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自我升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阅读的意义,通常有“阅读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等鼓舞人心话语,而“生命的宽度”的拓展,也就标志着“自我”的升华。青少年学生正值快速成长和成熟的人生重要阶段,通过各种有益的阅读活动不断充实和提升自我,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意义重大。这里的“阅读活动”指的是除了阅读语文等学科的教科书,更多的还需要坚持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书籍、网络等文本和非文本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阅读视野更加开阔、阅读内容更加丰富、阅读收获更加丰厚、阅读效果更加理想。
  余秋雨先生曾这样告诫青少年学生:“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最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阅读的程序主要由自己的生命线索来连接,而细若游丝的生命线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打理和维护的。这一切,都有可能被热闹所毁损。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即使有点肤浅的感受也不具备向外传播的价值。在同学间高谈阔论易生意气,而一有意气就会坠入片面,肤浅变得更加肤浅。”余先生特别强调,阅读需要用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阅读也需要“由自己的生命线索来连接”,在“热闹”异常的当今社会生活中,那“细若游丝的生命线索”可能被淹没或涨断的,因而也需要“小心翼翼地打理和维护”。这里的“小心翼翼”说得多么语重心长,因为一不小心连结“阅读程序”的“生命线索”就会被扯断,阅读便远离我们的生命内涵飘飞而去了,我们便会失去以阅读活动来提升自我的良机。
  至于青少年学生“即使有点肤浅的感受也不具备向外传播的价值”的善意提醒,其含意跟阅读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等几乎等同,只是语气率直了点,但忠言逆耳,说得非常中肯而且一点也不含糊,少一些“高谈阔论”就少生出一些“意气”,也就可以避免过于“自我”的浮躁、“片面”和“肤浅”,而少了这些阅读的负面效应,自然能够多达成一些“升华自我”的阅读意义了。可见这种“告诫”是从“反面”堵截可能出现的失误,或许要比通常的正面“教诲”有价值得多。因此,余秋雨先生还进一步强调:“就像看完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一个善于吸收的观众,总喜欢独个儿静静地走一会,慢慢体味着一个个镜头、一句句台词,咀嚼着艺术家埋藏其间的良苦用心,而不会像有些青年那样,还没有出电影院的门就热烈谈论开来了。在很多情况下,青年人竞争式的谈论很可能是一种耗散,面对越是精深雅致的作品越可能是这样。”阅读就像观看“感人至深的电影”,“体味”和“咀嚼”显得十分必要,唯其如此,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把握艺术家(作家)“埋藏其间的良苦用心”,才能更加有效地通过阅读体现“升华自我”的意义。当然,笔者并不认为“竞争式的谈论”就一定影响阅读理解和阅读接受,也不反对青少年“谈论”甚至“争论”自己阅读过的文本的思想观点、内容情节等,因为任何形式本身没有什么是非可言,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利用形式服务于内容。“观点越辩越明”,阅读之后同学之间“竞争式的谈论”是一种宽松自由的沙龙式“亚学术”氛围,以观点的直接碰撞、思维的彼此交锋和言辞的对流激活,不但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够将各自阅读到的信息(内容)很快地聚合汇拢起来,以便参与“谈论”者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拓展和丰富“自我”。例如阅读了《孔乙己》这篇小说,同学们就小说的主题思想、社会背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情感意蕴、艺术手法等“谈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进行交流和争论,可以加深阅读理解,体现阅读创意,张扬阅读个性,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图式,也是达成“升华自我”的重要途径。
  笔者以为,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个体阅读行为而言,尽管也懂得阅读具有“升华自我”的意义,但在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阅读至尊地位早就崩坍,读书早已不像科举时代那样是让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唯一通道,人们可以选择的体现生命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非常之多,而且其他的一些方式几乎都要比“读书”来得简便而快捷,因而倘要有意识追求“升华自我”这一阅读意义的现代人(包括青少年学生)似乎并不多,更多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慢慢实现的。然而,现代社会缺少将“升华自我”作为阅读目标追求的阅读个体,不等于宣告这种阅读追求的彻底无效。在笔者看来,只要是能够坚持“升华自我”这种阅读行为的个体,尤其是在校的众多青少年学生,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成阅读目标的,也许还会比过去更加容易一些,因为现在的阅读条件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优越得多,各种阅读资料应有尽有。我们之所以着重突出这样的阅读理念,主要是在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参与青少年学生阅读指导中,笔者充分意识到,“升华自我”属于自身整体素质的打造,是崇高的精神家园建构和美化,也是不可推卸的伟大人生使命,对人的全面发展而言,意义十分重大。作为耕耘在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认真阅读,努力阅读,有效阅读,切实用阅读“拓展生命的宽度”,逐渐实现“升华自我”的阅读目标。
  依据科学发展观,“人定胜天”虽然目前还是遥远的梦,但在将来不是没有可能;而“事在人为”的说法旨在倡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可以接受的,尽管不是说“人为”了,“事”就一定能办成,而是说“事”必须靠“人”去“为”才有可能成功。借助阅读“升华自我”也一样得“人为”,即有意识地踏实努力地去追求,而不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听天由命,否则“自我”的“升华”效果和抵达程度均将受明显影响。根据笔者的阅读体验,真正的阅读其本质是一种“颠覆”自我又“重构”自我的复杂运动,假如的确存在青少年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之后,“自我”还是原先的“自我”,没有丝毫的变化的现象,那么耗时费力的阅读活动就没有多少意义了。然而这种大胆“假设”如同欲太阳升起在西方一样,根本不可能成立,换言之,可以改变人生的阅读是必然能改变自我的,只是这种“改变”的功效和程度无法整齐划一的机械估算罢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难以精确“量化”“升华自我”的阅读意义,阅读的此种意义显得既模糊又朦胧,同时也缺乏对此的专门研究和认定,偶有片言只语论及,也只是类似于“影视插花”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内容,导致广大青少年学生未能树立以阅读“升华自我”的明确意识,阅读行为多少有点随意和盲目。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以拙文讨论“升华自我”的阅读意义,目的就在于呼吁广大语文教学同仁,能够充分认识这种阅读意义的客观存在和有关阅读活动的行之有效,并继续加大指导力度,引导青少年学生为“升华自我”而愉快阅读。
