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江湖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9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江湖很简单,简言之:生死。拉长一点,从我记事到现在,活着;今后,更简单,慢慢变老,然后死去。
  有人和我谈及江湖,我说我从不工作的那天就算是退出江湖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江湖了。
  我收紧自己,就是想认真想想自己,看看自己,不然,你们看不见我时,我也看不见自己了。
  有人在生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过得自在逍遥,有人在生活中生不如死,仅仅活着。
  江湖去了,我就能睡到自然醒,不浪费自在的生命。
  如果我可以不为一些看上去很美的诱惑或条件,放弃内心的守则,我就尽管放下那些看上去很美的诱惑或条件。
  江湖去了,我可以说想说的话,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谁不爱谁,不是别人定的标准,而是自己的感觉和内心。为什么喜欢萧红不喜欢张爱玲,我说,我的喜欢从我出发,而不是规则的角度,文学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为了什么目的的角度。爱不爱一个人没有理由,喜不喜欢一个什么东西也没有理由,直觉,内心的自然律动。像有人喜欢臭豆腐,有人喜欢红烧肉,有人喜欢榴莲,有人喜欢火龙果;有人喜欢女人体香味,有人却喜欢男人臭汗味。
  真话就像白开水,无香无味,但养人,有真花开的感觉。纯净、实在、踏实、神秘、曼妙。
  离开了江湖,心也就静了下来。我已经五年没有再去朋友或同事们的办公室。我也少去了饭场酒局,那是一小群一小群的江湖,看似简单,实则各种微妙的关系和艺术、心术、心劲都在其中。那也是竞技场,从人员、衣饰、发肤、烟茶、菜肴、场地都在展示着一群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心境。
  有些话,是温润贴心的,像四月的风,有些则如冬天的朔风,一阵呼啦,叶子就落了,枝条就干了。
  离开了江湖,就没了大事,没了大事的生活就成了一个人的小江湖。
  闺女养了两只猫,一大一小,大的已成年,小的才几个月,它们吃饱了在一起戏玩,大的撵小的,猫捉老鼠一样。玩恼了,呲牙炸须,恐怖嘶叫。但一会儿就和好了,睡在一起,小的枕着大的,有时蜷缩在大的怀抱中,大的为它梳毛,舔它的头和掌,母亲般。忽有几日,大的把小的撵的团团转,逮着了总压着揉咬,不得其意。询问卖猫的,说是大猫发了情,小猫太小,不解风情,赶紧把它们分开,不然,会伤着小猫的。噢,原来如此。猫有猫的情趣。万物有趣。
  我家有一个大阳台,大阳台上种了很多种花,仿佛一个小园林。
  园子里有两盆丁香,一盆白的,一盆紫的,都是泼茁的品种,像我乡下的野草。与我老家的楝树,可有一比,花叶相似,连香味也一样,苦苦的,非常浓烈,红楼梦中,宝玉为自己的贴身侍女起名叫花袭人,这个名字也只有丁香和栀子花可以充当,但栀子花太大太张扬,只有丁香细碎的小花可袭人。
  紫丁香很美,在它面前,几乎无语。因为暗紫,又仿佛有点忧郁的色彩,诗人戴望舒就用它作《雨巷》的意象,大概看中了这园子里还有一株桃树,当初来我家时,就像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瘦弱不禁,几年过去,她出落得枝繁花盛,不仅开出了满树粉面一样的花朵,秋天还有一树甜蜜蜜的果子,真真的既是美人又是美味。
  女儿说,桃花真像个妖精,盛开时,红如彩霞,把整个院子都染红照亮了。“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老祖先形容得多么形象生动。有人说,桃花是不需要任何形容词的。从叶到花到树都有一种美人气质。
  还有一棵梨树。
  我很喜欢梨树。梨树喜水喜阳,叶子阔大青绿,总给人干净的感觉。梨花刚开放时,都是满树绿萼,开放后清新如仙子。而且绿与白总是相配得那样美好。开满白花的大树,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当初之所以要买这个采光不太好的屋子,就是想着这个大阳台可以栽种我喜欢的梨花,是满树洁白的梨花诱惑了我。但梨花美而脆弱,有一种梦幻之美。花期不长,总怕一树梨花落晚风,晨起时,花落知多少!
