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深入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学反思从内容上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作出的决策、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方式上看,要成功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对备课、授课、教后的教学全过程保持反思意识,方能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现以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第6课《泉水》为例,阐述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的承前反思】《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尚未练就品词析句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注重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尽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力求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设计
一、以歌为媒,未成曲调先有情
1.播放歌曲《泉水丁冬》,师生跟着哼唱。
2.引言:丁冬的泉水声多么动听!你们见过泉水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记忆中的泉水,教师给予鼓励评价。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一】
整合课程资源,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避免了“画地为牢”的狭隘教育观念,优美动听的乐曲,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学生从感官上了解到泉水的可爱;而后让孩子们讲述见过的泉水,唤起其生活积累,取得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品词析句,体验快乐无私情
(一)自主学文,巧把金针度与人
1.孩子们,想了解泉水吗?请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朗读之前,老师有几把金钥匙要给你们。
相机出示:
金钥匙1:拿出小小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金钥匙2:小嘴读课文时,小手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认识这些陌生的字词朋友。
金钥匙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上几遍。
金钥匙4:拿出想象小画笔,在你的小脑袋瓜里画一画泉水的样子。
2.学生运用金钥匙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侧重指导学困生。
3.检查自学情况,注意生字的正音纠错,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二)潜心会文,感悟泉水快乐无私
1.紧扣字词,细心品读第1自然段
(1)泉水的歌声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什么声音是“丁冬、丁冬”的?好听吗?谁来读出丁冬泉水的美妙动听?
(2)泉水从哪里来?是怎样流出来的?谁来做做“冲”的动作?你用力冲时的心情怎样?从“冲”字你体会到泉水的什么?能读出这种兴奋吗?(提醒学生将“冲”字读得又快又急。)
2.抓住重点词句,潜心读悟第2~5自然段
(1)泉水流经过哪几个地方?分别做了哪些事?写出了泉水的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精神?依据兴趣爱好,自由组成小组,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细细体味。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读悟所得,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泉水多的特点。
来吧,我的水很多。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
①谁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②读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多一个“来吧”,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③谁能读出泉水的热情?(将“来吧”读热情些。)
④“很多”与“很多很多”感觉哪个的水更多?谁能读出泉水很多?
⑤热情的泉水把很多很多的水送给了谁?转转小脑袋,想想泉水与山里姐姐会相互说些什么呢。哪几位小朋友愿意来演一演?
⑥真是热情的泉水!老师听到你们热情的话语,看到你们脸上开心的笑容,感受到了你们帮助了山里姐姐,心里非常快乐!再来读读第二段,读出这种快乐,你可以带着微笑读,也可以站起来大声读。(生个性化读第二段)
⑧学了第二段,你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相机出示:火红的杜鹃花照样子说说类似的词组:_____的_____)
(3)指导品析重点句,体会泉水很清及奉献后的快乐。
照吧,我的水很清。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大镜子。
①这里用镜子比喻什么?这面明亮的大镜子还能照出什么?体现了泉水的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了泉水的快乐吗?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说话:____像_____。
(4)指导多元解读,体会泉水的甜与奉献精神:
喝吧,我的水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大果子。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哪个句子好?从第2个句子中,你感受到泉水的什么特点,体会到泉水的什么精神?如果你是果树,会怎样喝泉水,会对泉水姐姐说些什么?读一读、演一演。
(5)比较品析,感受泉水的美与无私:
唱吧,我的琴声很美,正好为你伴奏。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以上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2个句子更能体现泉水的什么特点与品质?能模仿泉水的琴声吗?看看谁能读出泉水的美与无私。
3.移位体验,品析第6、7自然段
(1)齐读这两段,想想:泉水一路做着好事跑下山去,路上又遇到了谁?它们相互约定了什么?平时你与别人约定过吗?
