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翻译的最大难点,在于意象的传达。本文介绍了古诗词中的意象,以及意象英译在古诗词英译中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剖析不同译家译作中对意象的翻译,探讨古诗词意象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意象英译;古诗词英译;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24-01
一、引言
汉诗英译中再现中国古诗的神韵,意象的传递是关键也是难点。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本文首先定义了古诗词中的意象,以及意象英译在古诗词英译中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剖析不同译家译作中对意象的翻译,就中国古诗意象及其英译方法和策略作初步的探讨。
二、意象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意象是诗歌中象征的载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诗歌中总是含有大量特定、独有的意象,它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是其历史文化的结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西方诗论也十分重视诗歌的意象。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则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主张用鲜明的感觉中的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因而在诗词英译中,我们要重视意象的英译,保持汉语文化意象的存真。
三、意象翻译的方法
(一)意象重构法。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诗歌之存在形式意象必然也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必然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心里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习俗以及历史和地域的特征。当我们遇到带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意象时,如果过于直译,只能传达出“象”,而无“意”可言,因而我们可以选择意象重构法。意象重构法就是用译语文化中的相关意象来移植原诗意象,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保留原意象之美,也符合译入语读者习惯,易为译文读者接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The love peas flourish in a southern clime;
In spring with tender twigs they reach their prime.
红豆是我国的独特的文化产品。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然而,在其他国家文化中,并不存在红豆这一意象,如果简单的直译成“red peas”,译文读者就不能明白红豆这一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卓振英教授的翻译中,将红豆译为“love peas”,不但有效地传递了红豆这一意象,保留了意象之美,同时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
(二)意象解释法。当意象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且无法重构时,我们可以尝试意象解释法。意象解释法指的是,在译文中添加一些补充说明,创设语境,有助于意象的理解和吸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诗》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有扫墓或郊游的风俗,这在西方文化中属于文化缺损的词项,若直接将其音译成“qingming”,译文读者将难以理解,即使加注,也不易使读者产生与阅读原诗一样的心理反应。然而许渊冲先生却翻译地十分巧妙,将其译为“the mourning day”,在译文中虽未出现“清明”这一节日,但是已向读者透露出这个节日沉重的氛围和行人的情绪,字里行间却没有多大的信息丢失,明白晓畅,情感跃然纸上。
(三)意象补偿法。意象补偿法也就是文化意象翻译中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注释以脚注或尾注的方式在文外加以补偿,否则不仅会使译文显得冗长和罗嗦而且会影响诗歌的形式美。
刘禹锡有一首《竹枝词》,其中有两句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这句诗中,“晴”的谐音是“情”,诗人巧妙地将女孩的心情波动比作天气的阴晴不定,从而,从天气变化联想到爱情的波动。文殊等译者对这两句诗句的翻译如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In the east the sun is out, in the west there is rain;
It is not yet clear, but somewhat clear, you may as well say.
对于这句诗的翻译,顾正阳指出如果只译“情”,则会破坏一气贯成的意境,剥夺读者美好的联想。因而译文还需注解,说明“晴”(clear or fine)与“情”(affection or love)的谐音相关意义。
(四)意象省略法。当一些意象对原诗意思意思的建构和表达没有很大意义的时候,包括自然环境,人名地名等,我们可以舍形而取义,适当地采用意象省略法。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The revelers are drunk with vernal breeze and leisure;
They’d take the new capital for old place of pleasure.
在翻译此诗的时候,我们发现“杭州”和“汴州”两个意象被省略了,只是将其译为“new capital”和“old place”,这样的处理简洁明了,并没有丧失原诗原意的传达,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吸收。
四、结语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之存在形式,译者在重构意象时,要准确理解原诗意象及其文化内涵,同时还要积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尽量使译文意象走向原文意象,使译文读者和诗人产生共鸣。译者在翻译时可采取意象保留法、意象重构法、意象省略法,意象解释法和意象补偿法。这五种译法都是意象移植的有效补偿手段。
参考文献:
[1]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J].外语教学.2001.(6)
[2]卓振英.汉诗英译论要[M].中华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3]袁行霈.新编千家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论稿[M].百家出版社,2003.
