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余华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之中,作者阐述了我们常理世界所无法理解的客观现实,构建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话语世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从一开始“叙述视点”或者说叙述的倾向就是讲一个“白痴”的故事。这决定了叙述的无条理和现代童话色彩。本文主要针对《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无名”的意蕴进行分析。
关键词:《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无名”;意蕴
一、《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名字作为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代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人存在的标志。无论是姓名、别号、绰号等都是人在社会关系中一个关联点,这个关联点在人的脑海中连接着所有关于这个名字的事情。而且我们说人类创造了网络,但是这种创造又同样是根据于人类社会交流的一种固有模式而出现的。名字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能够打开所有储存的信息,也就能构造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所以从古至今,名字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串联起了人与人之间的节点,并结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网。而我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余华用一部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来阐述了我们常理世界所无法理解的客观现实。余华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从1983年就已经开始了创作,并且其所写下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在中国文坛都独树一帜,并且被誉为是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当我们深入了解余华的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余华笔触细腻,并且自成体系,虽然传承于传统文学,但是余华往往能够在作品中构建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话语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或许有许多地方都是违背客观现实常理的,但是却又在书中合情合理,可以说余华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刻画上已经是炉火纯青,所以虽然往往在内容上不符合常理,但是却能够俘获大批读者的心,能够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就是余华文学作品的成就。《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是一本叙述视角的文本,它是通过对一个所谓得“白痴”的故事进行描述,进而来从一个我们通常不会想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谓的生活中的离奇怪诞。虽然全文但从某些文字上看并不符合客观世界的常理,但是从整体上看,《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却深刻的揭露了现实生活的阴险与狡诈。一个“白痴”从一开始的不愿放弃自己的名字,到最后甘愿放弃自己的名字,放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标识,可见这个世界是何等的悲凉。
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无名”的意蕴
从小说的名字上来看,主角应该是一个没有名字的的主角,其实不然。《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的主角其实拥有很多名字。“傻子”、“来发”等等,这些名字,正如来发对于自己的名字认知一样,它对于狗的叫法也不叫“傻子”,而是叫“喂”,因为即便是一个“傻子”也知道名字就像一个小匣子,它会装载你所有的经历、意识、存在,以及那些可能或许会被遗忘的文化。但是可惜的是傻子来发生存的时代是一个信仰迷失的时代,是一个人性疯狂的时代,很多人忘记了原本的姓名,被披上沉重的其他名字的枷锁,小狗“喂”的死更让傻子来发清楚的认识到名字的深层含义,那是命运。是一个人必须接受的生命轨迹,生与死,名字在那个年代除了无可奈何,什么也不能代表。《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写于1995年。正当文革、改革,两革结束之际,许多人在传统文化的戕害下失去以往生活的神采,变得傻、变得呆,正如傻子来发一样,他的生命中既有儒家传统思想中的那种独善其身,也有佛道理念中的无欲无求,所以他不在乎别人用一种怎样的眼光和名字来命名他,在回忆起父亲的时候他也不伤心,“喂”的生与死他的自然接受,麻木,茫然,或许对于那个年代来讲,名字在传统文化的重压之下能够带给人们的除了悲伤就是失落。
三、结语
所以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所谓的“无名”是具有双重意蕴的。从存在的意义上来讲,无名乃是社会主观思想所导致的人的精神的动荡,麻木的社会环境,茫然的社会目标,在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之后,人们在名字这个小匣子中装满了對世界的恶意,而这些恶意却不能向外释放,所以只能背在身上,一点点压垮人的脊梁。所以“无名”或许就是“傻子们”最后发出的咆哮了吧。而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名字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小说中所阐述的“傻子”没有名字其实映射的是当时的年代中国已经失去了传统文化信仰的支持,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瞬间崩塌。所有人的心流离失所,没有名字,或许是一种逃避世事的做法,但是也就只有这种做法能够带给人们一丝丝慰藉吧。所以无名亦是吾名,是余华在那个苦难的时代发出的对文化精神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王斐斐.底层人物的精神镜像——余华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人物形象论[J].大众文艺,2011(21).
