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新军事变革,打赢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必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完善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军队人才;军民融合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为实现打赢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赢得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中的优势地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高尖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抢占人才战略的“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推行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无疑是加快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但在依托国民教育的培养道路上,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为提高军队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一、军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军事变革下高技术战争的要求,我军的人才培养走上了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为我军输送了大批紧缺人才,但由于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还不够成熟,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1、人才培养层次的现状难以构建现代军事行动高梯次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防生,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公布,2010年依托104所普通高校招收6000名军队国防生,依托12所普通高校招收850名武警国防生,但我军对高学历、高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在地方高校培养的比例却不高,难以满足我军高梯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
2、部分人员的军事素质难以符合军人铁血刚硬的形象作风
由于这部分人员依靠地方大学培养,平时学习生活也是在地方大学中,实行的管理也并非像军队院校的军事化管理,学习、生活在相对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开设的也主要是和各自专业相关的课程,所涉及到的军事教育,训练相对较少,更有部分学员不重视的现象存在,造成他们的军事素质到不到军人的标准,难以符合军人铁血刚硬的形象作风。
(1)个人政治素质不高,奉献精神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劲头。
(2)个人军事能力、训练指挥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基层的带兵训练任务。
3、部分人员的专业水平难以满足未来战争中高技术的需求
地方高校培养的国防生,在平时管理也同地方学员大致相同,在大学中学习主要是靠自身,但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这自由,无约束的环境中缺乏自觉性,逐渐变得懒散,对梦想的追求欲望不强,丧失了斗志。对待课程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自己专业方面不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现已是国防生,将来毕业后也会有份稳定的工作,不像其他地方生毕业后还为寻找工作而担忧,造成对专业的学习,研究更漠不关心,以至于专业水平不强,违背了军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初衷,培养一批具有高技术的人才。
4、高层次人才短缺难以快速推进我军新军事变革
为打赢信息化、高技术战争,推进新军事变革快速发展,各国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为军队服务,特别是对拥有高尖技术,专业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我国也改变以往“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路子,适应时代的潮流,逐步建立起引进地方高层次人才的机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人才的招收也不例外,在这种大环境里对人才的竞争角逐上,部队不占优势,存在“难引进,留不住”现象出现,造成高层次人才短缺,主要原因体现在对人才待遇方面不如地方优越,在任职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长此以往打消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热情。
二、完善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当今世界格局虽说改变,提倡“和平共发展”为主题,但却依旧存在一些国家实行霸权主义,以各种理由、各种形势大搞军事斗争,来达到本国的利益,显然世界并不和平,在这种大背景驱使下,我国为打赢高技术,信息化局部战争做准备,对先进的武器要求固然重要,但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对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各国为争夺人才也提出各种优待条件,我国立足本国国情,提出了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道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为更好的完善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1、健全法规制度建设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法规制度就是指做事,从事的活动所要遵行的行为规范,准则,开创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只有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才能确保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初级军事人才培养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例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工作暂行办法》、《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若干规定》、《关于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后入伍的优秀士兵中选拔基层干部的通知》等,但这些出台的制度覆盖面较窄,主要聚集在初级均是人才的培养上,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应的制度存在缺失状态,没有建立相匹配的关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为了更好的遂行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有关部门应针对这类急需人才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2、强化军地双方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发展的不成熟,有很大程度由监管不到位引起的,军地双方沟通,协调不够,没有明确划分好各自的责,权,使得监督存在缺位现象,双方都没发挥好各自的监督职能,致使人员在专业能力,军事素质上都没达到预期的结果。应明确军地双方各部门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利,为实施监督创造前提条件,军地双方在军事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上分工合作,军方代表加强对政治思想教育,军事基础知识,军事训练课程的设立进行监督,保证其合理性,对课程的执行情况以及学员的考评情况加大监督力度,促使人员达到预期的目标。
