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小儿肱骨踝上骨折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与此同时,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对所有患儿进行3个月~半年的随访,在4~6周内骨折均愈合,术后三个月内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1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和术后感染。
结论:对肱骨踝上骨折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 肱骨踝上骨折 护理 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6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87-02
肱骨踝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40%,发病年龄主要为5~12岁[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5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给予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5.2±1.1)岁;致伤原因:48例摔伤,21例车祸伤,16例暴力损伤;骨折部位:61例左侧骨折,24例右侧骨折;所有患儿均不同程度伴有肘部疼痛、肿胀、肘上局部压痛以及皮下瘀斑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对所有患者采取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
(1)入院护理。患儿入院后,首先对桡动脉搏动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并对搏动的强弱情况进行检查,如搏动比较弱,则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处理;然后对患儿是否出现血管危象进行检查,如肢端出现肿胀、发绀现象,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肢体皮肤出现水疱,则表明静脉危象;如患儿组织淤血,则要抬高患肢,并对外固定松紧度进行适当调整,加快静脉回流,解除过压力;如患儿肢端皮肤发凉、苍白,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有麻木感,被动伸屈时伴有疼痛感,则表明动脉受压痉挛,影响组织供血,需告知医师进行减张处理。
(2)心理护理。受伤后,患儿内心往往充满恐惧感,紧张不安,患儿家长也易产生焦虑情绪,较担心患儿预后,因此,护理人员要诚恳、热情、亲切的与患儿交谈,缓解患儿心理顾虑,缓解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其配合接受治疗。如患儿年龄较小,则运用母爱替代疗法,采取逗引、腹膜以及提供玩具等形式,转移注意力,进而有效缓解患儿焦虑、恐惧情绪。
(3)基础护理。术前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主要包括清洁皮肤、禁食、禁水、修剪指甲以及辅助用药等;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肢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如患儿的感觉、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运动功能是否良好等,并详细记录。
1.2.2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伤肢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等:
(1)伤肢护理。抬高患肢,保持肢体骨折复位后位于正确固定位置,运用静脉血、淋巴回流,并维持骨折对位的稳定,防止发生并发症;告知患儿及家属不能将外固定随意拆除、松解,定时对固定装置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出现松动、局部是否存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置,如肘关节屈曲度较大,将会给桡动脉正常搏动产生影响;另外,对石膏边缘与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发生红肿、摩擦等症状。
(2)功能锻炼。患儿出院后,早期引导其锻炼手指、腕关节的伸屈运动,术后当天可进行屈伸手指、握拳联系,术后两天可锻炼腕关节屈伸;如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则在术后3周去除石膏后锻炼肘关节功能;如患者采取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则在术后两周去除石膏后锻炼肘关节功能,伸展型骨折则注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注重增加伸展活动度,禁止反复性的锻炼屈伸肘关节。术后三个月,经X线检查,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并去除内固定。
(3)出院指导。告知患儿家属定期到门诊进行复查,并进行功能锻炼;禁止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外固定解除后,鼓励患儿自主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禁止家属用手强行进行扳拉活动,避免再次损伤,影响关节恢复。
2 结果
对所有患儿进行3个月~半年的随访,在4~6周内骨折均愈合,术后三个月内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1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和术后感染。
3 讨论
肱骨踝上骨折指的是肱骨踝交接位置发生的骨折,肱骨下端比较扁薄,前面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存在一层比较薄的骨片。幼儿阶段,该部位结构比较薄弱,前关节囊和侧副韧带之间比较坚固,往往肘部发生外伤后易导致发生骨折[2]。目前对其治疗主要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骨牵引等治疗方法,主要适宜对开放性、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移位严重、失去保守治疗以及手法复位失败的患儿给予手术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感染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肱骨踝上骨折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丽华.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13):32-33
[2] 邓芳.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1):63-64
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与此同时,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对所有患儿进行3个月~半年的随访,在4~6周内骨折均愈合,术后三个月内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1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和术后感染。
结论:对肱骨踝上骨折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 肱骨踝上骨折 护理 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46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87-02
肱骨踝上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40%,发病年龄主要为5~12岁[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5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给予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3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5.2±1.1)岁;致伤原因:48例摔伤,21例车祸伤,16例暴力损伤;骨折部位:61例左侧骨折,24例右侧骨折;所有患儿均不同程度伴有肘部疼痛、肿胀、肘上局部压痛以及皮下瘀斑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并对所有患者采取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
(1)入院护理。患儿入院后,首先对桡动脉搏动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并对搏动的强弱情况进行检查,如搏动比较弱,则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处理;然后对患儿是否出现血管危象进行检查,如肢端出现肿胀、发绀现象,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肢体皮肤出现水疱,则表明静脉危象;如患儿组织淤血,则要抬高患肢,并对外固定松紧度进行适当调整,加快静脉回流,解除过压力;如患儿肢端皮肤发凉、苍白,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有麻木感,被动伸屈时伴有疼痛感,则表明动脉受压痉挛,影响组织供血,需告知医师进行减张处理。
(2)心理护理。受伤后,患儿内心往往充满恐惧感,紧张不安,患儿家长也易产生焦虑情绪,较担心患儿预后,因此,护理人员要诚恳、热情、亲切的与患儿交谈,缓解患儿心理顾虑,缓解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其配合接受治疗。如患儿年龄较小,则运用母爱替代疗法,采取逗引、腹膜以及提供玩具等形式,转移注意力,进而有效缓解患儿焦虑、恐惧情绪。
(3)基础护理。术前对患儿进行基础护理,主要包括清洁皮肤、禁食、禁水、修剪指甲以及辅助用药等;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肢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如患儿的感觉、血液循环情况以及运动功能是否良好等,并详细记录。
1.2.2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伤肢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等:
(1)伤肢护理。抬高患肢,保持肢体骨折复位后位于正确固定位置,运用静脉血、淋巴回流,并维持骨折对位的稳定,防止发生并发症;告知患儿及家属不能将外固定随意拆除、松解,定时对固定装置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出现松动、局部是否存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置,如肘关节屈曲度较大,将会给桡动脉正常搏动产生影响;另外,对石膏边缘与未包石膏的骨突部位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发生红肿、摩擦等症状。
(2)功能锻炼。患儿出院后,早期引导其锻炼手指、腕关节的伸屈运动,术后当天可进行屈伸手指、握拳联系,术后两天可锻炼腕关节屈伸;如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则在术后3周去除石膏后锻炼肘关节功能;如患者采取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则在术后两周去除石膏后锻炼肘关节功能,伸展型骨折则注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则注重增加伸展活动度,禁止反复性的锻炼屈伸肘关节。术后三个月,经X线检查,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并去除内固定。
(3)出院指导。告知患儿家属定期到门诊进行复查,并进行功能锻炼;禁止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外固定解除后,鼓励患儿自主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禁止家属用手强行进行扳拉活动,避免再次损伤,影响关节恢复。
2 结果
对所有患儿进行3个月~半年的随访,在4~6周内骨折均愈合,术后三个月内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1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和术后感染。
3 讨论
肱骨踝上骨折指的是肱骨踝交接位置发生的骨折,肱骨下端比较扁薄,前面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存在一层比较薄的骨片。幼儿阶段,该部位结构比较薄弱,前关节囊和侧副韧带之间比较坚固,往往肘部发生外伤后易导致发生骨折[2]。目前对其治疗主要采取手法复位、外固定、骨牵引等治疗方法,主要适宜对开放性、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移位严重、失去保守治疗以及手法复位失败的患儿给予手术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感染率,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肱骨踝上骨折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丽华.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3,(13):32-33
[2] 邓芳.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