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与在高校精神健康人格和文化的建设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严重,主要表现为适应,情绪,学习,行为,人格等共同心理问题的存在;音乐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其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独特功能优势的价值,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150-01
根据我国音乐教育当前阶段的目标:引导学生以良好态度去学习音乐,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念;提升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将学生培养成音乐家并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其目的是向全体学生,以音乐特殊的形式将学生培养成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青年,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的德育目标。
一、音乐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可以塑造学生的心灵,人们对音乐的感性表现形式受教育环境、年龄阶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随着学生生理上的成长发育,心理上也产生了由量到质的渐变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青初期的学生其神经系统较为兴奋,思维上非常活跃且精力旺盛,但是具有较强逆的反心理。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要明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恰当,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们推荐能体现出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涵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1.2、选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洗,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实质是感性的审美教育,具备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征。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一种主观性趣,是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去选择教育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一种期望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差异性将更加突出。为此,教师对于学生要采取因材施教,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
1.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教师的自身品格与思想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师要将提高自身的修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合理的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强烈的责任感是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所必备的,教师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积极地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的过程不再枯燥,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二、音乐教育为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
2.1、自我激励,面对挫折。
高昂的乐曲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通过强烈的节奏将人带入情绪的激动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体会其中的意境。学生在学习乐器或声乐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恒心和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学生在学习钢琴是,需要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的过程中,坚定的意志力是学好的关键。所以,音乐教育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勇敢的去面对困难与挫折,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促使学生在青春期时期在内心保持强烈的奋斗欲望与学习动力。
2.2、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
感性化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无法替代的优势,以听觉去感受情感的表达。在教学期间,要充分发挥音乐的优势,教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对乐曲细细欣赏和认真体会。在音乐的世界中,将学生与音乐的积极情绪完美结合,让学生深入到乐曲的情感世界中去。使学生的身心在高雅的音乐艺术熏陶下得以升华,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妥善的调节好学生的情绪波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出他们的积极情绪情绪,还可以削弱乃至消除学生心里的的负面情绪,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疏导,使学生脱离不良情绪的困扰,培养学生的沉着涵养与质朴的品格,开阔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可以从多角度去看问题,让学生可以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波动。
2.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音乐是一种没有界限的艺术。它用自身独特的魅力来影响着人类的灵魂。音乐以它独特的方式在人类青少年阶段的人生价值观成型的过程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团体音乐活动中,例如在团体大合唱中,明确的大局观是每一位合唱队员所必备的素质,合唱的过程中要以突出主旋律为重。非主旋律的合唱队员还要具备为团体奉献的牺牲精神。在团体的音乐活动中充斥着互相配合,为团队奉献的团队意识,良好的精神氛围使得参见音乐活动的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互相谦让、主动配合的宽容精神和强烈的团队荣誉感,高度升华了学生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
三、结语
只有德才兼备、品格高尚的学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优秀学生,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出这种学生,为此广大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期间,要通过积极的态度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将音乐中的潜在价值充分的表达出来,以过音乐教育为中学生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通过音乐的魅力,推动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进而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全一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150-01
根据我国音乐教育当前阶段的目标:引导学生以良好态度去学习音乐,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念;提升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将学生培养成音乐家并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其目的是向全体学生,以音乐特殊的形式将学生培养成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青年,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的德育目标。
一、音乐教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可以塑造学生的心灵,人们对音乐的感性表现形式受教育环境、年龄阶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随着学生生理上的成长发育,心理上也产生了由量到质的渐变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青初期的学生其神经系统较为兴奋,思维上非常活跃且精力旺盛,但是具有较强逆的反心理。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要明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恰当,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们推荐能体现出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涵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1.2、选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學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洗,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实质是感性的审美教育,具备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征。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一种主观性趣,是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去选择教育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一种期望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差异性将更加突出。为此,教师对于学生要采取因材施教,通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
1.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教师的自身品格与思想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师要将提高自身的修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合理的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强烈的责任感是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所必备的,教师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积极地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的过程不再枯燥,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二、音乐教育为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
2.1、自我激励,面对挫折。
高昂的乐曲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通过强烈的节奏将人带入情绪的激动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来体会其中的意境。学生在学习乐器或声乐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恒心和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学生在学习钢琴是,需要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的过程中,坚定的意志力是学好的关键。所以,音乐教育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勇敢的去面对困难与挫折,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促使学生在青春期时期在内心保持强烈的奋斗欲望与学习动力。
2.2、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
感性化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无法替代的优势,以听觉去感受情感的表达。在教学期间,要充分发挥音乐的优势,教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对乐曲细细欣赏和认真体会。在音乐的世界中,将学生与音乐的积极情绪完美结合,让学生深入到乐曲的情感世界中去。使学生的身心在高雅的音乐艺术熏陶下得以升华,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妥善的调节好学生的情绪波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出他们的积极情绪情绪,还可以削弱乃至消除学生心里的的负面情绪,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疏导,使学生脱离不良情绪的困扰,培养学生的沉着涵养与质朴的品格,开阔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可以从多角度去看问题,让学生可以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波动。
2.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音乐是一种没有界限的艺术。它用自身独特的魅力来影响着人类的灵魂。音乐以它独特的方式在人类青少年阶段的人生价值观成型的过程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团体音乐活动中,例如在团体大合唱中,明确的大局观是每一位合唱队员所必备的素质,合唱的过程中要以突出主旋律为重。非主旋律的合唱队员还要具备为团体奉献的牺牲精神。在团体的音乐活动中充斥着互相配合,为团队奉献的团队意识,良好的精神氛围使得参见音乐活动的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互相谦让、主动配合的宽容精神和强烈的团队荣誉感,高度升华了学生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
三、结语
只有德才兼备、品格高尚的学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优秀学生,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出这种学生,为此广大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期间,要通过积极的态度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将音乐中的潜在价值充分的表达出来,以过音乐教育为中学生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通过音乐的魅力,推动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进而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全一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