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我们把音乐简单地分为“社会音乐”和“校园音乐”,那么从目前产生的许多“音乐达人”和作品秀看来,前者似乎已经逐步成为走向成功的捷径和标志。由此也带动了校园音乐风风火火起来。如果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功能作用,我们必将迎来音乐教学的美好明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粗浅阐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媒体技术;催生情愫;能力素质
创新是实践的再生灵魂和活力源泉。正是有了创新,才会产生音乐世界中的不朽之作;也正是有了创新,才使得音乐教学与多媒体现代技术机缘相遇。本文认为,初中音乐教学能为多媒体技术运用提供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如虎添翼的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激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一、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调动音乐学习情感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简单演奏或者播放音乐磁带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表现形式比较单调,往往让学生感觉很枯燥从而无法产生更多的兴趣。而以多媒体为典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天生具有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势,自然能够调动音乐欣赏的兴趣、热情与积极性。那充满美感和动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画、影像等综合信息,则能让学生从中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在声势夺人的同时恍如身临其境,激发起对音乐教学的强烈表现欲与创造欲。
二、创设学习情景,有效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性语言,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创设心境,调整心理底色,而多媒体技术更是营造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的“行家高手”。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特点,把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地运用其中,不仅能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音乐欣赏的积极性,还能发挥以趣激思、以趣促思的作用,不断增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当教学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的开头、高潮和尾声三个部分的片段音乐时,在欣赏之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多媒体演示的画面,去认真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及内在情绪。在欣赏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画面展现的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美妙景色,与之相对应的,是音乐开始部分的前奏曲,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优美的音乐,几乎把人带入夜色朦胧的意境当中;而在欣赏高潮部分音乐的时候,画面展现的是江水汹涌、游客欢乐、水鸭嬉戏的生动场面,听到的则是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热烈的音乐,让人似乎感受到了江水澎湃和人群欢乐。最后在欣赏音乐尾声的时候,画面展现的是归舟远去、水鸭憩息的优美景象,此时的音乐轻柔而舒缓,再次让人感受到月色幽静,沉浸在恬静的美好留恋中。可见,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下,能有效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传递给人一种置身其间、物我两忘的意境。在这样的强烈感染下,多媒体音乐教学能够使人收获“无为而学”的自然效果。
三、强化音乐功能,有效深化思想教育目标
音乐学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综合教育的独特功能。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融进其中,努力实现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此,电教媒体以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可助实实在在的“一臂之力”,帮助初中音乐更好地完成德育美育任务。一是有助于深化德育功能。音乐的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虽然通过歌词说教可以对学生进行性情陶冶、思想净化和行为规范,但与多媒体“立体演示”的效果相比,是远远不及的。如欣赏歌曲《铁蹄下的歌女》,除制作、演示投影片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当今“舞台歌星”备受崇拜的生动画面。在鲜明对比下,让学生能够从中深切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思想教育。二是有助于深化感染功能。感染功能一般包括愉悦感染功能和悲凉感染功能等。多媒体音乐感染功能,就是把丰富的歌曲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再现后,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受到有效激发而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教学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时候,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那青山白云、那河水梯田,还有那果树松柏和滚滚麦浪尽现眼前,加上歌词的风采和扣人心弦的优美旋律,把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声色俱佳、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里。在这种丰沛情绪的感染下,还能有“谁不说俺家乡好”呢?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通过电教媒体来强化音乐艺术的悲凉感染功能。如《宝玉哭灵》、《白毛女》等等。三是有助于深化美感功能。音乐除了讲求音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的《保卫黄河》歌曲,通过电教媒体放映演唱的录像,能使学生同时从形象色彩和音乐旋律上的视觉、听觉方面,强烈地感受到蕴藏其中并且不可遏制的气势磅礴之美,强烈地感受到伟大的中国革命人民为保卫祖国不怕流血、奋起抗争的英勇形象之美,在心灵深处情不自禁地接受了美的教育和熏陶。
