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美术不同环节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小班幼儿在美术学习、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师幼互动的状况与质量直接决定着美术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小班美术; 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95-001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美术活动不同环节中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有很多,如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的环境、设计的提问、活动的内容等。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师幼共同发展,我在小班第一学期以《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一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为例,尝试探索增进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导入环节,充分尊重理解、鼓励支持
小班幼儿已有经验较为缺乏,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经常陷入幼儿一直产生疑惑或者不能进入活动状态的尴尬。当幼儿处于这种状态中,我们老师所做的应该是及时地反思、调整,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想法,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行为。
在《小小蛋儿把门开》第一个导入环节中,我们本来想以猜测鸡妈妈干什么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我们在出示母鸡孵蛋的背景图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提问:这是谁呀?我们预设的答案是母鸡。因为幼儿对母鸡没什么生活经验,因而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猜测,分别提到了公鸡、小鸡等。但在活动中,老师当时并没有对回答的幼儿提出任何的质问,而是用下一个问题:她在干什么?(孵蛋)引发幼儿继续思考。因为孵蛋才是母鸡妈妈特有的本领,最后还用“咯咯哒,咯咯哒”进一步引导。经过教研组成员的研讨发现,本次活动研究的重点是小班美术活动中不同环节师幼互动策略的研究。因此,我准备将第一环节的提问和过渡语调整为:提问:看,鸡妈妈在鸡窝里孵蛋呢。猜猜蛋宝宝里会钻出谁呀?过渡语:是呀!蛋宝宝里会钻出小鸡来。
二、观察示范环节,合理提问并辅以熟悉的事物示范或体态语等为幼儿观察对象
在小班美术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教师一般以言语交流为主,适时辅以熟悉的事物示范或体态语等为幼儿观察对象,这样能起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在第二个观察环节,我们第一次教学活动是直接提问:蛋宝宝长的怎么样?幼儿答:圆圆的。但是,当我们再问:它会变成什么?幼儿这时有的回答会变成蛋。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幼儿无从回答。接下来,我们老师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提示,后来幼儿才回答出变成小鸡。最后,我们接着问:那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面钻出来的呢?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小鸡了,因此用尖尖的嘴巴提示,幼儿纷纷说出了用嘴巴顶。最后,老师再用一首儿歌进行总结,引导幼儿模仿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
活动结束后,教师的反思发现:
1.在观察和示范的环节,我们不但应重视作品的观察示范,也应该重视真实事物的观察示范。我们在观察环节开始,直接让幼儿观察小鸡出壳视频,相信在看到真实的小鸡出壳的视频后,幼儿观察的兴趣一定会比较高涨,观察的质量也一定会更好。
2.那小鸡怎么从蛋宝宝里面钻出来呢?因为幼儿缺乏经验,他们有可能不能用语言形象地描述,因此我们便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这样自然而言地就能表述出来了。这里,老师也可以充分地运用身体动态进行示范。
3.作品示范时,我准备先请个别幼儿示范小鸡的动态,如低头吃虫子、抬头看天空等。看到熟悉的小伙伴站在前面,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仔细观察示范幼儿所学的小鸡动态,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
4.调整有缺陷的作品范例。刚开始的范例中,有三只小鸡,分别有向左、向右及向上等三只体态的小鸡,缺少低下头来的这种体态的小鸡。因此,我们及时增添这样形态的小鸡。
三、创作指导环节,巡回观察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
在幼儿自由作画的环节,我是通过一句过渡语,让幼儿进行自主作画的。“原来小鸡会做不同的动作,现在桌上有许多小鸡也想从蛋壳里面钻出来,你们去帮帮它们吧!”(幼儿自主作画,播放音乐)当幼儿去绘画时,我首先是对第二类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鼓励他们大胆作画。活动中,有的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时,我是通过不断地提问,引导其有序地用线条和图形组合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嘴——眼睛——翅膀——小脚及方位。待观察到那些画得差不多的幼儿时,我基本是以鼓励他们继续添画背景为主或者是引导添画成功的幼儿将作品集中放在一块预先准备的版面上,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发现:
1.因为活动的目标是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小鸡的特征和动态。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应该为每一位幼儿都创设这种添画不同形态的机会,而非是整个活动中所有幼儿所画出来的小鸡是不同形态的。虽然小班幼儿的绘画引导策略中是要敢画,但是在这个不仅需要表现小鸡特征,又要表现动态性的活动中,我们应该更重视动态性,敢于将物体画得够大,放在其他的美术活动中完成。因此,我们将原本只为幼儿提供一张作业纸上一个大圆形调整为一张作业纸上两个大小稍微小一点的圆形。
2.在幼儿画好小鸡的特征及动态之后,我们可以再引导一下,小鸡在哪里吃虫子、唱歌等等,引导幼儿继续添画情境。
