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是漂泊在外游子心中永远的港湾。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时至老年,重新回到家乡,在熟悉的炊烟味道中,回望已经感受的远方,仔细咀嚼丝丝缕缕难忘的往事。
当初秋的阳光温暖地洒在江南大地,辞官退隐的范成大伫足苏州横塘北端的枫桥之上,远望石湖之滨的青山绿水之间展翅翩飞的白鹭鸟,回首自己人生的三次万里壮行,一种自豪便油然而生:此生幸甚!
范成大的第一次万里壮行,是乾道六年的冒险使金,这也是他一生中心情最为复杂的一次远行。
范成大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在世时文名显著,母亲是大书法家蔡襄的女儿。自小就沉浸在墨翰飘香之中,范成大年少时已经崭露头角,13岁时便遍读经史,14岁做诗引来父亲挚友的一致喝采。
但是,父母过早地相继离去,把范成大兄妹几人孤零零地留在世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因无钱读书,他曾在寺院中借来经书苦读十余年,不仅学得一身的满腹诗书,还形成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更锤炼了他为人刚正不阿,且视死如归的男儿豪气。
南宋乾道六年,45岁的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国。他作为“祈请使”的目的很简单,但使命很复杂:一是向金国索要沦陷的河南皇陵寝地,二是重商两国交换国书的礼仪。
此时距金灭北宋已40余年,南宋与金国划淮河为界,以“侄儿”的身份卑事金国。南宋想以“祈请”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与尊严,无疑于痴人说梦。朝中文武大臣都非常畏惧金人,不敢前往。时任右史侍讲的范成大挺身而出,抱着必死的决心出使金国。宋孝帝本人也清楚,此行凶多吉少,临行前他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宋孝宗在凄然之中,让范成大做好当苏武的心理准备。
在燕地,范成大夜深秉烛书写给金主的奏章,陈说使臣不应该跪拜受诏的事情。金主看了奏章便断然拒绝接受。范成大又一次进奏言说:“奏不达,归必死,宁死于此。”金主大怒,一气之下差点就杀掉范成大。后来被他一颗衷心感动,长叹说他的耿耿衷心可以激励两朝臣子,他的凛然风骨更是值得尊重,于是接受奏言。深秋十月,金主放他回南宋。范成大终不辱使命,全节而归,他的行为也受到了两国朝野的一致称颂。
这次使金,是一次艰险旅行,压抑,悲怆,而又满怀忠义豪情,在漫长的行程中,范成大既要面对凶险,又思念家乡,他的心情就像《秦楼月》中所抒发的那样:“楼阴缺。兰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那暗淡的灯光和哽咽的漏声,把离家远行的愁苦表现得十分真切,而人倦灯昏,始得暂眠片刻,梦魂忽到江南,陶醉在故乡的风景中,又让人顿觉人生无常。
范成大的第二次万里壮行,是乾道七年受命出帅静江府,这是他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南宅交广”之行。
出使归国,范成大得到满朝文武的尊重,更得到皇帝的厚爱和肯定,并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年末,范成大受命出帅静江府,开始了他的南游之行。从杭州出发后二日就是除夕之夜,“发富阳。雪满千山,江色沈碧。夜,小霁。风急,寒甚。披使虏时所作棉袍,戴氊帽,作船头纵观,不胜清绝。”身披之前去国北征的寒衣,胸怀与亲友诀别的凄怆,除夕之夜,置身于寒江的扁舟上,范成大的心绪如无限夜色中的一点孤明。
漫长三个月的跋涉后,范成大抵达帅府桂林。静江府位于广西境内,盐商云集,盐是南宋政府高额税利的大头,但静江府的盐税,大部分被主管漕运的官员贪污了,以至于盐价大涨,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范成大上任后,一眼就看穿了这一流弊,马上上奏朝廷:“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他用铁腕手段严厉打击漕司强取豪夺之风,在确保政府税收的前提下,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获益。
当时的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一些山民经常闹事,官府常常疲于奔命。范成大把各个部族的首领约来,临之以威,抚之以恩,给他们每人一个政府任命的职位,然后让他们在遵纪守法的保证书上按下手印。他以民族团结为基本原则,铁腕与怀柔并用,把与“西南蛮”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和谐。范成大在广西主政4年,广西各蛮夷相处如一家人,这使他有功夫腾出精力,兴修水利,赈救灾荒,革除弊政,兴办文化,最终使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人们争相传诵的传奇。当范成大离开桂林时,他的僚属幕士一再为之饯行,一直送到湖南地界,范成大以一首《鹧鸪天》记下了这段情谊:“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他用湘妃泪洒斑竹典故,表现了离别时难以言状的痛苦。
范成大的第三次万里壮行,是他出任四川制置使任,这次天府之任是他主政一方、功成名就的愉快之旅。