(2)从“互相问候、互相约定”,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礼貌)
(3)“丁冬,丁冬……”的省略号后面省略了什么?从这不停止的丁冬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水坚持不懈、快乐、言而有信)
(4)泉水的最终目标在哪里?请同学们看到课后“我会读”中的句子,认真读读,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二】
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先让孩子们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去学,去感悟。在交流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到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我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文因情而生,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文章。因此在授课中,我尽力做到以读为本,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比较品析重点句,引领孩子进入文本,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了解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丰满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形象并施以情感朗读,体现了读悟结合的阅读新理念。
三、个性品读,生发满腔敬佩情
1.激情引读:多么快乐无私的泉水!你们喜欢她吗?让我们带着对泉水的喜爱与赞美齐读全文,看谁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你可以大声读,也可小声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找小伙伴比赛读;还可以背诵优美的句段。
2.生以各种方式个性化品读课文。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三】
让学生带着感动、赞美之情,个性回读全文,这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既深化了泉水的精神,强化了泉水的快乐无私,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升华了对泉水的赞美之情。
四、反馈练习,抛砖引玉拓思维
1.说写结合,拓展空白美
这么美丽无私的泉水,你们舍得让它停下来吗?聪明的你,想象一下,泉水还将流到哪里?还将遇到谁?会做些什么?相互说些什么呢?可以仿照课文写法,利用以下句子来表达:(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泉水流到____________,她遇到了___________,
泉水说:“我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相互找小伙伴自由表达,师注意辅导学困生。
3.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搜集描写水的古诗,如《小池》,有感情地诵一诵。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为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说话、仿写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还让学生从课外收集有关泉水的诗歌。拓展练习“大家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流到了花园,有的说流到了农田……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评课的终端反思】
教学完课文之后,教研组对本课设计展开了评价,通过自我评课的自我反思和同事评课的集体反思,我们形成了意见较为统一的本课终端反思:这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做到了:
(1)读中品味,读中激情
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实现主体能力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如同隐匿在火山内的岩浆在急剧地翻腾,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需要十分关注的过程。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读为本,每一遍朗读都有一定的要求, “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泉水?”读后还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能抓住时机进行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获得了情感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2)利用课件,创设了情境,突破重、难点
这篇课文意境很美,为此,我制作了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在刚学习课文时,有的孩子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质疑。欣赏完课件后,他们对课文所描绘的意境自然就理解了,可谓水到渠成。
(3)重视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趋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并安排了想象说话,为学生展现个性,抒发真性情搭建了平台,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眼前会繁花似锦,风光无限!
现以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第6课《泉水》为例,阐述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的承前反思】《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尚未练就品词析句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注重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尽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力求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设计
一、以歌为媒,未成曲调先有情
1.播放歌曲《泉水丁冬》,师生跟着哼唱。
2.引言:丁冬的泉水声多么动听!你们见过泉水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记忆中的泉水,教师给予鼓励评价。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一】
整合课程资源,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避免了“画地为牢”的狭隘教育观念,优美动听的乐曲,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学生从感官上了解到泉水的可爱;而后让孩子们讲述见过的泉水,唤起其生活积累,取得了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品词析句,体验快乐无私情
(一)自主学文,巧把金针度与人
1.孩子们,想了解泉水吗?请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朗读之前,老师有几把金钥匙要给你们。
相机出示:
金钥匙1:拿出小小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金钥匙2:小嘴读课文时,小手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认识这些陌生的字词朋友。
金钥匙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上几遍。
金钥匙4:拿出想象小画笔,在你的小脑袋瓜里画一画泉水的样子。
2.学生运用金钥匙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侧重指导学困生。
3.检查自学情况,注意生字的正音纠错,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二)潜心会文,感悟泉水快乐无私
1.紧扣字词,细心品读第1自然段
(1)泉水的歌声是什么样的?你还知道什么声音是“丁冬、丁冬”的?好听吗?谁来读出丁冬泉水的美妙动听?
(2)泉水从哪里来?是怎样流出来的?谁来做做“冲”的动作?你用力冲时的心情怎样?从“冲”字你体会到泉水的什么?能读出这种兴奋吗?(提醒学生将“冲”字读得又快又急。)
2.抓住重点词句,潜心读悟第2~5自然段
(1)泉水流经过哪几个地方?分别做了哪些事?写出了泉水的什么特点?体现了什么精神?依据兴趣爱好,自由组成小组,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细细体味。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读悟所得,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泉水多的特点。
来吧,我的水很多。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
①谁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②读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多一个“来吧”,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③谁能读出泉水的热情?(将“来吧”读热情些。)
④“很多”与“很多很多”感觉哪个的水更多?谁能读出泉水很多?
