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管理应为教学活动提供坚定的保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加强课堂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怀。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氛围;情境设置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当中最富热情活力与好奇心的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为了确保课程的有序稳定进行,往往通过严厉的管理进行规范。教师成了课堂的掌控者与规范者,虽然这种师生定位为教师提供了传授知识的便利条件,却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被动的接受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成为教师知识灌输的单纯客体,在不断的重复性学习中丧失了自我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改变这一观念,建立和谐而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学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管理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集体活动课,它肩负着体育技能传授,健康理念培育等重要任务。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安排教学之前都要计划安排好的东西,在课程结束时,能否达成规定的教学目标既体现了教师的执教水平,又同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标,因而,教学活动应该始终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不能在所谓“素质教育”的牵制下被学生的某些违纪行为所左右。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这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一般而言,学生的违规行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扰教学或其他学生学习,比如在教师进行示范演示或讲解时,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谈论无关事项,或是躲在别处无所事事,还有不按体育课规定,穿长裙皮鞋等不便运动的服装出现在体育课上,对教师的口令规定无动于衷等等;另一种是消极回避,偷懒耍滑,不能按教师的规定进行练习。比如在铅球标枪这样的科目中,不按教师规定,不注意安全,随意组织,或者是在长跑练习中缺斤短两等等。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排除学生上述违规行为对课堂的干扰,教师应当在最初就向学生明确课堂纪律,使学生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二、注重关怀学生,灵活安排教学
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采取严肃高压的手段,需知课堂秩序的维护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不能一味扮演课堂的主宰者,这样会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调试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具体的发展水平,身体素质等合理的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使教学同学生的客观条件相适应。
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由于身体素质,运动素养,身体协调性等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与表现都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技术动作的速度就快,而有些学生对动作的感悟与领会能力就相对较低。教师一定要注意平等无私,做到既不偏爱也不偏私,对好学生要加以表扬,后进生则要加强鼓励,比如在短跑项目中将爆发力好,速度快的同学安排在一起,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另分一组,使学生既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又不至因差距过大而丧失信心。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人文关怀,用自己的人格修养和道德魅力打动学生,尽可能的减少对学生的威压恐吓。通过看似微不足道的眼神动作,以温情来打动学生。“情感的注入能使人形成坚韧的毅力与进取精神等个性心理特征。”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在面对一些有难度的技能时,往往会感到很吃力,而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又往往放不开手脚。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够急躁,而要通过反复的鼓励示范去引导他们,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目光,或是亲切的语言,温和的指出他们动作中的失误不足,那么他们完成动作,学会新技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而严厉的斥责与威压则只能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使本来就困难的动作更加难以完成,如交谊舞科目要求男女生共同配合完成,对有些比较羞涩的同学来说进行的时候很有心理压力,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通过温和的讲解使学生消除心理压力,明白男女同学间交往交流的正确方式,以便顺利完成科目。
最后,教师的关怀不等于一味的纵容,和谐气氛的创建是师生间共同互动的结果,一味的对学生加以赞扬,会让学生盲目自信,使他们对新知识缺乏足够的尊重。同样,对于缺乏表扬的学生,会无意中伤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在体育课上产生不应有的自卑。所以在教学中应全程关注,既要有肯定鼓励,又要有监督促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刚柔并济,既注重对学生的监督,又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怀,在合理控制课堂纪律的同时,给学生适度的空间,在教学目标与学生身心愉悦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1)
[2]诸则平.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纪律管理[J].教育科研.2010(22)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中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氛围;情境设置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当中最富热情活力与好奇心的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为了确保课程的有序稳定进行,往往通过严厉的管理进行规范。教师成了课堂的掌控者与规范者,虽然这种师生定位为教师提供了传授知识的便利条件,却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被动的接受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成为教师知识灌输的单纯客体,在不断的重复性学习中丧失了自我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改变这一观念,建立和谐而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对体育教学和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管理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集体活动课,它肩负着体育技能传授,健康理念培育等重要任务。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安排教学之前都要计划安排好的东西,在课程结束时,能否达成规定的教学目标既体现了教师的执教水平,又同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标,因而,教学活动应该始终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不能在所谓“素质教育”的牵制下被学生的某些违纪行为所左右。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这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一般而言,学生的违规行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扰教学或其他学生学习,比如在教师进行示范演示或讲解时,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谈论无关事项,或是躲在别处无所事事,还有不按体育课规定,穿长裙皮鞋等不便运动的服装出现在体育课上,对教师的口令规定无动于衷等等;另一种是消极回避,偷懒耍滑,不能按教师的规定进行练习。比如在铅球标枪这样的科目中,不按教师规定,不注意安全,随意组织,或者是在长跑练习中缺斤短两等等。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排除学生上述违规行为对课堂的干扰,教师应当在最初就向学生明确课堂纪律,使学生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二、注重关怀学生,灵活安排教学
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采取严肃高压的手段,需知课堂秩序的维护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不能一味扮演课堂的主宰者,这样会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调试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具体的发展水平,身体素质等合理的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尊重,使教学同学生的客观条件相适应。
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由于身体素质,运动素养,身体协调性等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与表现都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技术动作的速度就快,而有些学生对动作的感悟与领会能力就相对较低。教师一定要注意平等无私,做到既不偏爱也不偏私,对好学生要加以表扬,后进生则要加强鼓励,比如在短跑项目中将爆发力好,速度快的同学安排在一起,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另分一组,使学生既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又不至因差距过大而丧失信心。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人文关怀,用自己的人格修养和道德魅力打动学生,尽可能的减少对学生的威压恐吓。通过看似微不足道的眼神动作,以温情来打动学生。“情感的注入能使人形成坚韧的毅力与进取精神等个性心理特征。”那些身体素质比较差,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在面对一些有难度的技能时,往往会感到很吃力,而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特别是女生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又往往放不开手脚。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能够急躁,而要通过反复的鼓励示范去引导他们,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目光,或是亲切的语言,温和的指出他们动作中的失误不足,那么他们完成动作,学会新技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而严厉的斥责与威压则只能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使本来就困难的动作更加难以完成,如交谊舞科目要求男女生共同配合完成,对有些比较羞涩的同学来说进行的时候很有心理压力,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通过温和的讲解使学生消除心理压力,明白男女同学间交往交流的正确方式,以便顺利完成科目。
最后,教师的关怀不等于一味的纵容,和谐气氛的创建是师生间共同互动的结果,一味的对学生加以赞扬,会让学生盲目自信,使他们对新知识缺乏足够的尊重。同样,对于缺乏表扬的学生,会无意中伤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在体育课上产生不应有的自卑。所以在教学中应全程关注,既要有肯定鼓励,又要有监督促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刚柔并济,既注重对学生的监督,又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怀,在合理控制课堂纪律的同时,给学生适度的空间,在教学目标与学生身心愉悦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兴华.初中体育课堂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1)
[2]诸则平.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纪律管理[J].教育科研.2010(22)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车辐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