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材也有了新的变化,无论在地理教学内容还是在章节安排顺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教材更加突出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但在教学中一些地理教师由于没有及时适应这些方方面面的变化,导致地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影响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地球的历史》进行教材分析,并给出教学建议,期望给教师的教学一些思路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球的历史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42-01
隨着新教材的逐渐投入使用,教师在应用新教材教学中的问题也突出的表现出来,包括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等,这需要引起地理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积极适应教材的编排和理念上的变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球的历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的第三小节内容,是新版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地球的历史及其演化过程,之所以将其安排在第三小节,主要是其上可承接《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两节对地球地理环境的描述内容,下可开启学生学习地球的地质构成等内容,将不同章节的知识学习融为一体,可见该章节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地球的历史》共包含两大板块知识内容,分别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等,以下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该节首先通过对梁龙介绍的案例来引出本节所要探讨的内容,然后对地层展开了分析,包括地层对研究地球的重要性、地层的形成,之后对化石进行了描述,并阐述了其对了解地球生命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地质年代表》示意图,引出了地质年代表的概念。该小节主要是对一些概念和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以引导学生为后续学习地球的演化历程知识奠定基础。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四小节内容,第一小节介绍了寒武纪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寒武纪时期生命及矿物质的出现。第二小节介绍了古生代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并对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晚古生代脊椎动物的发展、古生代末期物种灭绝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古生代从开始到结束的历程。第三小节介绍了中生代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对该时期爬行动物盛行的状况及其鸟类、哺乳动物的出现、裸子植物的盛行和煤的产生、恐龙的灭绝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让学生对该时期有了清晰的认知。第四小节对新生代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进行了叙述,对该时期人类的产生及动植物的迅速发展、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以一个探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动案例结束了该章节的内容。
从整体上来看,该章节主要对地球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时间及阶段划分、具体特征进行了描述,让学生从古到今对地球的演化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为下节课学习地球的地质构成打好了基础。
三、教学建议
(一)重视课堂的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地理教学的必要环节,就该章节内容来看,所要讲解的概念知识较多且内容较为琐碎,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设置带有悬念、趣味性强的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探索,提升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灵动地理课堂
该章节内容需要展示的内容比较多,如果教师还是采用单一的口授法实施教学,则学生无疑会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展示上的优势,为学生展示灵动的地理课堂,如在讲解地球的演化历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和图片将每个时期的时间段划分、具体特征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在逼真形象的对比展示中,将该节内容进行有效对比,在对比中加深他们对该节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三)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该章节内容相对简单且阶段划分明显,每个小节内容知识基本上是对演化阶段划分及该阶段的具体特征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在教学每个小节知识内容时设置若干任务,让学生针对这些具体的任务进行探究和解决,则可以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高质量的学习本节地理知识内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研究背景、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历史》新版教材的内容,并给出了三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策略,期望能给地理教师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同时也希望教育同行能积极钻研新教材,及时适应地理课堂的改革,不断创新和优化各种教学手段,打造高质量的地理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国平.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实验)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芦嘉锡.人教版高中《地理1》“行星地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西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球的历史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42-01
隨着新教材的逐渐投入使用,教师在应用新教材教学中的问题也突出的表现出来,包括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等,这需要引起地理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积极适应教材的编排和理念上的变化,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球的历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的第三小节内容,是新版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地球的历史及其演化过程,之所以将其安排在第三小节,主要是其上可承接《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两节对地球地理环境的描述内容,下可开启学生学习地球的地质构成等内容,将不同章节的知识学习融为一体,可见该章节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地球的历史》共包含两大板块知识内容,分别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等,以下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该节首先通过对梁龙介绍的案例来引出本节所要探讨的内容,然后对地层展开了分析,包括地层对研究地球的重要性、地层的形成,之后对化石进行了描述,并阐述了其对了解地球生命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地质年代表》示意图,引出了地质年代表的概念。该小节主要是对一些概念和总体情况进行了描述,以引导学生为后续学习地球的演化历程知识奠定基础。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四小节内容,第一小节介绍了寒武纪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寒武纪时期生命及矿物质的出现。第二小节介绍了古生代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并对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晚古生代脊椎动物的发展、古生代末期物种灭绝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古生代从开始到结束的历程。第三小节介绍了中生代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对该时期爬行动物盛行的状况及其鸟类、哺乳动物的出现、裸子植物的盛行和煤的产生、恐龙的灭绝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让学生对该时期有了清晰的认知。第四小节对新生代的具体时间段及其划分进行了叙述,对该时期人类的产生及动植物的迅速发展、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以一个探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动案例结束了该章节的内容。
从整体上来看,该章节主要对地球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时间及阶段划分、具体特征进行了描述,让学生从古到今对地球的演化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为下节课学习地球的地质构成打好了基础。
三、教学建议
(一)重视课堂的导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地理教学的必要环节,就该章节内容来看,所要讲解的概念知识较多且内容较为琐碎,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感到乏味。因此,教师要设置带有悬念、趣味性强的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探索,提升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灵动地理课堂
该章节内容需要展示的内容比较多,如果教师还是采用单一的口授法实施教学,则学生无疑会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展示上的优势,为学生展示灵动的地理课堂,如在讲解地球的演化历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和图片将每个时期的时间段划分、具体特征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在逼真形象的对比展示中,将该节内容进行有效对比,在对比中加深他们对该节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三)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该章节内容相对简单且阶段划分明显,每个小节内容知识基本上是对演化阶段划分及该阶段的具体特征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在教学每个小节知识内容时设置若干任务,让学生针对这些具体的任务进行探究和解决,则可以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高质量的学习本节地理知识内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从研究背景、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历史》新版教材的内容,并给出了三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策略,期望能给地理教师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同时也希望教育同行能积极钻研新教材,及时适应地理课堂的改革,不断创新和优化各种教学手段,打造高质量的地理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国平.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实验)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芦嘉锡.人教版高中《地理1》“行星地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西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