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反映出专业特点和学校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机电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必须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适应机电专业发展的趋势,遵循教学规律和有关规定。近年来,我校机电专业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年调整教学计划,通过优化课程,调整知识结构,增加企业岗位技能,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拓展专业发展方向等举措,提高了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整体性和规范性,突出了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计划;适时调整;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60-01
专业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培养专门人才,进行教学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反映出专业特点和学校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校机电专业自2002年设立以来,几乎每年都要对教学计划作不同程度的调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进行,本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力度更大。2013级专业教学计划与2009级相比,被调整改动的专业课已近40%,这种以调整教学计划为“龙头”的专业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本专业被评为市级骨干专业,2013年,在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
一、调整的指导思想
隨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因而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也是适时的。这种适时的调整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机电人才需求具有预测性。
1、培养目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技能的教育,也是就业教育、终身教育。技能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就业,因此,设置专业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能否适应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时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何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三字上下功夫。首先在制定计划时应有一定的实用性,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2009年为了丰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的需要,我校将《维修电工》和《车工》纳入专业课程设置当中,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取证联系更加紧密,体现其实用性。
另外修订的新的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的衔接前提下,在执行新的计划过程中,进行一些新的调整也是相当必要的。例如,在2009年,将《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调整为《PLC控制技术》,舍去“电器”部分,因为该部分内容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已有讲授,既避免了教学内容重复,同时又突出了主干课程的重要性。
2、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相对接
在教职成[2010]9号文件《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的指导下,建立以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时跟踪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结合我校机电专业建设和企业需要,2011年,取消《机床夹具设计》,增设《变频调速》,并在教学改革中将本专业课程设置调整为电类专门化和机类专门化两个方向,突出学生就业岗位群。2012年,通过企业调研,取消《维修电工技能》的理论课程设置,将“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的考核、鉴定工作纳入到教学实训周实施,提升学生岗位知识的实操性,以满足企业需求。
3、知识结构与学生发展相关联
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别,为了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保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课程的前提下,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关的课程在计划中应突现出来,并合理修改计划中的选修课(拓展课程),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允许学生选修其它课程。
二、调整的方法、内容
专业计划的调整应有计划性、组织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在教务处的统一部署下,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课程开发,优化课程设置,并充分发挥教研室和专业教研组的作用。
1、以企业调研为依据
在修订新一轮教学计划前,反复进行企业调研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调研的项目:一是对毕业生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动手能力等进行追踪问卷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就人才的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人事部门就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发展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就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
2、以去陈求新为前提
“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课程内容,“新”是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未来发展的“四新”内容,即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比如针对未来用人市场的走向,在机电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我校开设了《工厂变配电技术》、《变频调速》、《安全用电》等新内容。而对原计划中的《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测量》等课程中不适用的内容进行了大幅的删减或调整。
三、调整的后续举措
为使教学计划能顺利地执行,当计划制定、调整后,需完成以下工作。
1、教学大纲(包括实习大纲)的修改
由于课时进行了调整,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因此原有的大纲与新的计划不配套。在进行大纲修改时,一是要注意课时的吻合,即计划课时与大纲课时应一致;二是要把握课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删除不适用的内容,注重应知应会,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
2、实验实训的准备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会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购置新的实训设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有的课程比原计划增加了一些实验实训环节,那么,在课程教学之前,应完成实验实训室的筹建工作和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工作,积极为修改后新计划的实施创造好必备的条件。比如,为适应企业的发展,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增建“电气安装与维修”、“机床电路检修”、“低压供配电”三个实训室,购置了叉车和部分调速设备。为了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和实训教学效果,在新教学计划执行前,应完成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和校本教材的编写。
3、师资队伍的培养
修改后的计划中,新增了“四新”内容。由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滞后,会涉及到教师力量不足问题,因此在新计划相关内容执行之前,应作好师资力量的准备工作。通过企业实践、专业培训、进厂顶岗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聘请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教育教学一线工作,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进行多方位的教学交流和工作观摩,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引入到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适时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专业建设的需要。只要我们面对市场、开拓进取,注重改革和创新,重视专业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 “学习一技之长,工作一步到位”,职业技术学校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刘哲,对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1期,29-30.
