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一边抱怨忙碌,一边享受忙碌,从对日常休闲的挤占中寻求安慰乃至一种新的乐趣。相比悠闲自在的漫长假期,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真的有助身心健康,正如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所说:“我们越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尽管听起来有些矛盾,但现代人把忙碌的生活方式与较高社会地位等同起来的趋势正日益明显。一些没完没了抱怨自己工作繁忙的人,可能在向别人传递一个微妙的信息:我比别人更重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西尔维娅·貝莱扎在研究报告中说:“在过去,悠闲的生活和不工作是表明一个人地位的最有力的方式。但如今,抱怨整天忙于工作而不是度假,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贝莱扎的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重点研究心理学上的“地位归因”效应,以帮助研究对象确立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特征。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人们对忙于工作的看法比对休闲的看法更为积极。
为什么人们会迷恋于繁忙辛苦的工作?贝莱扎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社会流动性的信念严重影响了自己。我们越相信一个人有机会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得到社会的肯定,就越倾向于认为那些不休闲、整天工作的人地位更高。此外,服务导向性的经济也可能鼓励了这种转变,因为这表明忙碌甚至有压力在大家眼里表明有价值。
尽管人们在日程安排太满时常有抱怨,但这种忙碌状态实际上可能对大脑有益。《衰老神经科学前沿》发表的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日程安排紧凑的人在记忆、信息处理和推理测试中往往表现更好。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研究员萨拉·费斯蒂尼指出:“我们认为忙碌可能对人的认知很有帮助。”过去的研究发现,在精神、身体或社交上更加活跃的老年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心理功能和降低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研究中,研究人员让330名男女对他们的忙碌程度进行了评分。研究志愿者的年龄在50岁至89岁之间。
研究人员还为志愿者提供了一系列测试,以评估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推理能力和词汇量。研究发现,忙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更好,尤其是在记起过去的特定事件时。在分析研究报告时,研究人员指出,繁忙与压力之间存在因年龄而产生的差异。年轻人可能会以更消极的眼光看待忙碌,而老年人可能倾向于将繁忙的日程安排视为一件好事,这表明他们有人生目标,也更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忙碌的心理需求
尽管听起来有些矛盾,但现代人把忙碌的生活方式与较高社会地位等同起来的趋势正日益明显。一些没完没了抱怨自己工作繁忙的人,可能在向别人传递一个微妙的信息:我比别人更重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西尔维娅·貝莱扎在研究报告中说:“在过去,悠闲的生活和不工作是表明一个人地位的最有力的方式。但如今,抱怨整天忙于工作而不是度假,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贝莱扎的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重点研究心理学上的“地位归因”效应,以帮助研究对象确立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特征。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人们对忙于工作的看法比对休闲的看法更为积极。
为什么人们会迷恋于繁忙辛苦的工作?贝莱扎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社会流动性的信念严重影响了自己。我们越相信一个人有机会在努力工作的基础上得到社会的肯定,就越倾向于认为那些不休闲、整天工作的人地位更高。此外,服务导向性的经济也可能鼓励了这种转变,因为这表明忙碌甚至有压力在大家眼里表明有价值。
忙碌的健康需求
尽管人们在日程安排太满时常有抱怨,但这种忙碌状态实际上可能对大脑有益。《衰老神经科学前沿》发表的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日程安排紧凑的人在记忆、信息处理和推理测试中往往表现更好。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研究员萨拉·费斯蒂尼指出:“我们认为忙碌可能对人的认知很有帮助。”过去的研究发现,在精神、身体或社交上更加活跃的老年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心理功能和降低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研究中,研究人员让330名男女对他们的忙碌程度进行了评分。研究志愿者的年龄在50岁至89岁之间。
研究人员还为志愿者提供了一系列测试,以评估记忆力、信息处理速度、推理能力和词汇量。研究发现,忙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更好,尤其是在记起过去的特定事件时。在分析研究报告时,研究人员指出,繁忙与压力之间存在因年龄而产生的差异。年轻人可能会以更消极的眼光看待忙碌,而老年人可能倾向于将繁忙的日程安排视为一件好事,这表明他们有人生目标,也更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