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何来?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高三学生作文习作和高一、高二时相比都已实现从“无话可说”到“文题相合”的提升,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成功。但同时高三作文习作中又存在相当多的“差不多”甚至“千人一面”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高三作文教学实践,从学生心理和高考实际出发,探讨从“自我”“生命”“生活”“快乐”等层面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三作文;相似;解决途径;自我
  “千人一面”的说法可能是夸张了点,但每到作文阅卷,面对大量的观点相似、举例相同的“差不多”作文的情况却是确实存在的。高三密集地素材积累、方法训练的确改变了学生原本“无米可炊”的写作困境,但却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在作文时常缺少独立的思考,常常只会挪用他人观点,所以难以深入分析;议论文进行例证时大量堆砌热点素材,不会取舍,更缺少针对观点的分析。这些“差不多”作文看似分数不低,但却已经丧失了写作的实质。进而,对这些丧失了“我”的作文的写作也就逐渐消磨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写作心态层面寻找解决方法,也应该回归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的要求层面寻找解决途径。明确任何文本的创作只有是独特的、自我的才能是鲜活的、优秀的。把握学生的写作心理,从根本上调动起写作的激情。而这些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和创新”“审美鉴赏和创作”层面的要求也是吻合的。
  下面我以自己的高三作文教学实践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
  一、遵循“自我”原则,形成生命意识
  “自我”是被最广泛运用于非心理学范畴的一个词。它强调主体的独立、独特。这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层面提出的“思维发展和提升”的“批判性”“独创性”要求。它也强调通过训练来实现对现实原则的服从。这也符合高三作文教学实际受到高考约束,不回避高考出题动向的实际。
  但为什么心理学中明明谈到要通过反复训练来构建“自我”,可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却会出现学生习作“差不多”现象呢?反思后发现:第一,过度的模仿丢失了自我。传统作文考后评讲,师生都会对范文特别重视。原本学习“高分”并没有问题,但过度强调就会使得很多学生寄希望于照搬“高分经典”或盲目模仿。而这种模仿又往往只着眼于布局、字句等表面现象,有皮无骨。第二,不少教师好心地为学生搜集的写作素材,本意是开阔学生视野,却常常把所有人都关进了狭窄的房间,使得大家都只看到相同的风景。
  应付式、功利式的作文心态和训练目的,当然只能孕育出“千人一面”的作品。我们不如改变“题目——写作——阅卷——评价”的传统高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写作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习作中“我在何处”,进而独立孕育出作文里的“我”。
  例如:南京市2021届高三一模作文关于“獻出一臂之力,造就幸福生活”的考后指导过程。学生在自我分析、相互质疑后发现如下值得思考的地方。(一)作文只称赞材料照片中感人场景,却无“我”的思考。(二)回顾、赞美抗疫人员,鼓励人人献出一臂之力,可与“我”何关没写。(三)“我”究竟是以什么身份在进行交流,难道只要写一句“我辈青年”就是有了“自我意识”,至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发现“无我”方面是很准确和全面的。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一名青年学生,属于“我”的一臂之力应该定位于什么。再进一步添加、改进考场文本。同时,课后的延伸性材料搜集也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呈现:从“90后网格员”“最美青年志愿者”“贩卖焦虑的年轻人”等主题入手搜集。对年轻人对社会的贡献、年轻人在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和自我定位等再次进行了思考。
  其实,培养学生建立写作中的“生命意识”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的生命体验都是可贵的,每个人真实的内心情感都是写作中最珍贵的原料。写作是属于自我的独特生命体验,“自我”永远是写作的核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指导他们在反思中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并将其带入作文写作。同时,也要保护学生一些独特的,乃至偏激的感受,并帮助他们取舍。只有“从我出发,从心出发”去激发学生的才情,才能帮助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立足“现实”原则,形成生活意识
  可能有人会说,高三的作文教学是受分数支配的,随心的“我”有何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明确两个问题。
  其一,“自我”在心理学上本就强调通过训练来实现对现实原则的服从。所以,直面高考、遵循考试规则并不是丧失自我。我们就必须通过写作训练来使得文章合乎高考要求并没有错。同时,回归《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的课程目标层面,也会发现其提出的“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目标指向。所以“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任何人都需要在社会的大熔炉中锻造。
  其二,“我”和生活紧密联系。我们的个性、自我也都是在紧密的体验了生活,思考了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关系后才能建立的。有了“我”的意识才能更好地看到生活的细节,更好地反思青年和时代的关系;而只有着眼于真实的当代生活,才能更好地对“我”进行思考。
  同时,观察2020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走向,北京卷从“北斗”思考、全国卷“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浙江卷“人生预期和现实”等,就会发现所有的作文命题都在引导考生思考自我、生活、时代三者间的关系。
  所以,将立足于时代的“生活意识”引入高三作文教学十分必要。这也是让学生写作成为“有源活水”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例话〉序》写到:“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只有关注生活,植根在生活里我们的文章才能在自我意识方面得到深化。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整理热点素材,更要着重引导学生透过素材去真正关注社会生活,思考自己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例如:学生在理解了“三牛精神”的素材后,自主拓展“三牛精神”具体体现的事例。将个人事例和普遍的社会现象相结合,明确“三牛精神”和青年之间的关系。再如,在南通市高三一模试卷作文“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和创新”的作文练习后,学生将“传统和创新”这两个关键词带入现今的“互联网时代”,立足现实生活中对“国潮现象”“流量现象”“传统在综艺中的新生”“传统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思考。进而也在从具体现象的分析中探讨“青年人面对这样的传统和创新”所处的位置、责任、迷惑等。   这种根植于“现实”原则的作文思考将逐步引导学生摆脱无病呻吟的“伪情感”,而从“生活意识”出发对“自我”、时代的思考也会逐步引导学生写出真正属于“我”的真作文。
  三、回归“快乐”原则,形成创作意识
  一份针对我校高三某理科班的问卷显示,全班48名学生对写作课感兴趣的只有6人,无所谓的4人,表示不喜欢的高达38人。可矛盾的是,学生很热衷于“网络写作”。在博客、微博、甚至QQ签名、朋友圈等平台上,他们创作欲望强,文本逻辑清楚,语言精当。可见,消极写作是高三作文丢掉“我”的核心原因。那么,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否坚持立足“快乐”原则,关系到能否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那么快乐从何而来?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探究:
  其一,点评中的快乐。在传统的高三作文评价中,我们从习惯于讲解优秀作文或者是高分作文。这种和“优秀”作文“对标找差”式的教学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问题,但也会让很多写作方面不优秀的学生产生巨大的无力感。而且如果是完全由教师分析、教师指出学生问题的方式构成的,则往往会导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写就废”的局面。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参与不足,思考不足,以教师意识为意识,以模仿代替了自我思考。如果学生长期在这种简单机械甚至投机的心态的写作意识支配下进行写作就极容易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失分现象。其实在评价的初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广泛地阅读,点评同学作文,尤其可以点评多篇和自己分数相近的作文。在这样的相近文本的对比和分析中,他们更易发现思维中的共性问题,也更易发现语言差异对作文分数的影响。因为相近,更好理解;也因为有分数差,利于学生反思差异产生原因,寻找提升自我的途径。互评后,教师再参与到某个互评小组的作文指导中。指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上升到理论、方法层面。学生在点评中可以更好地获得成功感,进而促进自我写作提升,这比传统中教师反复强调重点的效果更好。