⑤热情的泉水把很多很多的水送给了谁?转转小脑袋,想想泉水与山里姐姐会相互说些什么呢。哪几位小朋友愿意来演一演?
⑥真是热情的泉水!老师听到你们热情的话语,看到你们脸上开心的笑容,感受到了你们帮助了山里姐姐,心里非常快乐!再来读读第二段,读出这种快乐,你可以带着微笑读,也可以站起来大声读。(生个性化读第二段)
⑧学了第二段,你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相机出示:火红的杜鹃花照样子说说类似的词组:_____的_____)
(3)指导品析重点句,体会泉水很清及奉献后的快乐。
照吧,我的水很清。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大镜子。
①这里用镜子比喻什么?这面明亮的大镜子还能照出什么?体现了泉水的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了泉水的快乐吗?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说话:____像_____。
(4)指导多元解读,体会泉水的甜与奉献精神:
喝吧,我的水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大果子。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哪个句子好?从第2个句子中,你感受到泉水的什么特点,体会到泉水的什么精神?如果你是果树,会怎样喝泉水,会对泉水姐姐说些什么?读一读、演一演。
(5)比较品析,感受泉水的美与无私:
唱吧,我的琴声很美,正好为你伴奏。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以上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2个句子更能体现泉水的什么特点与品质?能模仿泉水的琴声吗?看看谁能读出泉水的美与无私。
3.移位体验,品析第6、7自然段
(1)齐读这两段,想想:泉水一路做着好事跑下山去,路上又遇到了谁?它们相互约定了什么?平时你与别人约定过吗?
(2)从“互相问候、互相约定”,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礼貌)
(3)“丁冬,丁冬……”的省略号后面省略了什么?从这不停止的丁冬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水坚持不懈、快乐、言而有信)
(4)泉水的最终目标在哪里?请同学们看到课后“我会读”中的句子,认真读读,读后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二】
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先让孩子们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去读,去学,去感悟。在交流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到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我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文因情而生,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文章。因此在授课中,我尽力做到以读为本,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比较品析重点句,引领孩子进入文本,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了解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丰满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形象并施以情感朗读,体现了读悟结合的阅读新理念。
三、个性品读,生发满腔敬佩情
1.激情引读:多么快乐无私的泉水!你们喜欢她吗?让我们带着对泉水的喜爱与赞美齐读全文,看谁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你可以大声读,也可小声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找小伙伴比赛读;还可以背诵优美的句段。
2.生以各种方式个性化品读课文。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三】
让学生带着感动、赞美之情,个性回读全文,这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既深化了泉水的精神,强化了泉水的快乐无私,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升华了对泉水的赞美之情。
四、反馈练习,抛砖引玉拓思维
1.说写结合,拓展空白美
这么美丽无私的泉水,你们舍得让它停下来吗?聪明的你,想象一下,泉水还将流到哪里?还将遇到谁?会做些什么?相互说些什么呢?可以仿照课文写法,利用以下句子来表达:(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泉水流到____________,她遇到了___________,
泉水说:“我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相互找小伙伴自由表达,师注意辅导学困生。
3.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搜集描写水的古诗,如《小池》,有感情地诵一诵。
【授课的行进反思之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为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说话、仿写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还让学生从课外收集有关泉水的诗歌。拓展练习“大家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流到了花园,有的说流到了农田……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评课的终端反思】
教学完课文之后,教研组对本课设计展开了评价,通过自我评课的自我反思和同事评课的集体反思,我们形成了意见较为统一的本课终端反思:这课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做到了:
(1)读中品味,读中激情
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实现主体能力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如同隐匿在火山内的岩浆在急剧地翻腾,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需要十分关注的过程。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读为本,每一遍朗读都有一定的要求, “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泉水?”读后还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动交流、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能抓住时机进行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获得了情感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2)利用课件,创设了情境,突破重、难点
这篇课文意境很美,为此,我制作了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在刚学习课文时,有的孩子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质疑。欣赏完课件后,他们对课文所描绘的意境自然就理解了,可谓水到渠成。
(3)重视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趋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并安排了想象说话,为学生展现个性,抒发真性情搭建了平台,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眼前会繁花似锦,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