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建设的特征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班级建设是高校管理和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S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班级建设的特征及反映出的问题,对班级建设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解决的有效路径,为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学风;班级制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84
  班级作为高校育人的基本單元,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最直接、最基本的组织载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高校班级内涵建设,更好地立德树人,把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健康、优秀的班级文化中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1 学生基本特征
  S大学位于西南地区贵州省,学生分别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数比例约为33%,个别班级少数民族学生甚至可达50%以上。汉族,苗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不同民族的学生因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相聚在一起,不同的民族身份、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学习状况等构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在S大学学生中,男生人数占全校总学生人数的37%,女生占比为63%,全校贫困认定学生占总人数的36%,农村户口学生占76%,城镇户口学生占24%。学生的经济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等,都会在进入大学的前期体现出来,这个时期有效的引导,可以使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包容与沟通,修养和人格得到提高,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平衡。
  2 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班级学风不扎实
  不同班级之间的成绩情况各有不同的特点,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是班级制度、班级文化等班级其他各项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清醒的认同感、大家的兴趣点往往是课外的其他方面。以宿舍为单位,往往某一个或几个学生出现不认真学习的情况下,很容易会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其中。
  以同年级同专业的5个班级某一学年的平均学分绩点(GPA)进行比较分析(见图1),最低分阶段(GPA为2.0-2.3)人数很少,主要集中在了4班和5班;高分阶段(GPA为3.3-4.0),1班人数较多,4班人数较少。2班成绩呈正态分布状态,波动最小,其他班级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状态,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班级成绩呈现极大的不稳定性。1班GPA在3.3以上的有33人,在2.0-2.3之间的仅有1人,说明1班学习成绩整体较好,成绩结构合理,学风优良;4班GPA在3.3以上的只有6人,在5个班级里人数最少,在2.0-2.3之间的有5人,在5个班级里人数最多,整体成绩不太理想;3班成绩波动较大。
  2.2 班级制度不健全
  班级制度可以规范班级每一个成员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氛围,保障学习、生活、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有效的维护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的权益。班级制度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它可以引导个人和集体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调节个人之间或个人与集体之间产生的分歧,从而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班级文化、班级风貌、班级学风、班级特色。目前作为大学生主体的95后群体和00后群体,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基础、生源地不同,认知、思想和行为也会产生差异,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达,自媒体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很便捷、高效,也导致学生们对班级制度认识和理解上的多角度化和多层次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班级的课堂考勤、宿舍安全卫生、课外活动等规章制度偏于笼统,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时,这些纪律和制度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差异而有机的变化,造成在执行时存在打折扣,不彻底的现象。
  2.3 班级活动不丰富
  丰富的班级活动可以满足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需要,提升学生团结互助的情感、激发拼搏向上的精神。但目前大学生热衷于小群体活动、社会活动或社团活动,对班级活动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传统的班级活动对低年级的学生还有吸引力,但高年级的学生缺乏参与的意愿。很多学生依赖心理很强,盲目从众,缺乏主动创新性。传统的班级活动从内容到形式更加注重在集体层面进行教育,更多考虑的是集体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缺乏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个体的关注。学生个体对多样化的班级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成为困扰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部分学生对物质消费缺乏正确的认知,存在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习惯,甚至超前消费行为,攀比和虚弱心理,促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兼职和社交上。班级活动的不丰富,也导致班干部成员缺乏威信,班干部的带动作用普遍降低。
  2.4 班级沟通不通畅
  高校班级学生之间往往以宿舍为自然单位,以性格相投或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形成不同的生活小圈子或小群体,也形成一种无形的沟通壁垒。班级内部的沟通一般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联系,除了上课时间外,班级以整体的形式汇聚在一起的机会很少,这种情况特别是在高年级班级较为普遍。班委之间往往也会因某些原因疏于沟通、缺乏沟通,甚至不沟通,造成隔阂积累,分歧加大,引起班委之间甚至班级群体之间的不和谐现象发生。班级之间的沟通也缺乏有效性和连续性,一般在举办相关活动时,在需要的情况下,不同班级之间才会形成短期互动,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互动还仅限于各自的班委代表班级而互动。在每学年的评先评优过程中,少部分学生用有损公平的方式竞争名额,导致班级内部和谐关系被打破,进而引起一些不健康的竞争,进一步加重了同学之间的误解和分歧。
  3 改进班级建设的具体路径
  (1)班级学风是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风貌、理想信念等内在与外在的综合表现。好的学风可以带动整个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力和激发主观能动性。针对学风欠佳的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可以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习的信心。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不同形式的结对帮扶,在有效提高成绩的同时,还可以增进学生的感情。班干部要带头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考虑根据班干部的日常表现以及民主评议,实行动态轮换制,使班级的组织架构良性运转,进而形成班级优秀学风的长效机制。   (2)班级制度关键在于执行,好的班级制度要符合班级情况、学生的不同特点、学校的环境,因地制宜、分时分类,班级制度才能体现出其蕴含的能量和效果。班级规章制度既是一种评价机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平等、和谐、民主的班级制度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执行力,有助于学生诚信的养成、个人修养的提高、人生经验的习得。班级制度的健全不能只依靠辅导员和班干部等少数几个人来制定,而应该发挥班级集体的智慧共同制定并维护,班级制度也不是制定后就一成不变,要根据班级和学生情况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3)如果把班级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单元,把班级的历程看作这个群体的集体记忆,那么班级活动是丰富班级成员集体记忆的有效手段。