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课程之一,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学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与探索,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認识与实施策略,很有必要。
[关键词]美术欣赏 教学方法 探索与实践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美术欣赏课上,加强一些教学方法的探讨很有必要,也很关键。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生活实际相贴近,能激发兴趣富有情趣的、易于接受与理解的作品。可采取归类法,加强整理。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也可以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在这些工作中,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二、要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研究发现,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证明,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甚至,在必要时,可以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也更加灵活地促进了其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三、要注重教学活动创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要通过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众多成功的教学案例表明,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为此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要通过不断的调整和观察,不断总结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实现教学艺术水平和技巧不断提高,让学生全面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一般可创造性地采取以下方法: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结束时加入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入了日常生活,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是今后美术教学的趋势所在,也能促进美术教学走向更高的水平,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欣赏 教学方法 探索与实践
一、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美术欣赏课上,加强一些教学方法的探讨很有必要,也很关键。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生活实际相贴近,能激发兴趣富有情趣的、易于接受与理解的作品。可采取归类法,加强整理。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也可以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在这些工作中,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二、要注重学生自身体验与感受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研究发现,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证明,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甚至,在必要时,可以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也更加灵活地促进了其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三、要注重教学活动创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要通过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众多成功的教学案例表明,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为此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要通过不断的调整和观察,不断总结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实现教学艺术水平和技巧不断提高,让学生全面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一般可创造性地采取以下方法: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结束时加入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逐步认识和提高,美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入了日常生活,美术欣赏将成为美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是今后美术教学的趋势所在,也能促进美术教学走向更高的水平,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