[2] 张照余,关于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思考与实践,215021.
[关键词]机电专业;教学计划;适时调整;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60-01
专业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培养专门人才,进行教学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反映出专业特点和学校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校机电专业自2002年设立以来,几乎每年都要对教学计划作不同程度的调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进行,本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力度更大。2013级专业教学计划与2009级相比,被调整改动的专业课已近40%,这种以调整教学计划为“龙头”的专业改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本专业被评为市级骨干专业,2013年,在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
一、调整的指导思想
隨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因而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也是适时的。这种适时的调整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机电人才需求具有预测性。
1、培养目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技能的教育,也是就业教育、终身教育。技能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就业,因此,设置专业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能否适应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时期,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何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三字上下功夫。首先在制定计划时应有一定的实用性,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2009年为了丰富机电专业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的需要,我校将《维修电工》和《车工》纳入专业课程设置当中,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取证联系更加紧密,体现其实用性。
另外修订的新的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的衔接前提下,在执行新的计划过程中,进行一些新的调整也是相当必要的。例如,在2009年,将《电器及PLC控制技术》调整为《PLC控制技术》,舍去“电器”部分,因为该部分内容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已有讲授,既避免了教学内容重复,同时又突出了主干课程的重要性。
2、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相对接
在教职成[2010]9号文件《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提出:“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的指导下,建立以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时跟踪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结合我校机电专业建设和企业需要,2011年,取消《机床夹具设计》,增设《变频调速》,并在教学改革中将本专业课程设置调整为电类专门化和机类专门化两个方向,突出学生就业岗位群。2012年,通过企业调研,取消《维修电工技能》的理论课程设置,将“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的考核、鉴定工作纳入到教学实训周实施,提升学生岗位知识的实操性,以满足企业需求。
3、知识结构与学生发展相关联
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别,为了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保证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干课程的前提下,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关的课程在计划中应突现出来,并合理修改计划中的选修课(拓展课程),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允许学生选修其它课程。
二、调整的方法、内容
专业计划的调整应有计划性、组织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在教务处的统一部署下,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课程开发,优化课程设置,并充分发挥教研室和专业教研组的作用。
1、以企业调研为依据
在修订新一轮教学计划前,反复进行企业调研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调研的项目:一是对毕业生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动手能力等进行追踪问卷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就人才的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人事部门就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发展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就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
2、以去陈求新为前提
“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课程内容,“新”是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未来发展的“四新”内容,即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比如针对未来用人市场的走向,在机电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我校开设了《工厂变配电技术》、《变频调速》、《安全用电》等新内容。而对原计划中的《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测量》等课程中不适用的内容进行了大幅的删减或调整。
三、调整的后续举措
为使教学计划能顺利地执行,当计划制定、调整后,需完成以下工作。
1、教学大纲(包括实习大纲)的修改
由于课时进行了调整,课程进行了整合,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因此原有的大纲与新的计划不配套。在进行大纲修改时,一是要注意课时的吻合,即计划课时与大纲课时应一致;二是要把握课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删除不适用的内容,注重应知应会,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
2、实验实训的准备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会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购置新的实训设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有的课程比原计划增加了一些实验实训环节,那么,在课程教学之前,应完成实验实训室的筹建工作和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工作,积极为修改后新计划的实施创造好必备的条件。比如,为适应企业的发展,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增建“电气安装与维修”、“机床电路检修”、“低压供配电”三个实训室,购置了叉车和部分调速设备。为了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和实训教学效果,在新教学计划执行前,应完成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和校本教材的编写。
3、师资队伍的培养
修改后的计划中,新增了“四新”内容。由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滞后,会涉及到教师力量不足问题,因此在新计划相关内容执行之前,应作好师资力量的准备工作。通过企业实践、专业培训、进厂顶岗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聘请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教育教学一线工作,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进行多方位的教学交流和工作观摩,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引入到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适时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专业建设的需要。只要我们面对市场、开拓进取,注重改革和创新,重视专业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 “学习一技之长,工作一步到位”,职业技术学校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 刘哲,对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1期,29-30.
[2] 张照余,关于苏州大学档案学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思考与实践,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