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浪开始倡导“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的时候,腾讯高喊着“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而后搜狐也不甘示弱,川流不息的汽车广告上写满了“来搜狐微博看我”。至此,明星不再遥不可及,草根不再默默无闻,围观成为精神食粮。如果到现在你还对“织围脖”一知半解,也就不怪身边的人说你“OUT”了。时下的我们已经进入全民微博时代,140个字的图文游戏才是2011最给力的生活方式。
所谓“微博”,顾名思义,也就是微型博客的意思,其140字以内的语录体即时表达模式,改变了博客需要长篇组织语言外加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大限度地契合了现在迅捷多变的生活节奏,而手机、QQ、MSN等实时通讯技术的完美支撑更将微博的影响力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了每个人点滴记录、时时评论、相互分享的社交需求。微博,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创造了直播、对话、参与、见证的平台,印证着“围观改变中国、关注就是力量”的奇迹。
如今,拥有自己的微博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在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拥有自己的微博,其中约有10%的受访者在许多网站均有微博,而自诩为“微博控”的达人们也在其中应运而生,辛勤耕耘的他们每天必“织”,一天十条以上更是不在话下。微博真的会成为我们的刚性需求、悄然掌控我们的生活吗?或许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调查显示,约75%的用户每天“织围脖”的条数都在5条以下,超过10条或以上的仅占10%左右;而微博冲浪时间也是如此,仅有约4%的用户每天4小时以上,大部分用户(约70%)都集中在1小时以下。微博的便捷、及时、资讯、原创和传播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平台,却并没有对大部分用户产生负面影响(超过六成用户这样认为),由此可见,那种不能自拔的“微博控”也只是少数的“脖领儿”(调查中这样的群体仅占2.62%)。
微博控?其实不控。现代的网民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理性,他们区分现实与虚拟,懂得分享与隐私,他们坚持责任与权利,相信坦诚与关注,微博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一个人的力量并不单薄。“微革命”之后,每个人不再是芸芸众生,不会再淹没在茫茫人海里在面子、人情、关系中随波逐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可以在微博中关注他人,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微博“织”出了个体完整的自我,醍醐灌顶般唤醒了真实的自己,而这种自我的觉醒带来的是一种自信、一种担当。2011年春节期间,微博“打拐”成了引人注目的公共事件。网友们利用微博平台,通过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解救了一名被拐儿童。“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突破了信息壁垒,掌握了话语权的网友们在微博平台上找到了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也因此更愿意承担起监督社会、推进发展的责任。这正是我们期待的“主人翁”身份的复苏,也将会孕育出社会民主参与的新兴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微博正在为缔造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添砖加瓦,它的出现推进着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成长,引导着社会的人本主义、真实性、多元化与公平正义。
微博,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舆论的力量、一种展示的乐趣、一种分享的幸福和一种参与的责任。它势必影响所有人的思维方式,引导着全新的社会风潮。身处微博时代的我们,与其担心被微博所奴役,不如先享受公共参与的快乐与激情吧。
(编辑 张黎 [email protected])
所谓“微博”,顾名思义,也就是微型博客的意思,其140字以内的语录体即时表达模式,改变了博客需要长篇组织语言外加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方式,最大限度地契合了现在迅捷多变的生活节奏,而手机、QQ、MSN等实时通讯技术的完美支撑更将微博的影响力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了每个人点滴记录、时时评论、相互分享的社交需求。微博,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创造了直播、对话、参与、见证的平台,印证着“围观改变中国、关注就是力量”的奇迹。
如今,拥有自己的微博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在调查中七成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拥有自己的微博,其中约有10%的受访者在许多网站均有微博,而自诩为“微博控”的达人们也在其中应运而生,辛勤耕耘的他们每天必“织”,一天十条以上更是不在话下。微博真的会成为我们的刚性需求、悄然掌控我们的生活吗?或许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调查显示,约75%的用户每天“织围脖”的条数都在5条以下,超过10条或以上的仅占10%左右;而微博冲浪时间也是如此,仅有约4%的用户每天4小时以上,大部分用户(约70%)都集中在1小时以下。微博的便捷、及时、资讯、原创和传播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平台,却并没有对大部分用户产生负面影响(超过六成用户这样认为),由此可见,那种不能自拔的“微博控”也只是少数的“脖领儿”(调查中这样的群体仅占2.62%)。
微博控?其实不控。现代的网民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理性,他们区分现实与虚拟,懂得分享与隐私,他们坚持责任与权利,相信坦诚与关注,微博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一个人的力量并不单薄。“微革命”之后,每个人不再是芸芸众生,不会再淹没在茫茫人海里在面子、人情、关系中随波逐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性格,可以在微博中关注他人,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微博“织”出了个体完整的自我,醍醐灌顶般唤醒了真实的自己,而这种自我的觉醒带来的是一种自信、一种担当。2011年春节期间,微博“打拐”成了引人注目的公共事件。网友们利用微博平台,通过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解救了一名被拐儿童。“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突破了信息壁垒,掌握了话语权的网友们在微博平台上找到了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也因此更愿意承担起监督社会、推进发展的责任。这正是我们期待的“主人翁”身份的复苏,也将会孕育出社会民主参与的新兴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微博正在为缔造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添砖加瓦,它的出现推进着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成长,引导着社会的人本主义、真实性、多元化与公平正义。
微博,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舆论的力量、一种展示的乐趣、一种分享的幸福和一种参与的责任。它势必影响所有人的思维方式,引导着全新的社会风潮。身处微博时代的我们,与其担心被微博所奴役,不如先享受公共参与的快乐与激情吧。
(编辑 张黎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