此外,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技术,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写作、创作的兴趣,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等等。如果我们把音乐说成是“内容”的话,那么电教媒体则是音乐的表现形式,只有“内外兼修”才是最完美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实验中学)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媒体技术;催生情愫;能力素质
创新是实践的再生灵魂和活力源泉。正是有了创新,才会产生音乐世界中的不朽之作;也正是有了创新,才使得音乐教学与多媒体现代技术机缘相遇。本文认为,初中音乐教学能为多媒体技术运用提供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如虎添翼的效果——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激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一、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调动音乐学习情感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简单演奏或者播放音乐磁带让学生欣赏,这样的表现形式比较单调,往往让学生感觉很枯燥从而无法产生更多的兴趣。而以多媒体为典型的现代信息技术,天生具有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势,自然能够调动音乐欣赏的兴趣、热情与积极性。那充满美感和动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画、影像等综合信息,则能让学生从中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力度、速度和情绪,在声势夺人的同时恍如身临其境,激发起对音乐教学的强烈表现欲与创造欲。
二、创设学习情景,有效增强音乐教学效果
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性语言,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创设心境,调整心理底色,而多媒体技术更是营造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的“行家高手”。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特点,把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地运用其中,不仅能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音乐欣赏的积极性,还能发挥以趣激思、以趣促思的作用,不断增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当教学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的开头、高潮和尾声三个部分的片段音乐时,在欣赏之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多媒体演示的画面,去认真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及内在情绪。在欣赏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画面展现的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美妙景色,与之相对应的,是音乐开始部分的前奏曲,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优美的音乐,几乎把人带入夜色朦胧的意境当中;而在欣赏高潮部分音乐的时候,画面展现的是江水汹涌、游客欢乐、水鸭嬉戏的生动场面,听到的则是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热烈的音乐,让人似乎感受到了江水澎湃和人群欢乐。最后在欣赏音乐尾声的时候,画面展现的是归舟远去、水鸭憩息的优美景象,此时的音乐轻柔而舒缓,再次让人感受到月色幽静,沉浸在恬静的美好留恋中。可见,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下,能有效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传递给人一种置身其间、物我两忘的意境。在这样的强烈感染下,多媒体音乐教学能够使人收获“无为而学”的自然效果。
三、强化音乐功能,有效深化思想教育目标
音乐学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综合教育的独特功能。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融进其中,努力实现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此,电教媒体以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可助实实在在的“一臂之力”,帮助初中音乐更好地完成德育美育任务。一是有助于深化德育功能。音乐的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虽然通过歌词说教可以对学生进行性情陶冶、思想净化和行为规范,但与多媒体“立体演示”的效果相比,是远远不及的。如欣赏歌曲《铁蹄下的歌女》,除制作、演示投影片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当今“舞台歌星”备受崇拜的生动画面。在鲜明对比下,让学生能够从中深切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思想教育。二是有助于深化感染功能。感染功能一般包括愉悦感染功能和悲凉感染功能等。多媒体音乐感染功能,就是把丰富的歌曲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再现后,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受到有效激发而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教学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时候,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那青山白云、那河水梯田,还有那果树松柏和滚滚麦浪尽现眼前,加上歌词的风采和扣人心弦的优美旋律,把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声色俱佳、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里。在这种丰沛情绪的感染下,还能有“谁不说俺家乡好”呢?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通过电教媒体来强化音乐艺术的悲凉感染功能。如《宝玉哭灵》、《白毛女》等等。三是有助于深化美感功能。音乐除了讲求音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冼星海的《保卫黄河》歌曲,通过电教媒体放映演唱的录像,能使学生同时从形象色彩和音乐旋律上的视觉、听觉方面,强烈地感受到蕴藏其中并且不可遏制的气势磅礴之美,强烈地感受到伟大的中国革命人民为保卫祖国不怕流血、奋起抗争的英勇形象之美,在心灵深处情不自禁地接受了美的教育和熏陶。
此外,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技术,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写作、创作的兴趣,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等等。如果我们把音乐说成是“内容”的话,那么电教媒体则是音乐的表现形式,只有“内外兼修”才是最完美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