  花树中最耀眼是一株贴梗海棠。先花后叶,花苞在寒风中已经孕育,等待着春来时的怒放。海棠花美艳,用哪一个美人来比都不过分。美得好像火焰,让人有“夜深最恐花睡去”的感觉。这让我想起苏轼的诗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我的小园里还有两株紫玉兰和白玉兰,这源自山中的山姑,被人培育,已进入寻常庭园、路边。它们开的花真像长在树上的莲花。白的刚开时外面青青,然后半青半白,就像十八岁的初恋,单纯,青涩,原来白到深处是青青;全开时,纯洁得像少女。紫色的雍荣华贵,像个丰腴的美妇,让人眩晕。
  我的园子里当然还有这个城市的市花月季,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花树,美得了不得。
  有人说,爱花草之人,注定遇见生活。人育花,花养人,我想我老的时候,我能想起来的,就是她们浓郁的香气和容颜。于是,花香三尺,总需互敬。
  我在这里,写下我一隅的小江湖,和自己说着无人可说的话,感觉到舒服。
  我知道,我和世界一起改变,但是,总有不变的东西,让我回到地面,回到人间。
  我只留存了真實的自己。就像花木并不需要我的姓名,陌生人也不需要知道我是谁,我是我,我不需要被认出。
  我爱大地,尤其爱地下的潜流,我爱旷野,尤其爱旷野底下的根须低调穿梭。
  面对现实,用手劳作,用脚走路,用眼看花。用脑思想,用心生活。
  我知道,人是向上直立的,一旦向下,就要倒下。
  而我,由衷地喜欢由我的生命深处涌出的东西,即便死了,我也有一种作为生命的荣光。想到这,我很欣慰。
  找到了路,就不怕路遥远漫长。远离江湖,游走在生活的边缘,我的灵魂可能就此孤独而干净,或许能寻找到生活和爱的真谛。一个碗,一张床,一个家,就足够了;敢有妄想,那就是一小片地,几行菜畦,听虫鸣鸟叫,看花开花落,一杯清茶,一眼望云,简简单单,从从容容地了此余生。
  ——选自《南阳文苑》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走进乌镇,那古香古色的街衢、民宅,就像穿越时空,回到远古年间。  房屋,白色的墙、衬托着黛色的屋瓦、黛色的砖、黛色的木门、黛色的窗棂,真是应了乌镇的一个“乌”字。  长假刚休完又是个雨天,游客稀少,古镇显得静悄悄。  漫步在石板路上,路过一条静谧、清幽的深巷,忽地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又对未来执着期望的姑娘……  进入西栅景区,才真正领略到
期刊
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这是《水浒传》里吴用为赚取卢俊义而题的一首诗,一部《水浒传》讲述了一个个悲壮而深刻的英雄故事。里面题诗不少,唯有这一首让我彻悟铭记。我在领略了梁山伯忠和义的英雄情怀后,为他们的结局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慨叹无论怎样的抗争,他们的命运都是历史注定的。因此,不得不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到悲伤、悲壮和悲愤。  一部《水浒传》,充满了官
期刊
我的老师刘顺久先生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说起中学老师,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老师的形象:有德高望众的黄老师,有幽默风趣、谈笑风生的刘老师,有温文尔雅的唐老师,还有严而有爱的熊老师……他们都曾经为我答疑解惑,为我的学业添砖加瓦,为我的成长指点迷津,令我敬重和思念。其中一位老师,对我的人生影响十分深远,那就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刘顺久老师。  刘老师大学毕业时,我们正好小学毕业
期刊
暮春的一个傍晚,我独自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里运河西堤。在淮安城区生活了将近30年,我还是第一次踏上这条古老的运河大堤。  将车锁好停放在一家商店门口,我便拎着茶杯开始了这一次充满期待的春日之旅。  阳光暖暖地照着,春风和煦地吹着,路边不时见到参天的水杉、黄得诱人的油菜花,一辆辆私家车不再欢腾、安静地停在路边休息。顺着水泥路往前走了约二十分钟左右,突然看到横跨运河的堂子巷控制工程(桥名里运河节制闸),一
期刊
龙应台说过:“看一个人的教养,就看他怎么对待弱者。”芙蓉能不能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并延伸龙先生的话:如果一个人欺弱、欺贫、欺下,那也必定是一个媚强、媚富、媚上,且奴颜、奴性势利十足的人?!!而现实生活中又有谁会安心?谁会喜欢?谁会接纳身边有一些这个模样子的人存在呢?  一个内心强大有力量,素质修为德行高洁,品性高远的人,从来不会、不需要以贬低别人从而达到抬高自己什么,从来不会、不需要脚踩着别人的双肩向
期刊
孩子,根据你的要求,爸爸今天继续给你讲动物的故事。昨天已经和你预约了今天讲狗。正如你一样,孩子对于动物有一种天性的喜爱,尤其对于像狗这样温顺而忠心的动物更是如此,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不例外,特别喜欢狗,印象中第一条狗名叫“小青”,是从你远在川东的姑奶奶家抱来的,从此以后儿时的我就有了一个狗伴,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所以他最怕的是孤独,小的时候你爷爷、奶奶常年为生活而奔波,经常不在家,那时候爸爸就一个
期刊
乡村仪式歌谣主要是在举行某种活动仪式时所唱的歌谣。如建盖新房、婚庆、丧事、传统节日等。以歌唱的形式来表示祝愿、庆贺、祈福、赞美、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或表示惋惜哀悼。  盖新房。《点梁歌》:“小小红公鸡,身穿一身红毛衣。不是我要你,是魯班师傅要你做点梁鸡。左点青龙龙抬头,辈辈儿孙要封侯;右点青龙龙摆尾,辈辈儿孙有出息;中点龙腰龙翻身,龙头龙尾一齐起。”此歌谣由建房的掌墨的木匠师傅来念,木匠师傅右手拿
期刊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我每每诵读伟人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其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意境引人入胜,升腾起一种重振旗鼓、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其实,初识贵州娄山关,还是源于40多年前上初中时语文老师的品读。  据《遵义志》记载: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又被称为黔北第一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
期刊
“娘,小满麦子怎么还不满银?”小梅仰着稚气还未脱的小脸问娘。  妹妹小梅五六岁年龄,她不懂什么是“小满”?小满了麦子怎么还没满仁?她只是在一旁听大人们在讨论,突然插话问到。在麦地里忙着套种玉米的人都笑了。  “麦熟不过三晌”,小满过后转眼就到了芒种。焦黄的麦穗头儿停止了她的摆动,娇滴滴地低下了头。喜欢撒欢的风儿也被这热辣辣的太阳晒得跑不动了,傻傻地僵在了那儿。  鲁北的平原上,一往无际金黄黄的麦田
期刊
二零一六年四月,正是玉兰花开的时候,父亲查出了肺癌晚期。  二零一七年四月,父亲去世三个月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又回到了老家,还没有到家门口,老远就看见满枝头盛开的玉兰花和闻到了随风飘来的阵阵清香。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  这棵玉兰树是父亲二十年前亲手栽植的,从一棵手指粗的小树苗长到今天碗口粗的大树。  我随手拿出手机拍了个照并附上一首经我稍微改动的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