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声细聆听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觉得蹲下身子与学生轻声谈话是每个成功班主任必须做的事情,注意谈话技巧有助于教育的事半功倍。与学生谈话是一个“活”的、诊断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
  【关键词】谈话;学生;班主任
  曾经关注到这样一段视频: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其实,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方面比我们大人要纯洁得多、强得多。孩子的同情心比大人强,孩子的神圣感比大人强,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要比大人强。
  现在的教育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蹲下身子去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在整个班主任过程中和学生谈话是很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位专业型的班主任确实需要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就是由于一些特别微小的事情造成的,学生身上无小事,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最终导致悲剧性事件的发生。小事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转化为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大事。
  作为班主任几乎每一天都要和学生谈话,如何与学生谈话、聆听学生的心声,有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是一个“活”的过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情景是不可预料的,因为你不知道学生下一句将会说什么,甚至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下一句话将会说什么。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现成的“处方”,在谈话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因势利导,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很多班主任遇到学生的问题时常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然本能的冲动反应,这种自然本能的冲动反应有可能是不科学的,甚至无意之间会伤害到学生。对待学生问题应有十足的耐心,通过持久地谈话使他们放心地把所想所感老实地告诉班主任,这样才能轻松解决学生的问题。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诊断问题的过程。作为班主任如何理解学生话语的含义,并听出弦外之音,顺藤摸瓜,探明学生心理活动的“蛛丝马迹”,如何了解学生的真实问题所在,了解眼前正发生的事和更多的细节,如何应对,如何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并能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客观准确地诊断,而不是主观武断地下错结论,是对班主任教育心理学专业素养的一个考验。诊断是很重要的,诊断对了,治疗才会有效。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问题的处理正是在谈话过程中进行的,谈话本身就是一个治疗的过程,谈话是解决冲突、矛盾、处理抱怨的最好方法。在谈话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但要分析学生的问题,还要和学生一起梳理他的思考系统和表达系统,找到问题的症结,给学生开出治病的“处方”,告诉学生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甚至要接纳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所以班主任能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过滤信息,感受学生讲话时的内心体验并做出正确适时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行为都具有教育的力量。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我们往往发现由于教师的职业角色习惯,教师平常与学生谈话时,容易以居高临下的教导式口吻讲话,带着教师的权威感和优越的批评感来聆听学生的话,甚至以一种“强者”的态势面对处于“弱者”的学生。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有一种平等的表现,要鼓励学生多讲话,多表露,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的讲话,如有不明白或矛盾的地方,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先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在无言中传达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感觉到你愿意听他讲话。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看法和处境,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好感。比如,班主任可以进行积极的询问: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能说明你做这事的理由吗?询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作解释和申辩,不要造成“一言堂”的局面。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比如,你有什么改进的想法?你说说老师该怎样帮你?
  其实如何与学生谈话还是一个技术问题,所以班主任要学习一些谈话的技术与聆听的技术,不断提高谈话与倾听能力,才有可能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如果班主任老师能运用一些技巧聆听技术,倾听学生说话,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学生,通过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问题:“联系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老王这类人的看法。”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老王这类人需要迅速转变经营方向,坐三轮车的人毕竟很少;有的说,现在像老王这样的贫困群众太多了,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如此,学生活动充分,课堂固然是走向了“热闹”,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还是语文课吗?这是政治课。这样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来吗?只能培养出一批夸夸其谈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很多同学抱怨到,英语难学、难懂,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而作为英语教师,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成绩呢?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兴趣是首要的,接下来,笔者就兴趣这方面谈谈初中英语的相关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兴趣;游戏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引导者,它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推动我们
期刊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放假,学校总要布置一定数量的假期作业,而作业的布置,早已习惯于老师布置学生做。近些年来,出现了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各年级各科的寒(暑)假作业册,代替了教师的布置,这些方法的积极性和科学性毋庸置疑。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也毋庸质疑。但是,笔者发现,这些传统的方法也有些不足之处,即作业的内容、作业量的大小千篇一律,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些作业,有的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纲要及学科实施纲要要求,对当前高中数学学科问题教学中,运用典型问题案例进行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章节、知识点内容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理念要求的重要形式,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素养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将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内涵和要义的承载体,运用多样
期刊
与课堂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的精读不同,泛读是学生以体验阅读乐趣为主要目的的对大量题材的广泛阅读。它应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树立自信(self-confidence)为目的。高中英语教学只有精泛结合,并加强泛读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寻乌中学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一、泛读课程的设置  开设泛读课主要就是为了扩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让适量的法制知识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
期刊
【摘要】对新、老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新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对比;新老教师  刚踏上讲台不久的新教师,正处于岗位的适应阶段。他们年轻、有激情,但在教学的设计方面,却由于工作经验尚浅,而面临众多的问题。新教师在成长的路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他们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差距?近日观看了余龙老师的比赛录像《电荷 库仑定律》一课
期刊
【摘要】学习能力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和条件,是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所提出的基本学习要求和教学目标。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就如何在新课改要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能力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了有效划定。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我国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就曾指出:“教学即生
期刊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实践、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具有良好工作和生活能力的人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香饽饽”,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就曾指出:“教学即生活,生活即学习”。美国教育理论家斯坦福凯伦也曾经指出:“教学是知识能力传输的方
期刊
【摘要】用英语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学生英语听和说的技能,营造生动活泼的中职英语课堂氛围。  【关键词】英语游戏;课堂教学   今年暑假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语老师在职进修与培训,感慨颇多。在炎热的夏季,面对一群带着无奈、“被迫来听课”的成年学生,不懂中文的老外如何上好为期一周的培训课?大家拭目以待。   第一天, 一位年轻,充满活力的外国小伙出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