丰富的班级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打破班级内部可能形成的小群体等沟通壁垒,增强集体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丰富的班级活动可以为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提供空间和载体,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增加学生们的班级归属感和认同度,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班级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通过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工协作,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还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融入班级活动中,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4)班级沟通需要辅导员发挥引领作用,辅导员是一个班级的“凝结核”,可以发挥业务能力和个人魅力,起到凝聚和示范的作用。班级辅导员或班主任应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走访宿舍、组织班级活动等不同的方式,搭建畅通轻松的平台,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增强交流的自觉性。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思维特点也各有不同,可以建立学生在校表现文档,掌握学生学习、日常表现、思想状态等动态信息。建立家校沟通机制,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家庭和学校沟通联动机制。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采取新颖灵活的沟通方式,对班级事务可以通过民主评议的形式共同協商解决。
  4 总结
  综上所述,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状,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高校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也应在发展中,遵循高校的建设规律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根据当前社会特征、学生特点并结合大学所处地区环境,具体分析对策,有效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我国高校班级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武北平.多元文化场域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17.
  [3]于国良.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29):31.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是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以构建理想的汽车企业新能源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以关注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育质量为核心,从企业和高校两个层面探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图通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来保障新能源汽车企业与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发
期刊
摘 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力行”志愿者服务团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阵战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  关键词:三下乡;育人功能;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24
期刊
摘 要:针对凡口矿长期以来疏干排水导致的地质生态环境破坏、塌陷回填、土地复垦、排水等费用高昂等问题,以及为确保矿产资源安全开采,分析矿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查明矿区的主要涌水通道,利用帷幕注浆的防治水方案在涌水通道上形成截流帷幕,有效降低地下水流流向工作面的补给,堵水率达到了68.35% ,有效的保障了矿山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涌水;帷幕注浆;矿山防治水;安全开采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信息网络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现阶段《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移动终端下混合式教学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系统分析移动终端下混合式学习创新教育模式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移动终端的混合式学习创新教育模式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移动终端;混合式教学;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
期刊
摘 要:新时代,情景剧教学法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作用凸显。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性和长效性的改革要求,分析情景剧教学法的优势,直面困境,提出提升路径,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关键词:情景剧教学法;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8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全面推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依据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对我高职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合理性” ,结合“蓝托未来班”这种“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的新形式,进行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三方共建;蓝托未来班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
期刊
摘 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以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为案例,探讨了节事活动如何推动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长足发展。研究发现,节事活动作为城市中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域发生质变的催化剂,既能够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工具,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益于促进城市文明建设和生态维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节事活动;会展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重庆
期刊
摘 要:在就业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重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优化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改善。  关键词:就业能力;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9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发展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战略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而文化扶贫是解决贫困的根本。高校以其文化帮扶的优势,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的队伍之中。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唱斗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出该村存在贫困文化现象较为严重、思想意识落后,懒惰思想突出、本地文化资源有待开发利用等问题和导致贫困的原因。结合本村实际,以文化扶贫为切入点,分别从人口、资源、制度三个方面探索高校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以售卖书报为主的传统报刊亭的生存发展面临挑战。目前北京城市报刊亭存在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经营模式单一化、管理部门权责模糊、网络冲击力大等问题。针对报刊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上海、广州、巴黎、报刊亭改造发展的经验,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报刊亭;改造;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