关键词:意象英译;古诗词英译;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24-01
一、引言
汉诗英译中再现中国古诗的神韵,意象的传递是关键也是难点。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本文首先定义了古诗词中的意象,以及意象英译在古诗词英译中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剖析不同译家译作中对意象的翻译,就中国古诗意象及其英译方法和策略作初步的探讨。
二、意象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意象是诗歌中象征的载体,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诗歌中总是含有大量特定、独有的意象,它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是其历史文化的结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西方诗论也十分重视诗歌的意象。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则认为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主张用鲜明的感觉中的具体对象来表达诗意,反对空泛的抒情和议论。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因而在诗词英译中,我们要重视意象的英译,保持汉语文化意象的存真。
三、意象翻译的方法
(一)意象重构法。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诗歌之存在形式意象必然也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也必然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心里结构、价值观念、宗教习俗以及历史和地域的特征。当我们遇到带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意象时,如果过于直译,只能传达出“象”,而无“意”可言,因而我们可以选择意象重构法。意象重构法就是用译语文化中的相关意象来移植原诗意象,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保留原意象之美,也符合译入语读者习惯,易为译文读者接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The love peas flourish in a southern clime;
In spring with tender twigs they reach their prime.
红豆是我国的独特的文化产品。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然而,在其他国家文化中,并不存在红豆这一意象,如果简单的直译成“red peas”,译文读者就不能明白红豆这一意象所代表的含义。卓振英教授的翻译中,将红豆译为“love peas”,不但有效地传递了红豆这一意象,保留了意象之美,同时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
(二)意象解释法。当意象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且无法重构时,我们可以尝试意象解释法。意象解释法指的是,在译文中添加一些补充说明,创设语境,有助于意象的理解和吸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诗》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有扫墓或郊游的风俗,这在西方文化中属于文化缺损的词项,若直接将其音译成“qingming”,译文读者将难以理解,即使加注,也不易使读者产生与阅读原诗一样的心理反应。然而许渊冲先生却翻译地十分巧妙,将其译为“the mourning day”,在译文中虽未出现“清明”这一节日,但是已向读者透露出这个节日沉重的氛围和行人的情绪,字里行间却没有多大的信息丢失,明白晓畅,情感跃然纸上。
(三)意象补偿法。意象补偿法也就是文化意象翻译中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注释以脚注或尾注的方式在文外加以补偿,否则不仅会使译文显得冗长和罗嗦而且会影响诗歌的形式美。
刘禹锡有一首《竹枝词》,其中有两句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这句诗中,“晴”的谐音是“情”,诗人巧妙地将女孩的心情波动比作天气的阴晴不定,从而,从天气变化联想到爱情的波动。文殊等译者对这两句诗句的翻译如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In the east the sun is out, in the west there is rain;
It is not yet clear, but somewhat clear, you may as well say.
对于这句诗的翻译,顾正阳指出如果只译“情”,则会破坏一气贯成的意境,剥夺读者美好的联想。因而译文还需注解,说明“晴”(clear or fine)与“情”(affection or love)的谐音相关意义。
(四)意象省略法。当一些意象对原诗意思意思的建构和表达没有很大意义的时候,包括自然环境,人名地名等,我们可以舍形而取义,适当地采用意象省略法。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The revelers are drunk with vernal breeze and leisure;
They’d take the new capital for old place of pleasure.
在翻译此诗的时候,我们发现“杭州”和“汴州”两个意象被省略了,只是将其译为“new capital”和“old place”,这样的处理简洁明了,并没有丧失原诗原意的传达,易于译文读者理解和吸收。
四、结语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之存在形式,译者在重构意象时,要准确理解原诗意象及其文化内涵,同时还要积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尽量使译文意象走向原文意象,使译文读者和诗人产生共鸣。译者在翻译时可采取意象保留法、意象重构法、意象省略法,意象解释法和意象补偿法。这五种译法都是意象移植的有效补偿手段。
参考文献:
[1]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J].外语教学.2001.(6)
[2]卓振英.汉诗英译论要[M].中华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3]袁行霈.新编千家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论稿[M].百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