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27028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在初中生的教学课堂中,对初中生的人文教育也变得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教学理念却没有充分体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掌握了课本中的表面知识,但是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人文理念,老师和学生却没有注意到,长此以往,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就达不到它想要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教学目的,丧失了原有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人文素养;渗透
  引言:
  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的为人处世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而对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的两大学科就是语文和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没有注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这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策略,着力解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
  一、人文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现状分析
  (一)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信任壁垒
  虽然教育经过了一系列改革,并且注重师生关系身份的转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教师强制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思想,与此同时,学生对老师也有一种惧怕感,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局限在,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任,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学生真正的课堂表现,也就没有办法针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无法相应确立学习目标
  此外,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列入自己的教学内容当中,老师重视的只是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课本的基础知识,为了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上取得一个好成绩。但是,教师不花费教学时间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上,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不高。
  (三)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热情较弱
  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和其他的学科相比,很多地方对其的考试要求较低,导致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自己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也只是草率地浏览,并且单纯学习一些课本知识,足够应付考试即可。学生对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内容也不抱有任何期待,此种现象也阻碍了人文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渗透。
  二、人文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高效利用的策略探讨
  (一)明确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人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并且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相关的人文素养教育。教师要以一种平和、亲切的方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便学生能打开心扉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在教师对学生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时,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应当本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告诉学生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针对一些情绪容易失控的学生,加强在课堂上对控制情绪能力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才能达到在初中政治课堂上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学生才会以更高的道德素质要求自己,在将来无论是学生还是生活都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长远的发展比短浅的学习成绩的进步更为重要。 
  (二)确立明确的人文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的人文素养没有得到提高,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真正地花费精力把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入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当中。比如,在学习《我们共同的世界》这一单元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一个包容的心态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地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通过这一单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以及用开放的态度看待外来事物。又或者,在学习九年级《富强与创新》这一单元时,教师不仅是要教授学生改革开放等的基础知识,也要让学生明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中国建设成果,从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只有教师真正通过教材教会了学生其背后的人生道理,学生的人文素养才会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升华,道德素质得到提升,思想境界也不断提高。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对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透过课本的知识发掘其隐藏在课本背后的人文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要调整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的态度,积极与学生拉近距离,并且可以根据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有一个合格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胡灵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49-50.
  [2]周佳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8(09):171-172.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是某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涵盖了非常多且复杂的内容。针对此类知识的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其中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新的尝试,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贵州省普安县为例,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素材,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素材的优势,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和爱国、
期刊
还记得《小别离》里的场景吗?黄磊演的爸爸、海清演的妈妈,以为女儿早恋了,等女儿睡下后,偷偷摸摸拿女儿手指去解锁手机,女儿翻个身,两人吓得半死……但如果女儿用的是最新款i Phone X,要解锁手机是不是对着脸一照就成了呢?就在苹果发布带人脸识别解锁功能的新品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国内开始应用,"刷脸"场景逐渐出现。突然间,"刷脸"时代真实地到来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育。现今教育改革仍然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师也应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授课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孩子们学会学习数学、爱上学习数学,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引言:  我国教育改革仍然在不断地
期刊
摘 要: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以及新课改的广泛落实,使得核心素养成为了各学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主要教学目标,其教学具体实施和开展也都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对此,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复习阶段,谈谈如何有效地利用学科核心素养顺利帮助学生完成总复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复习备考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更具有生活味道和实际价值,除去一些必要的组成部分,如知识、能力、观念等内容
期刊
摘 要: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正式步入学习生活的开始,一个稳固的地基是一栋宏伟壮丽的大楼的根本。好的开始才更有可能创造出好的结果。所以说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对于一个学生和一个家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加减法教程中应该实施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探讨  引言:  现在我们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国家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在大学要培养出多方面的全
期刊
摘 要:高三是学生进入高考复习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即对高三历史复习课的课前预习进行浅析。预习实则是学生的自主认知活动,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并让学生了解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前预习;策略  引言:  預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这是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思考的
期刊
摘 要:在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学科大概念对于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当下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地理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自然环境”为例,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论述学科大概念教学,对于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  关键词:大概念;核心素养;地理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成长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助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拟从教育心理学概论出发,在分析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概论  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延伸出来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
期刊
"哎呀,太阳已升得老高,怎么妈妈不叫我起床?"看看表,七点三十分了。我连忙由床上跳起来,穿上衣服,脸也来不及洗就上学去了。一路上,我跑得氣喘吁吁。  我跑到教室前怎么值日生和一个男同学在争执。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原来那个男同学不承认自己迟到。"你迟到了吗?"值日生见到我就问。"是。"我毫不犹豫地说。"迟到要扣分。"他刚说完便在记分薄上写:六(2)班潘燕雯迟到。最后还扣了一分。  "糟糕了,我害班上
期刊
摘 要:认真备课、上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知识,靠拢数学知识点,建立可行的数学模型,解决有关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