早在范成大出道之初,在他擔任处州知州时,就通过做成五件事,即创立“率钱助役”的“义役法”,减免捐税,设立义仓,建造平政桥,修复通济堰等,把丽水那个烂摊子治理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人间乐土,朝廷还在全国推广他的施政经验。
担任四川制置使,是范成大外任中最大的一个职务,主管一个省的军政大事,也为他全面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提供了空间。当时四川与邻国边境线漫长,范成大仅仅以战兵五千,就解决了西南诸边的纷扰,击退吐蕃和奴儿结的联军入侵;在四川省内,则利用重赏分化等各种手段,清除了“通匪”的白水砦将王文才。形势稍微安定,范成大就以聚拢人心,各安本职的策略,引导川民恢复生产,迅速使四川成为经济繁荣的天府之国。
淳熙四年,范成大52岁,离开四川制置使任。当年5月底他从成都万里桥出发,10月进入吴郡(苏州)的盘门。和前两次怀着重重心事的旅行不一样,虽然与四川的同僚朋友分别不免伤感,但这一次的回乡之旅则充满“归去来兮”的喜悦和轻松。当范成大乘舟东下,在鄂州参加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中秋赏月宴会,曾经写下了《水调歌头》一词,记述他“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的心境:“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乘舟东下,鲈乡在望;举酒邀月,结伴沧洲。作者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自有一种人生的飘逸潇洒。
淳熙九年,范成大从副宰相的位置上退休,从此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特别是晚年他深入到农村生活中,体会着那份农时的乐趣,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像一长卷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宋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尤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首,更是成为传诵不绝的名篇。
“予生东吴,而北抚幽燕,南宅交广,西使岷峨之下,三方皆走万里,所至无不登览”。当一生的漂泊沉淀在他内心深处,便成为记忆中永恒的财富,也使得范成大有着其他文人所很少见的阔达与从容。范成大的词优美隽秀,或写湖山风水清赏之趣,或述农家田园闲适之情,既有婉约又有豪放特点。特别是当退居家乡石湖,范成大独自月下赏花,与友人小园浅酌,歌女的婉转而唱,村民的恬然自足,让他的身心得到了久违的欢畅,也让他的词显得更为清新婉丽,就如他的《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责任编辑 王海珍
当初秋的阳光温暖地洒在江南大地,辞官退隐的范成大伫足苏州横塘北端的枫桥之上,远望石湖之滨的青山绿水之间展翅翩飞的白鹭鸟,回首自己人生的三次万里壮行,一种自豪便油然而生:此生幸甚!
范成大的第一次万里壮行,是乾道六年的冒险使金,这也是他一生中心情最为复杂的一次远行。
范成大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在世时文名显著,母亲是大书法家蔡襄的女儿。自小就沉浸在墨翰飘香之中,范成大年少时已经崭露头角,13岁时便遍读经史,14岁做诗引来父亲挚友的一致喝采。
但是,父母过早地相继离去,把范成大兄妹几人孤零零地留在世上,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因无钱读书,他曾在寺院中借来经书苦读十余年,不仅学得一身的满腹诗书,还形成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更锤炼了他为人刚正不阿,且视死如归的男儿豪气。
南宋乾道六年,45岁的范成大受命出使金国。他作为“祈请使”的目的很简单,但使命很复杂:一是向金国索要沦陷的河南皇陵寝地,二是重商两国交换国书的礼仪。
此时距金灭北宋已40余年,南宋与金国划淮河为界,以“侄儿”的身份卑事金国。南宋想以“祈请”的方式收拾失去的河山与尊严,无疑于痴人说梦。朝中文武大臣都非常畏惧金人,不敢前往。时任右史侍讲的范成大挺身而出,抱着必死的决心出使金国。宋孝帝本人也清楚,此行凶多吉少,临行前他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宋孝宗在凄然之中,让范成大做好当苏武的心理准备。
在燕地,范成大夜深秉烛书写给金主的奏章,陈说使臣不应该跪拜受诏的事情。金主看了奏章便断然拒绝接受。范成大又一次进奏言说:“奏不达,归必死,宁死于此。”金主大怒,一气之下差点就杀掉范成大。后来被他一颗衷心感动,长叹说他的耿耿衷心可以激励两朝臣子,他的凛然风骨更是值得尊重,于是接受奏言。深秋十月,金主放他回南宋。范成大终不辱使命,全节而归,他的行为也受到了两国朝野的一致称颂。
这次使金,是一次艰险旅行,压抑,悲怆,而又满怀忠义豪情,在漫长的行程中,范成大既要面对凶险,又思念家乡,他的心情就像《秦楼月》中所抒发的那样:“楼阴缺。兰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那暗淡的灯光和哽咽的漏声,把离家远行的愁苦表现得十分真切,而人倦灯昏,始得暂眠片刻,梦魂忽到江南,陶醉在故乡的风景中,又让人顿觉人生无常。
