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改变传统“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教学模式,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入手,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被动接受的求知方式,改变为主动求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兴趣 主动 学法
读了好些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文章,听了好些同仁对文言文教学的看法,普遍的感受是:教学文言文就像在走蜀道,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不少教师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而让自己的教学方式禁锢起来,不敢放开手脚,课堂上教师“字字落实,句句串讲”,教法僵化,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失去了自主求知的兴趣。如何打破这种局面,从事20多年初中教学的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过去,我也常常忽略了读得重要性,觉得自己讲懂给学生听就可以了,读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在一次无意中的尝试中,改变了我这种想法。在教学《与妻书》时,我在网上搜索到了这篇文章改编过的朗读视频,那是林觉民与他妻子灵魂的对话,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于是,灵机一动,改变了我一贯的教法。我在上这篇文章时,先对林觉民及林觉民为什么写这封信给他妻子做了简要介绍后,就播放搜索到的视频。我发现,孩子们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唏嘘,竟至低声抽噎。听完以后,便让他们写感受,从他们的感悟中,可以知道他们不仅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而且对这篇文章表达的情感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来我对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品味词句,在读中领悟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现在在课堂教学中,“读”常常贯穿课堂各个环节的。
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作为承载实现课程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这样不仅能激活课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求知欲。比如布置预习时,如果下达的任务就是预习某篇课文,或简单习惯性的提出一些要求,预习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我在上《醉翁亭记》的时候,曾经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任务:读完这篇文章后,请给这篇文章配上一幅画,并说说你配这幅画的理由。没有想到,第二天的语文课堂,学生给我制造了大大的惊喜。学生做的画精彩纷呈,有些同学画的是琅琊山的全景,有的同学画的是滁人游玩的欢乐场景,有些同学画的是众人饮酒太守独醉的画面……总之,文中描写的每个画面几乎都有呈现。
传授学生文言文基础、规律性知识:
初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将一些文言文基础、规律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规律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语文版七上的第一篇文言文是《论语六则》,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了“而”和“之”这两个虚词,我的做法是,先告诉学生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有哪些,并让学生做好笔记。然后结合本文的句子,与学生探讨,帮助他们对这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出判断。此后,学生在学习新的篇目,再遇到这两个虚词的时候,就让他们回忆这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大体有哪一些,然后再让学生做判断,判断正确的,学生会欢呼雀跃;即使不对,听完同学的解析,也会恍然大悟。
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方法,主要通过文下的注解帮助完成。文下注解没有的,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理解猜测,或是借助工具书来解决。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也把握不了的,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疏通了字词,而且还理解了文意,学生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到了知识。
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很多,诸如保留、增减、替换、调整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弄懂大意,规范语言。学生对照文下注解,借助工具书,将单音节变为双音节,联系语言环境,完整连贯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当然,遇到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倒装句,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翻译时就要作适当的调整。教给方法后,在课堂上就要通过训练巩固。通常的做法是,每篇文章,选取需要重点翻译的句子,让学生翻译,同学或老师点评,长期训练,学生就会掌握翻译的要领了。
教会学生分类归纳整理。归纳分类整理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整理的过程也是一次再理解加深记忆的过程。这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为此,我常将这个任务当做一项作业完成。一般而言,每学完一个单元,要求学生对那些有特殊含义和有规律性用法的文言词语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常见的虚词、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不同的字、活用的字词等等,平时经常翻阅,对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就会烂熟于心,这对学习新的文章或课外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肯下功夫,自己智慧的火花必能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我们的语文课堂,不管是上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必会精彩纷呈。(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新龙)
读了好些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文章,听了好些同仁对文言文教学的看法,普遍的感受是:教学文言文就像在走蜀道,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不少教师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而让自己的教学方式禁锢起来,不敢放开手脚,课堂上教师“字字落实,句句串讲”,教法僵化,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失去了自主求知的兴趣。如何打破这种局面,从事20多年初中教学的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以“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过去,我也常常忽略了读得重要性,觉得自己讲懂给学生听就可以了,读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在一次无意中的尝试中,改变了我这种想法。在教学《与妻书》时,我在网上搜索到了这篇文章改编过的朗读视频,那是林觉民与他妻子灵魂的对话,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于是,灵机一动,改变了我一贯的教法。我在上这篇文章时,先对林觉民及林觉民为什么写这封信给他妻子做了简要介绍后,就播放搜索到的视频。我发现,孩子们深深地受到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唏嘘,竟至低声抽噎。听完以后,便让他们写感受,从他们的感悟中,可以知道他们不仅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而且对这篇文章表达的情感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来我对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品味词句,在读中领悟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现在在课堂教学中,“读”常常贯穿课堂各个环节的。
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作为承载实现课程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情、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这样不仅能激活课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求知欲。比如布置预习时,如果下达的任务就是预习某篇课文,或简单习惯性的提出一些要求,预习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我在上《醉翁亭记》的时候,曾经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任务:读完这篇文章后,请给这篇文章配上一幅画,并说说你配这幅画的理由。没有想到,第二天的语文课堂,学生给我制造了大大的惊喜。学生做的画精彩纷呈,有些同学画的是琅琊山的全景,有的同学画的是滁人游玩的欢乐场景,有些同学画的是众人饮酒太守独醉的画面……总之,文中描写的每个画面几乎都有呈现。
传授学生文言文基础、规律性知识:
初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将一些文言文基础、规律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文言文的基础、规律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语文版七上的第一篇文言文是《论语六则》,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了“而”和“之”这两个虚词,我的做法是,先告诉学生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有哪些,并让学生做好笔记。然后结合本文的句子,与学生探讨,帮助他们对这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出判断。此后,学生在学习新的篇目,再遇到这两个虚词的时候,就让他们回忆这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大体有哪一些,然后再让学生做判断,判断正确的,学生会欢呼雀跃;即使不对,听完同学的解析,也会恍然大悟。
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方法,主要通过文下的注解帮助完成。文下注解没有的,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理解猜测,或是借助工具书来解决。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也把握不了的,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疏通了字词,而且还理解了文意,学生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到了知识。
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很多,诸如保留、增减、替换、调整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弄懂大意,规范语言。学生对照文下注解,借助工具书,将单音节变为双音节,联系语言环境,完整连贯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当然,遇到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倒装句,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翻译时就要作适当的调整。教给方法后,在课堂上就要通过训练巩固。通常的做法是,每篇文章,选取需要重点翻译的句子,让学生翻译,同学或老师点评,长期训练,学生就会掌握翻译的要领了。
教会学生分类归纳整理。归纳分类整理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整理的过程也是一次再理解加深记忆的过程。这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为此,我常将这个任务当做一项作业完成。一般而言,每学完一个单元,要求学生对那些有特殊含义和有规律性用法的文言词语进行归类整理。比如常见的虚词、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不同的字、活用的字词等等,平时经常翻阅,对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就会烂熟于心,这对学习新的文章或课外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肯下功夫,自己智慧的火花必能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我们的语文课堂,不管是上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必会精彩纷呈。(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