3、建立吸引高层次人才机制
新军事变革下,对人才的渴望度大大上升,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他们掌握着当今主流的高尖技术,管理才能,这些恰恰是我军所急需的,只有建立完备的高层次人才吸引机制,才能走走好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完成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
(1)“教育责人”
所谓“教育责人”就是通过教育强化人们的责任意识。军队应于地方政府加大交流,合作,对该区域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强化人们国防责任感,献身国防事业。
(2)“待遇吸人”
顾名思义“待遇吸人”就是指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随着经济的市场化,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部队要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使福利待遇提高以达到能够吸引人才效果。
(3)“岗位留人”
“岗位留人”所指的是提供岗位,让才在其职上能发挥自身的才能,有用武之地,以达到留住人才的结果。根据有关科学研究报告表明,人最大的满足感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人处事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在看待如何让高层次人才能够在部队安心工作上,应该搭建平台让高层次人才在其岗位上能发挥起作用,实现自我价值,运用自身的本领在部队建功立业,这样才能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
只有三者相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高层次人才留存,缺一不可。
4、引进考评机制
考评是对事物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制定的标准衡量目标实现的效益,完善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考评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迅速掌握人员各项能力数据,以便分配合适的工作、任务,而且更能对地方院校培养进行实时监督。
(1)建立细化的考评标准
对政治思想、军事基础知识、军事体能、专业能力等制定量化的标准,作为考核衡量的依据。
(2)建立动态的考评方式
采取多样化的、动态的考评方式,学员在校期间进行不定期的考核,采取笔试、口试以及动手能力相结合方式进行考核,毕业后进入部队后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将考评的结果反馈给该地方高校。
(3)建立系统的考评结果数据库
所有的依托地方高校培养的人员,考评的结果归档,建立系统的数据库,按照学校进行分类,针对数据库所反映的信息,对各个学校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比较,形成反馈信息回流学校,对考评结果好的大学进行表扬,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通报批评,给予相应的惩罚。
参考文献:
[1]乔树德等.现代人才教育模式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彭爱华.积极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
关键词:军队人才;军民融合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为实现打赢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赢得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中的优势地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高尖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抢占人才战略的“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推行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无疑是加快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但在依托国民教育的培养道路上,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为提高军队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一、军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顺应时代的发展,新军事变革下高技术战争的要求,我军的人才培养走上了军民融合式的发展道路,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为我军输送了大批紧缺人才,但由于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还不够成熟,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1、人才培养层次的现状难以构建现代军事行动高梯次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防生,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公布,2010年依托104所普通高校招收6000名军队国防生,依托12所普通高校招收850名武警国防生,但我军对高学历、高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在地方高校培养的比例却不高,难以满足我军高梯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
2、部分人员的军事素质难以符合军人铁血刚硬的形象作风
由于这部分人员依靠地方大学培养,平时学习生活也是在地方大学中,实行的管理也并非像军队院校的军事化管理,学习、生活在相对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开设的也主要是和各自专业相关的课程,所涉及到的军事教育,训练相对较少,更有部分学员不重视的现象存在,造成他们的军事素质到不到军人的标准,难以符合军人铁血刚硬的形象作风。
(1)个人政治素质不高,奉献精神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劲头。
(2)个人军事能力、训练指挥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基层的带兵训练任务。
3、部分人员的专业水平难以满足未来战争中高技术的需求
地方高校培养的国防生,在平时管理也同地方学员大致相同,在大学中学习主要是靠自身,但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这自由,无约束的环境中缺乏自觉性,逐渐变得懒散,对梦想的追求欲望不强,丧失了斗志。对待课程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自己专业方面不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现已是国防生,将来毕业后也会有份稳定的工作,不像其他地方生毕业后还为寻找工作而担忧,造成对专业的学习,研究更漠不关心,以至于专业水平不强,违背了军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初衷,培养一批具有高技术的人才。