  作者单位:湖北建始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议论文应用细节说话,用细节论证。如果议论文的材料不能落实到准确的细节层面,全文想达到规范议论文的档次是不可能的;如果材料不能落实到生动且准确的层面,全文想达到精彩漂亮的档次也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切全取决于对命题内涵、论点内容的演绎效果。  【关键词】议论文 论据 细节    提及议论文,我们喜欢用那句“用事实说话”,其实“事实”的本质乃是人物、故事或现象的细节。这个“细节”准不准、好不好、
佩弦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毋庸置疑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中学教材里一篇经久不衰的名篇。但教参及众多解读者对文章情感脉络解读趋于简单化,皆认为是从不宁静到寻求宁静,获得短暂宁静,尔后又回归现实,其间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笔者认为,作者沿着荷塘获得的喜悦是断断续续的,处于悲愁与喜悦的不断斗争中,悲愁与喜悦也就交替呈现,行文中常见作者努力挣扎的痕迹。  要把握这种情感,首先要准确解读文眼“这几天心
【摘要】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要想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可以走从精雕细琢清词丽句、创作积累优美文段到使用一种诗化结构模式(即“起、承、转、合”式)连缀成篇的路子。  【关键词】作文教学升格训练结构优化    我想,任何一位中学生要写一篇有点“样子”的作文,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写出一篇优秀作文,即要让自己的一般作文“升格”为“优秀作文”,就不是那么有把握了。这里推介一种方法,或许对你
【摘 要】在鲁迅散文的阅读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其文章的思想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高度的赞扬和重视,而其文章的时政性却少有人发现和挖掘,作为鲁迅散文的一体两面,不了解时政性就必然无法理解鲁迅文章深刻的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个问题也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进而成为困扰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本文通过《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结合相关材料,透过时政性分析思想性,点明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郭春伟  肖像描写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  第一、要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人海茫茫,但在这众多的人中,你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你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写小说,刻画人物,就要留心观察这些不同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每年高考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都会推出一批优秀作文,江苏也是这样,目的是通过优秀作文对作文题目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解读,启发并引领高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向“优秀”靠近。以前,我常以为这些优秀作文是万里挑一,对普通学生来说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可是通过参加高考阅卷,并审阅了不少发表出来的优秀作文后,我的看法逐渐改变,认为自己的一些学生写的作文也很优秀,很多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作文让自己的作文水
传统的《六国论》的教学侧重于在对文章结构的清晰解析过程中,领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容易专注于文章的结构,并被众多的文言实、虚词所牵引,进而丧失掉思维的品质,难以获得思维的快乐,对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止步于初步的感知,无法引起深深的共鸣。因而,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生成智慧,进而对作者的处境感同身受,从内心的深处感受苏洵的拳拳爱国之情。  战国时
新课标提出了新课程教学中要落实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高考备考中如何以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习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高雅的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符合时代主流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要以处理好六种关系为突破口:教材、考纲与学生的关系;精讲与精练的关系;课本与专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要把教育的价值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建立起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绿洲,同时也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沃土。为此,我们要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精彩而高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高效课堂应体现“三高”、落实“三讲三不讲”,教师要每日坚持“三”反思。  一、落实“三讲三不讲”——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讲是指: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
在当今的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时代隔膜感与日俱增,古典诗歌被神秘化了、隔膜化了,他们或敬而远之、或浅尝辄止,他们面对诗歌鉴赏这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索然寡味。要改变这种困境,语文老师平常在古典诗歌鉴赏课堂上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探究古典诗歌鉴赏的路径:  一、诵读感知以触动心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典诗歌讲究音韵声律的特性,注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