范成大的第二次万里壮行,是乾道七年受命出帅静江府,这是他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南宅交广”之行。
出使归国,范成大得到满朝文武的尊重,更得到皇帝的厚爱和肯定,并升任中书舍人。乾道七年年末,范成大受命出帅静江府,开始了他的南游之行。从杭州出发后二日就是除夕之夜,“发富阳。雪满千山,江色沈碧。夜,小霁。风急,寒甚。披使虏时所作棉袍,戴氊帽,作船头纵观,不胜清绝。”身披之前去国北征的寒衣,胸怀与亲友诀别的凄怆,除夕之夜,置身于寒江的扁舟上,范成大的心绪如无限夜色中的一点孤明。
漫长三个月的跋涉后,范成大抵达帅府桂林。静江府位于广西境内,盐商云集,盐是南宋政府高额税利的大头,但静江府的盐税,大部分被主管漕运的官员贪污了,以至于盐价大涨,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范成大上任后,一眼就看穿了这一流弊,马上上奏朝廷:“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他用铁腕手段严厉打击漕司强取豪夺之风,在确保政府税收的前提下,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获益。
当时的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一些山民经常闹事,官府常常疲于奔命。范成大把各个部族的首领约来,临之以威,抚之以恩,给他们每人一个政府任命的职位,然后让他们在遵纪守法的保证书上按下手印。他以民族团结为基本原则,铁腕与怀柔并用,把与“西南蛮”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和谐。范成大在广西主政4年,广西各蛮夷相处如一家人,这使他有功夫腾出精力,兴修水利,赈救灾荒,革除弊政,兴办文化,最终使桂林山水甲天下成为人们争相传诵的传奇。当范成大离开桂林时,他的僚属幕士一再为之饯行,一直送到湖南地界,范成大以一首《鹧鸪天》记下了这段情谊:“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他用湘妃泪洒斑竹典故,表现了离别时难以言状的痛苦。
范成大的第三次万里壮行,是他出任四川制置使任,这次天府之任是他主政一方、功成名就的愉快之旅。
早在范成大出道之初,在他擔任处州知州时,就通过做成五件事,即创立“率钱助役”的“义役法”,减免捐税,设立义仓,建造平政桥,修复通济堰等,把丽水那个烂摊子治理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人间乐土,朝廷还在全国推广他的施政经验。
担任四川制置使,是范成大外任中最大的一个职务,主管一个省的军政大事,也为他全面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提供了空间。当时四川与邻国边境线漫长,范成大仅仅以战兵五千,就解决了西南诸边的纷扰,击退吐蕃和奴儿结的联军入侵;在四川省内,则利用重赏分化等各种手段,清除了“通匪”的白水砦将王文才。形势稍微安定,范成大就以聚拢人心,各安本职的策略,引导川民恢复生产,迅速使四川成为经济繁荣的天府之国。
淳熙四年,范成大52岁,离开四川制置使任。当年5月底他从成都万里桥出发,10月进入吴郡(苏州)的盘门。和前两次怀着重重心事的旅行不一样,虽然与四川的同僚朋友分别不免伤感,但这一次的回乡之旅则充满“归去来兮”的喜悦和轻松。当范成大乘舟东下,在鄂州参加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中秋赏月宴会,曾经写下了《水调歌头》一词,记述他“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的心境:“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乘舟东下,鲈乡在望;举酒邀月,结伴沧洲。作者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自有一种人生的飘逸潇洒。
淳熙九年,范成大从副宰相的位置上退休,从此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特别是晚年他深入到农村生活中,体会着那份农时的乐趣,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和《腊月村田乐府》,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像一长卷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宋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尤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首,更是成为传诵不绝的名篇。
“予生东吴,而北抚幽燕,南宅交广,西使岷峨之下,三方皆走万里,所至无不登览”。当一生的漂泊沉淀在他内心深处,便成为记忆中永恒的财富,也使得范成大有着其他文人所很少见的阔达与从容。范成大的词优美隽秀,或写湖山风水清赏之趣,或述农家田园闲适之情,既有婉约又有豪放特点。特别是当退居家乡石湖,范成大独自月下赏花,与友人小园浅酌,歌女的婉转而唱,村民的恬然自足,让他的身心得到了久违的欢畅,也让他的词显得更为清新婉丽,就如他的《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