4、高层次人才短缺难以快速推进我军新军事变革
为打赢信息化、高技术战争,推进新军事变革快速发展,各国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为军队服务,特别是对拥有高尖技术,专业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我国也改变以往“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路子,适应时代的潮流,逐步建立起引进地方高层次人才的机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人才的招收也不例外,在这种大环境里对人才的竞争角逐上,部队不占优势,存在“难引进,留不住”现象出现,造成高层次人才短缺,主要原因体现在对人才待遇方面不如地方优越,在任职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长此以往打消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热情。
二、完善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
当今世界格局虽说改变,提倡“和平共发展”为主题,但却依旧存在一些国家实行霸权主义,以各种理由、各种形势大搞军事斗争,来达到本国的利益,显然世界并不和平,在这种大背景驱使下,我国为打赢高技术,信息化局部战争做准备,对先进的武器要求固然重要,但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对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各国为争夺人才也提出各种优待条件,我国立足本国国情,提出了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道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为更好的完善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1、健全法规制度建设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法规制度就是指做事,从事的活动所要遵行的行为规范,准则,开创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只有将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才能确保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初级军事人才培养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例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选拔国防生工作暂行办法》、《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若干规定》、《关于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后入伍的优秀士兵中选拔基层干部的通知》等,但这些出台的制度覆盖面较窄,主要聚集在初级均是人才的培养上,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相应的制度存在缺失状态,没有建立相匹配的关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为了更好的遂行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有关部门应针对这类急需人才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2、强化军地双方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发展的不成熟,有很大程度由监管不到位引起的,军地双方沟通,协调不够,没有明确划分好各自的责,权,使得监督存在缺位现象,双方都没发挥好各自的监督职能,致使人员在专业能力,军事素质上都没达到预期的结果。应明确军地双方各部门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利,为实施监督创造前提条件,军地双方在军事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上分工合作,军方代表加强对政治思想教育,军事基础知识,军事训练课程的设立进行监督,保证其合理性,对课程的执行情况以及学员的考评情况加大监督力度,促使人员达到预期的目标。
3、建立吸引高层次人才机制
新军事变革下,对人才的渴望度大大上升,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他们掌握着当今主流的高尖技术,管理才能,这些恰恰是我军所急需的,只有建立完备的高层次人才吸引机制,才能走走好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道路,完成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
(1)“教育责人”
所谓“教育责人”就是通过教育强化人们的责任意识。军队应于地方政府加大交流,合作,对该区域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强化人们国防责任感,献身国防事业。
(2)“待遇吸人”
顾名思义“待遇吸人”就是指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随着经济的市场化,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部队要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使福利待遇提高以达到能够吸引人才效果。
(3)“岗位留人”
“岗位留人”所指的是提供岗位,让才在其职上能发挥自身的才能,有用武之地,以达到留住人才的结果。根据有关科学研究报告表明,人最大的满足感来自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人处事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在看待如何让高层次人才能够在部队安心工作上,应该搭建平台让高层次人才在其岗位上能发挥起作用,实现自我价值,运用自身的本领在部队建功立业,这样才能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
只有三者相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高层次人才留存,缺一不可。
4、引进考评机制
考评是对事物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制定的标准衡量目标实现的效益,完善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情况进行考评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迅速掌握人员各项能力数据,以便分配合适的工作、任务,而且更能对地方院校培养进行实时监督。
(1)建立细化的考评标准
对政治思想、军事基础知识、军事体能、专业能力等制定量化的标准,作为考核衡量的依据。
(2)建立动态的考评方式
采取多样化的、动态的考评方式,学员在校期间进行不定期的考核,采取笔试、口试以及动手能力相结合方式进行考核,毕业后进入部队后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将考评的结果反馈给该地方高校。
(3)建立系统的考评结果数据库
所有的依托地方高校培养的人员,考评的结果归档,建立系统的数据库,按照学校进行分类,针对数据库所反映的信息,对各个学校进行评估,对结果进行比较,形成反馈信息回流学校,对考评结果好的大学进行表扬,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通报批评,给予相应的惩罚。
参考文献:
[1]乔树德等.现代人才教育模式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彭爱华.积极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