的应试教学,导致读写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第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过于机械,不过彻底。语文新课标在其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学过程中要有听、说、读、写的言语综合学习。而现实中许多学生阅读东西很多而疏于写作意识训练,导致叙事逻辑思维混乱。也有一些课堂在一节阅读课中设置小练笔进行缩写、扩写、删改、补写、仿写、摘录或者批注等等。但一旦课堂容量过满读写融合就成为一个简单的形式主义灯光秀,学生无法真正地融入其中。即使生拉硬扯地进行读写学习,阅读教学也只能是涉及到写作手法和线索,写作教学往往因为无有的放矢的阅读,启而不发。
2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路径
2.1基于文本内容,尝试补充延伸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基于文本内容的延伸是进行语文实践教学时教师所体现出的素质,能够反映出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把控能力。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积累语文素材,奠定写作基础。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文本内容,通过拓展来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拓展知识的宽度。教师应学会对教学内容做出拓展和延伸,以此拓宽教学的深度,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拓展能力,让学生依托文本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最终取得更加全面且系统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培养和锻炼。
如教师在进行某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可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大胆改编文章,在形成自身想法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文本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讲完某作者写的一篇文章之后,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该作者创作的其他作品,如此一来,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做好了教材延伸,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容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效达成实际教学目标。
2.2基于单篇例文,挖掘读写结合点
以叙事类散文为例,叙事散文多以单篇的形式存在,其立意丰厚、情感真挚。对于立体浑成的叙事散文,学生个人是难以从阅读文本中抽取出明晰的、关键的读写结合点。那么就需要老师对单篇例文进行微化处理,从中挖掘并提炼关键读写结合点。叙事散文读写结合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割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缺乏写作意识。那么如何以“写”的视角观照文本,以培养学生写作意识进行读写结合重点的判定呢?那就要“巧于两种利用”。
一是巧用叙事散文教读课文后的练习题。这些课后习题的设置并非赘述,而是编者的匠心独运,大多指向文体知晓、事件概括、凸显重点、选点品析、揣摩写法等几大方面,旨在促使习题训练与文本内容相辅相成,而叙事散文读与写的提示或衔接点便隐藏其中。二是巧用叙事散文自读课文中的“批注”与“阅读提示”。其中同样蕴藏着指向文本精髓、写作技法等精要之处的读写提示或衔接点。而教师则要善于发现这些衔接点。譬如在讲解《猫》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三只猫的来历、性情、形象的梳理表格,以及“我”在三只猫亡失之后所说的三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猫》一文的读写结合点确定为:叙事结构的巧妙设置、叙述视角的着意安排、叙事材料的匠心剪裁,意图让学生带着写作意识解读文本并从相关读写训练中“得其法”。
2.3混搭教学,读写切换
当“互联网+”融入课堂,类似智慧课堂形式的出现,为学生创设了全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技术截取文本片段进行课堂小练笔或专项写作训练,也可从文本的叙事风格、线索和空间布局来横向比较,多角度学习语言的表情达意。比如讲授老舍《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切入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來作比较学习,同一个冬天,同样的景,选取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付诸于笔端的文字也就形态各异。同样,在写作教学中,“互联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范文,更加真实的场景,既可以是提前录制好的学生范文朗读也可以是快速的切换同类型、同话题的泛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最多的文本来学习、借鉴和模仿,最终打开思路,实现读写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结束语
总之,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想要取得理想的“读写结合”教学成效,就需要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郭秋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55.
[2]李德育.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90
吉林省辽源市第十九中学校 13620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路径
1读写结合的局限
第一,读写结合两张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发展不均衡。首先,人们通常认为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薄发。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延续和后继工作。传统的重视阅读轻视写作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其次,阅读与写作课的课时依然不均衡。这从教材编排和课程安排可以看出,其最直接的后果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只有阅读教学;最后,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或过于僵化和套路化,或过于陈旧和简单。比如,教师在公开课上忙于表演,课下则忙于赶进度,急于梳理、归纳和小结知识点的应试教学,导致读写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第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过于机械,不过彻底。语文新课标在其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学过程中要有听、说、读、写的言语综合学习。而现实中许多学生阅读东西很多而疏于写作意识训练,导致叙事逻辑思维混乱。也有一些课堂在一节阅读课中设置小练笔进行缩写、扩写、删改、补写、仿写、摘录或者批注等等。但一旦课堂容量过满读写融合就成为一个简单的形式主义灯光秀,学生无法真正地融入其中。即使生拉硬扯地进行读写学习,阅读教学也只能是涉及到写作手法和线索,写作教学往往因为无有的放矢的阅读,启而不发。
2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路径
2.1基于文本内容,尝试补充延伸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基于文本内容的延伸是进行语文实践教学时教师所体现出的素质,能够反映出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把控能力。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与外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积累语文素材,奠定写作基础。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教师要基于文本内容,通过拓展来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拓展知识的宽度。教师应学会对教学内容做出拓展和延伸,以此拓宽教学的深度,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拓展能力,让学生依托文本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最终取得更加全面且系统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良好培养和锻炼。
如教师在进行某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可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大胆改编文章,在形成自身想法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文本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讲完某作者写的一篇文章之后,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该作者创作的其他作品,如此一来,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总的来说,教师做好了教材延伸,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容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高效达成实际教学目标。
2.2基于单篇例文,挖掘读写结合点
以叙事类散文为例,叙事散文多以单篇的形式存在,其立意丰厚、情感真挚。对于立体浑成的叙事散文,学生个人是难以从阅读文本中抽取出明晰的、关键的读写结合点。那么就需要老师对单篇例文进行微化处理,从中挖掘并提炼关键读写结合点。叙事散文读写结合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割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缺乏写作意识。那么如何以“写”的视角观照文本,以培养学生写作意识进行读写结合重点的判定呢?那就要“巧于两种利用”。
一是巧用叙事散文教读课文后的练习题。这些课后习题的设置并非赘述,而是编者的匠心独运,大多指向文体知晓、事件概括、凸显重点、选点品析、揣摩写法等几大方面,旨在促使习题训练与文本内容相辅相成,而叙事散文读与写的提示或衔接点便隐藏其中。二是巧用叙事散文自读课文中的“批注”与“阅读提示”。其中同样蕴藏着指向文本精髓、写作技法等精要之处的读写提示或衔接点。而教师则要善于发现这些衔接点。譬如在讲解《猫》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三只猫的来历、性情、形象的梳理表格,以及“我”在三只猫亡失之后所说的三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猫》一文的读写结合点确定为:叙事结构的巧妙设置、叙述视角的着意安排、叙事材料的匠心剪裁,意图让学生带着写作意识解读文本并从相关读写训练中“得其法”。
2.3混搭教学,读写切换
当“互联网+”融入课堂,类似智慧课堂形式的出现,为学生创设了全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技术截取文本片段进行课堂小练笔或专项写作训练,也可从文本的叙事风格、线索和空间布局来横向比较,多角度学习语言的表情达意。比如讲授老舍《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切入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來作比较学习,同一个冬天,同样的景,选取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付诸于笔端的文字也就形态各异。同样,在写作教学中,“互联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范文,更加真实的场景,既可以是提前录制好的学生范文朗读也可以是快速的切换同类型、同话题的泛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最多的文本来学习、借鉴和模仿,最终打开思路,实现读写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结束语
总之,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想要取得理想的“读写结合”教学成效,就需要其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郭秋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55.
[2]李德育.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90
吉林省辽源市第十九中学校 1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