[2] 车红梅.“傻眼”看世界——余华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叙事分析[J].名作欣赏,2008(24).
[3] 于娟,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折射出的人性与兽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2).
作者简介:王桢豪,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无名”;意蕴
一、《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名字作为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一个代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人存在的标志。无论是姓名、别号、绰号等都是人在社会关系中一个关联点,这个关联点在人的脑海中连接着所有关于这个名字的事情。而且我们说人类创造了网络,但是这种创造又同样是根据于人类社会交流的一种固有模式而出现的。名字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能够打开所有储存的信息,也就能构造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所以从古至今,名字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串联起了人与人之间的节点,并结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网。而我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余华用一部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来阐述了我们常理世界所无法理解的客观现实。余华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从1983年就已经开始了创作,并且其所写下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在中国文坛都独树一帜,并且被誉为是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当我们深入了解余华的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余华笔触细腻,并且自成体系,虽然传承于传统文学,但是余华往往能够在作品中构建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话语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或许有许多地方都是违背客观现实常理的,但是却又在书中合情合理,可以说余华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刻画上已经是炉火纯青,所以虽然往往在内容上不符合常理,但是却能够俘获大批读者的心,能够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就是余华文学作品的成就。《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是一本叙述视角的文本,它是通过对一个所谓得“白痴”的故事进行描述,进而来从一个我们通常不会想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谓的生活中的离奇怪诞。虽然全文但从某些文字上看并不符合客观世界的常理,但是从整体上看,《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却深刻的揭露了现实生活的阴险与狡诈。一个“白痴”从一开始的不愿放弃自己的名字,到最后甘愿放弃自己的名字,放弃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标识,可见这个世界是何等的悲凉。
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无名”的意蕴
从小说的名字上来看,主角应该是一个没有名字的的主角,其实不然。《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的主角其实拥有很多名字。“傻子”、“来发”等等,这些名字,正如来发对于自己的名字认知一样,它对于狗的叫法也不叫“傻子”,而是叫“喂”,因为即便是一个“傻子”也知道名字就像一个小匣子,它会装载你所有的经历、意识、存在,以及那些可能或许会被遗忘的文化。但是可惜的是傻子来发生存的时代是一个信仰迷失的时代,是一个人性疯狂的时代,很多人忘记了原本的姓名,被披上沉重的其他名字的枷锁,小狗“喂”的死更让傻子来发清楚的认识到名字的深层含义,那是命运。是一个人必须接受的生命轨迹,生与死,名字在那个年代除了无可奈何,什么也不能代表。《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写于1995年。正当文革、改革,两革结束之际,许多人在传统文化的戕害下失去以往生活的神采,变得傻、变得呆,正如傻子来发一样,他的生命中既有儒家传统思想中的那种独善其身,也有佛道理念中的无欲无求,所以他不在乎别人用一种怎样的眼光和名字来命名他,在回忆起父亲的时候他也不伤心,“喂”的生与死他的自然接受,麻木,茫然,或许对于那个年代来讲,名字在传统文化的重压之下能够带给人们的除了悲伤就是失落。
三、结语
所以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所谓的“无名”是具有双重意蕴的。从存在的意义上来讲,无名乃是社会主观思想所导致的人的精神的动荡,麻木的社会环境,茫然的社会目标,在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之后,人们在名字这个小匣子中装满了對世界的恶意,而这些恶意却不能向外释放,所以只能背在身上,一点点压垮人的脊梁。所以“无名”或许就是“傻子们”最后发出的咆哮了吧。而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名字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小说中所阐述的“傻子”没有名字其实映射的是当时的年代中国已经失去了传统文化信仰的支持,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瞬间崩塌。所有人的心流离失所,没有名字,或许是一种逃避世事的做法,但是也就只有这种做法能够带给人们一丝丝慰藉吧。所以无名亦是吾名,是余华在那个苦难的时代发出的对文化精神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王斐斐.底层人物的精神镜像——余华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人物形象论[J].大众文艺,2011(21).
[2] 车红梅.“傻眼”看世界——余华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叙事分析[J].名作欣赏,2008(24).
[3] 于娟,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折射出的人性与兽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2).
作者简介:王桢豪,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