集体性美术活动中,幼儿开启互动最多的就是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给幼儿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那么对幼儿技能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上述活动中,当一部分幼儿提出不会画时,老师用儿歌继续引导,幼儿马上就有了画下去的勇气。因此,在创作指导环节,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一些提问的策略。另外,在增加的那个问题情境中,当老师抛出:小鸡出壳以后,想想小鸡会来到哪里吃虫子、唱歌时,往往有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会马上举手,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还是需要采取一些等待性的提问策略,等待一下,同时环顾四周,看看由谁回答(谁还没有添画情境)最合适,找到这个幼儿之后请他回答。这样,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也便于老师更好地指导每一个幼儿。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极具智慧的,它包含着激发与碰撞、经验的分享、情感的交流,互动双方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教师要在小班美术不同环节活动中与幼儿开展和谐的师幼互动,就必须先走进幼儿的世界,去了解、感受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班美术; 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95-001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美术活动不同环节中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有很多,如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的环境、设计的提问、活动的内容等。为了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师幼共同发展,我在小班第一学期以《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一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为例,尝试探索增进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导入环节,充分尊重理解、鼓励支持
小班幼儿已有经验较为缺乏,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经常陷入幼儿一直产生疑惑或者不能进入活动状态的尴尬。当幼儿处于这种状态中,我们老师所做的应该是及时地反思、调整,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想法,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行为。
在《小小蛋儿把门开》第一个导入环节中,我们本来想以猜测鸡妈妈干什么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我们在出示母鸡孵蛋的背景图后,提出了这样一个提问:这是谁呀?我们预设的答案是母鸡。因为幼儿对母鸡没什么生活经验,因而花费了很长的时间猜测,分别提到了公鸡、小鸡等。但在活动中,老师当时并没有对回答的幼儿提出任何的质问,而是用下一个问题:她在干什么?(孵蛋)引发幼儿继续思考。因为孵蛋才是母鸡妈妈特有的本领,最后还用“咯咯哒,咯咯哒”进一步引导。经过教研组成员的研讨发现,本次活动研究的重点是小班美术活动中不同环节师幼互动策略的研究。因此,我准备将第一环节的提问和过渡语调整为:提问:看,鸡妈妈在鸡窝里孵蛋呢。猜猜蛋宝宝里会钻出谁呀?过渡语:是呀!蛋宝宝里会钻出小鸡来。
二、观察示范环节,合理提问并辅以熟悉的事物示范或体态语等为幼儿观察对象
在小班美术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教师一般以言语交流为主,适时辅以熟悉的事物示范或体态语等为幼儿观察对象,这样能起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在第二个观察环节,我们第一次教学活动是直接提问:蛋宝宝长的怎么样?幼儿答:圆圆的。但是,当我们再问:它会变成什么?幼儿这时有的回答会变成蛋。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幼儿无从回答。接下来,我们老师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提示,后来幼儿才回答出变成小鸡。最后,我们接着问:那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面钻出来的呢?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小鸡了,因此用尖尖的嘴巴提示,幼儿纷纷说出了用嘴巴顶。最后,老师再用一首儿歌进行总结,引导幼儿模仿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
活动结束后,教师的反思发现:
1.在观察和示范的环节,我们不但应重视作品的观察示范,也应该重视真实事物的观察示范。我们在观察环节开始,直接让幼儿观察小鸡出壳视频,相信在看到真实的小鸡出壳的视频后,幼儿观察的兴趣一定会比较高涨,观察的质量也一定会更好。
2.那小鸡怎么从蛋宝宝里面钻出来呢?因为幼儿缺乏经验,他们有可能不能用语言形象地描述,因此我们便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这样自然而言地就能表述出来了。这里,老师也可以充分地运用身体动态进行示范。
3.作品示范时,我准备先请个别幼儿示范小鸡的动态,如低头吃虫子、抬头看天空等。看到熟悉的小伙伴站在前面,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仔细观察示范幼儿所学的小鸡动态,为后续创作奠定基础。
4.调整有缺陷的作品范例。刚开始的范例中,有三只小鸡,分别有向左、向右及向上等三只体态的小鸡,缺少低下头来的这种体态的小鸡。因此,我们及时增添这样形态的小鸡。
三、创作指导环节,巡回观察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
在幼儿自由作画的环节,我是通过一句过渡语,让幼儿进行自主作画的。“原来小鸡会做不同的动作,现在桌上有许多小鸡也想从蛋壳里面钻出来,你们去帮帮它们吧!”(幼儿自主作画,播放音乐)当幼儿去绘画时,我首先是对第二类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鼓励他们大胆作画。活动中,有的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时,我是通过不断地提问,引导其有序地用线条和图形组合表现小鸡的外形特征:嘴——眼睛——翅膀——小脚及方位。待观察到那些画得差不多的幼儿时,我基本是以鼓励他们继续添画背景为主或者是引导添画成功的幼儿将作品集中放在一块预先准备的版面上,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发现:
1.因为活动的目标是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圆形和线条组合表现小鸡的特征和动态。因此,我们在活动中,应该为每一位幼儿都创设这种添画不同形态的机会,而非是整个活动中所有幼儿所画出来的小鸡是不同形态的。虽然小班幼儿的绘画引导策略中是要敢画,但是在这个不仅需要表现小鸡特征,又要表现动态性的活动中,我们应该更重视动态性,敢于将物体画得够大,放在其他的美术活动中完成。因此,我们将原本只为幼儿提供一张作业纸上一个大圆形调整为一张作业纸上两个大小稍微小一点的圆形。
2.在幼儿画好小鸡的特征及动态之后,我们可以再引导一下,小鸡在哪里吃虫子、唱歌等等,引导幼儿继续添画情境。
集体性美术活动中,幼儿开启互动最多的就是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给幼儿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那么对幼儿技能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上述活动中,当一部分幼儿提出不会画时,老师用儿歌继续引导,幼儿马上就有了画下去的勇气。因此,在创作指导环节,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一些提问的策略。另外,在增加的那个问题情境中,当老师抛出:小鸡出壳以后,想想小鸡会来到哪里吃虫子、唱歌时,往往有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会马上举手,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还是需要采取一些等待性的提问策略,等待一下,同时环顾四周,看看由谁回答(谁还没有添画情境)最合适,找到这个幼儿之后请他回答。这样,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也便于老师更好地指导每一个幼儿。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极具智慧的,它包含着激发与碰撞、经验的分享、情感的交流,互动双方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教师要在小班美术不同环节活动中与幼儿开展和谐的师幼互动,就必须先走进幼儿的世界,去了解、感受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