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程中学生政治与法治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vQ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教育要给学生传递知识和能量,还要贯彻和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正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培养高中生的政治与法制意识,帮助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政课程;高中生;政治与法治意识;重要性;意识培养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也有人说过: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还有人说: 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这些是多么美好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默默地向他们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什么人必须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政教育者除了要给学生传递知识,还要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要让学生在成长中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充满热情,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对社会有责任感,对美好生活有向往。
  我国高度重视思政课程,思政课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思政课教师要坚决支持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总要求。
  为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阵地,思政教师要做到习主席提到的六个“要”:政治要严,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强,人格要正。云南省普通高中高一思政教材必修 2《政治与法治》的课程要求学生树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认识,形成基本的政治和法治素养。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培养学生政治与法治意识。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中国通过实行法治,能够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中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高中生政治与法治意识方面的培养,通过思政课堂的潜移默化,使高中生学法知法懂法,自觉遵循法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有效增强学生的政治与法律素养,将来步入社会后能够做到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守法用法普法。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培养学生政治与法治意识。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生基本的政治与法治意识?就此,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愚见。
  一、坚持政治性、科学性与教育性三者有机统一
  思政课教师要要讲政治性,政治立场要坚定,政治原则要明确和政治素养要高,只有把政治性贯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 使之潜移默化的发挥作用,思政教育才不至于失败。
  科学性要求思政教师准确、严谨、完整地把握思政知识,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央精神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等相关的知识。
  思政知识传授要求正确、科学,其他相关知识和材料的引用也要严谨无误,教学内容逻辑结构体系要求完整。总之,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把握政治属性,同时能用准确 、严谨、完整的知识和语言贯彻和落实思政教育教学,教育中着力培养高中学生政治和法治意识。
  “火热的心”的基底是“清醒的脑”。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政治性和科学性两者是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互为前提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必须同时服务和落脚于思政课程的教育性;只有把三者统一起来,才有可能培养高中生基本的政治与法治意识。
  二、读懂教材,用好教辅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辅是对教材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只有教材的教学是空洞的,只有教辅的教学是不着边际的,教学中必须以教材为本,合理利用教辅。
  思政课教材的编写体现着国家对高中学生的政治要求,教辅帮助我们进一步解读教材,帮助学生明确和落实相关知识。教师要认真把握和领悟《政治与法治》教学要求、教材知识和知识的逻辑体系。帮助学生利用好教材,学习好政治与法治的基本知识, 学会爱党、爱国、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
  三、选好方法,用準案例
  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依托良好的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有准确典型的教学案例来增值添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案例能够使政治法律意识深入学生心中,教师必须有的放矢,了然于心。
  法治社会,法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案例就在我们身边,一切知识源于生活,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知识的慧眼。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教与学实现“共情”,才可能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四、开展好学生实践活动,做好价值升华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学以致用,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加深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使知识升华为个人情感认同。学生学习完了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应该带领他们及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推动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
  知识一旦成功转化为价值观,就会成为了人们世界观的一部分,将深远持久地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政治和法治意识如果升华为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政治与法治意识就基本形成,思政教育功能基本实现。
  五、结语
  高中思政课学生政治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思政教师要重视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时效性,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与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 叶雁秋 .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法治意识 [J]. 考试周刊,2020(023):145-146.
  (澄江市第一中学,云南 澄江 6525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其计算思维是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性阶段,科学、系统的教学实践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培养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在小学生计算学习和训练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本文立足小学高年级实际,重点研究了其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是影响学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大学生群体逐渐分化形成了特殊学生群体,这类学生群体存在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心理亚健康等问题。为服务和管理好特殊学生群体,有必要将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改善高校育人效果。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结合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特殊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提出构建二者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和落实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小学教师频繁提及,数学教师在教授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之外,还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技能、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培育学生持续进步与高度适应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调查研究来阐述和剖析数学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期刊
摘要:数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均有重要作用。初中是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 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衔接新旧知识,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教师要重视初中这个关键时期,开展以培养学生核 心素养为主的数学教育,将目光聚焦于学生身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挖掘其潜能。本文通过介绍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初中 数学核心素养特点,阐述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要:我國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其信息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地应用,更是得到广大小学 语文教师的认可与青睐。小学语文具有理论性强的学科特点,现行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多是沉闷、乏味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度,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最终提升课堂教学 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简要剖析在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在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面,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一些实践,迈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第一步。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乏突破性的进展,严重制约了中职生双创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生;社团建设;载体;创新创业  一、對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目的  (一)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较于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以及本科大学生更加具备专业性的社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校企合作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新趋势。在此形势下,如何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化交流, 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成为当前各职业学校的重点研究课题。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搭好中职校园文化通往企业文化的桥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全面对接是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一步。本文立足于校企合作视域下,针对如何搭好中职校园文化通往企业文化的桥梁展开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日渐更新和完善,教育思维、理念、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创新即为革故鼎新, 是对固有教学过程产出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从课程教育资源、引导方式、教育工具等方面实现创新应用。在当今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潮流下,教师应主动顺应时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潮流,混合运用网络技术资源、新媒体教育设备等,针对性地打造教育教学方案,使得现实生活与课程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主动融
期刊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初中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来,而这也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启示。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有必要立足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加强新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创新化学实验教与学的方式,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奠基。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初中化学实验教与学方式创新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能
期刊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德育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工作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外延在不断扩大,因此德育的实施也应与时俱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德育理论和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