  其二,自主提升中的快乐。素材的搜集、归纳,使用也好;优秀作文的对照、反思也好;同学之间的互评、总结也好都不应该是一次作文教学的终点,而只是下一次思考的起点。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针对学生个体追踪式的教学形式。而这种“追踪”不仅仅是教师指导,更应该是在教师针对学生个性计划下的学生自主提升。自主提升的过程不仅仅有利于提升作文能力,也有利于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利于综合素养的形成。例如:在针对“三牛精神”的素材学习使用后,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次素材使用为出发点,以解决本次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方向,在反复思考、练习中实现“素材——说理——素材”的循环式前进。在这样的循环中,学生会进一步明确思维中长期存在的合理点、不合理点甚至是盲点。从而实现议论类写作中,素材和说理互促的学习养成点。
  这种循环也可以立足于现代化的媒介和手段。例如:在实践中有小组就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有小组选择立足于“微博热搜”“大V”公众号等。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发帖”“回帖”方式,训练学生立论、驳论;或采用论坛模式,将命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投票来决定写作题目。在这种类似游戏式的模式下,逐步解决其写作心理障碍,以乐趣为基礎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以上文字也只是我的浅陋想法。但我认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相信:写作是个体回归生命本源,剖析灵魂的过程,是唤醒内在自我意识,对道德、尊严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善值得我们不断尝试,以期在不断地探索中走出更加光明的写作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谢亚仙.学生写作心理调试的实践与思考[J].文学教育,2009(11).
  [2]丁文华.生命视角下普通高中语文写作探究[D].苏州大学,2017.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应该注重教学方案的优化,制订针对性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其中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实现教学创新,教师应该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能够适当的优化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中数学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实际教学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期刊
摘 要:新高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在整个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情,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素质的提高。而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具体化、考核方式的科学化。本文主要研究新高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新高考;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新一轮的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后高中英语教材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即教材难度不断增加,教材内容多,且课时紧张;词汇量明显增加,知识面更宽;知识程度不断加深,语言理解难度较大。当前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侧重点不同,应试教育色彩严重;教师定位不清晰,过于注重生本等问题。为此,在学生英语思维训练中教师应遵循及时性、循序性、完整性原则。在教学中可从创设情境,
期刊
摘 要:分层教学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分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课外辅导,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使学生学习水平能得到有效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分层教育理念的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充分展示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分层教育理念;高中生物教学;运用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历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于历史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加上我国科学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映入教师和学生的眼帘,其中“翻转课堂”在实施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大家的青睐和喜爱,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优势和长处,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历史课堂有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从而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英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英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先从英语阅读入手。阅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但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学校较为注重成绩,会忽略英语阅读方面的教育,教师在阅读上的教
期刊
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善于调整自身教学思路,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在为学生构建高效地理学习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彰显其高阶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目标定位、氛围创设、水平分级、实践探究以及问题解决五个方面论述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利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
期刊
摘 要:2017年课标正式提出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概念,“科学观念与科学思维”成为高中物理课堂的主要培养素养,只有通过深度学习才能形成科学观念与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达成这两个维度。至此,高中物理课堂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标准,如何连续有效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观念与思维,是现代教师最先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高中物理的课堂学习也需要一
期刊
摘 要:对中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中学语文课堂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影响因素的探究,完善语文课堂教学指导方案,实现中学教育阶段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目的,为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教育体系的完善及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构建高效的课程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今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利用“目标精准,分层合作”的模式进行数学教学,是遵循“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性”“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原则,充分有效地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素养和数学的综合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分层合作模式作为新时期应运而生的教学活动组织模式,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都有深刻影响。因此,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