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疫情带来的整体经济运行态势下行、非正规经济部门尤其是摊贩经济受到重创,导致城市经济结构失衡。本文厘清摊贩经济与非正规经济之间的脉络、剖析疫情背景下摊贩经济在政策范围内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影响与帮扶作用,并为后疫情时代非正规就业者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疫情;非正规经济;摊贩经济;非正规就业者
在本次疫情中,青岛市开放摊贩经济管制、引导非正规就业者从事摊贩经济活动,为提振民生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在疫情视域中研究摊贩经济与非正规就业者的耦合关系,解答基于疫情视角下摊贩经济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帮扶力度这一问题对于疫情常态化的摊贩经济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正规经济部门吸纳非正规就业者就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文献综述
在摊贩经济与非正规经济方面的研究上,较之国外,国内学者对其探究存在起步晚、阶段性强、在21世纪后进入井喷式发展等特点。胡鞍钢、赵黎(2006)认为非正规经济在提振国民经济运行态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陈锋(2014)在研究中指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以摊贩经济为代表的非正规经济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根底。叶敏、王佳璐(2019)提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驱动对以摊贩经济为代表的非正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构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的过程中受制于资本化的城市空间治理战略而对非正规经济采取内生性的解构与排斥。
在非正规经济尤其是摊贩经济与非正规就业者关系这一领域的探究中,黄耿志、张虹鸥、薛德升等(2019)阐明伴随非正规经济扩张速度减缓、非正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占比减少,但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全新的非正规经济营运而生。张永霞(2020)论述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非正规经济在降低失业率、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且作为经济部门的一种形式能够大量吸纳相关从业人员作为非正规就业者群体。Grxhani K(2004),黄耿志、薛德升(2009)先后论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代表的非正规就业者在城市非正规经济部门或从事非正规经济活动,能够有效减轻城市正规经济部门就业压力。
在疫情背景下,探究城市摊贩经济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帮扶力度的研究尤为少见,多为针对城市摊贩经济或非正规就业者的单层分析。
2 理论概述
2.1 摊贩经济相关概述
2.1.1 摊贩经济理论与界定
摊贩作为流动性极强、被列入城市管理以及依法取缔的个体小商品经营者,具有“三无”的性质特点,即无营业执照、无经营场所、无固定经营时间。脱胎于非正规部门的摊贩经济,依托个人劳动的高自由度贩卖与低准入门槛的同质化低价商品形式取得收入,是一种不需登记注册工商信息的低成本商業经济模式。摊贩经济作为个体小商品经营者形成的经济业态,是正规经济的重要补充,通常被视为民生经济的衍生根基和发展保证。
2.1.2 摊贩经济的存在意义
(1)经济效益层面。摊贩经济作为社会再生产和社会流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盘活资源,助推供需平衡,促进供应链完整,从而形成全行业上下游有机结构闭环的作用。
摊贩经济作为非正规部门类别的就业方式,为社会各阶层从业者提供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资本积累的途径和方式;在市场准入成本和从业门槛均较低的情况下,能更大范围地吸收社会上闲暇劳动力,从而降低失业比重;在平衡就业—失业关系的基础上,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经济可控性,降低和减少经济危机爆发的风险与诱因。
(2)社会效益层面。摊贩经济能够广泛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失业率下降,在促进社会结构扁平化的同时维持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城市地摊经济带来一定范围内短时间高频率带的摊贩流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
摊贩经济催生了范围广泛、内容众多、风格迥异的城市文化与市井文化,推动了通俗、大众文学与艺术的传播,是现当代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为城市文化外生传播的介质,是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对外招商的名片。
摊贩经济是小微企业的培育摇篮,也是小微企业的培养皿,推动小微企业的孵化、成长与发展。促使非正规就业者注重个人品牌与信誉的经营,形成企业家精神。
2.2 非正规就业相关概述
2.2.1 非正规就业理论与界定
非正规就业是在薪酬、工作时间、就业关系、工作形式、社会保障和商业活动方面不稳定、不规范的就业模式,其性质不同于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者则是通过参与非正规经济活动而赚取不计入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从业者,多以城市流动摊贩为主要就业选择。
2.2.2 放开摊贩经济管制对非正规就业者的意义
(1)对失业者来说。为失业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即刻上岗的低门槛且高回报的就业岗位,在短时间内提供大批的待业岗位,有效地解决了失业者及其背后的家庭的生活资金来源问题,给予其开始新生活的希望与动力。
(2)对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开放摊贩经济管制,能有效解决因疫情而产生的工厂大面积减产、停产、倒闭而产生的雇佣工人数量减少、质量上升促使下的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失业现象,在减轻进城务工人员生活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促使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进一步流动。
(3)对城市工薪阶层来说。减缓了因疫情而产生的无法复工复产带来的经济压力,扩大其收入来源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活成本,有效避免了疫情原因带来的阶层跌落。
3 青岛市帮扶政策创新商业模式
在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以“一区一案、一街一策”为实施规范原则,擎纲举要、精准施策,将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有机融合,做到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切实“六保六稳”民生经济政策。 3.1 依托摊贩经济打造商业聚合体
随着疫情攻坚阶段的结束,全国各省市在“六保”“六稳”的政策指导下恢复、发展生产。从放开地摊经济管制再到依托摊贩经济打造商业聚合体,连通各区县摊点群,整合资源、构建一体化平台、打造“摊贩经济区”。
青岛市创新摊贩经济商业发展模式,率先为正规经济解压,依托非正规经济实现稳增长、保就业。在全国22个人口超过1000万、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中,衡量青岛经济发展的经济复苏指数达到59.1%,仅次于广州。
3.2 引导非正规就业者从事“夜间经济”
疫情进入常态化后,青岛市政府采取进一步扩大摊贩经济合理化范围,加大力度实现民生经济复苏。在市南区“HI CITY”2020年春季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宣布其主项目“HI CITY”在数据模型拟合中有望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以减少非正规就业人数,提振实体经济。此外,还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激励以从事摊贩经济为主要的非正规就业从业者从事“夜间经济”。
且“夜间经济”作为摊贩经济的一种,具有准入门槛低、所需成本少等特点,在劳动密集型人才结构相对饱和的青岛来说能够增加全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有助于青岛市民生发展、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同时提倡区域经济流通闭环模式,实现青岛市内供需“双循环”,全面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助推新兴经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3.3 大力扶持大数据应用于摊贩经济
以政府政策施力为契机,引导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下场”对摊贩经济采取一系列帮扶和支持措施,基于5G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发展有别于传统摆地摊式摊贩经济和社群团购的电商模式的摊贩经济新业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青岛市政府帮扶大量大学生摊贩经济创新项目,如扶持青岛地区互联助力地摊经济数字化服务平台与“星星之火”计划、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全国小店烟火计划”相联系,依托电子商务对大数据的精准把控,从根源上摸清消费者偏好、规范非正规就业者激活渠道与产品品控,为民生经济复苏做好前提基础。
4 摊贩经济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帮扶意义
4.1 赋予城镇基层就业创业新动能
基于切实“六保六稳”民生经济政策的角度,就业与民生呈正相关关系。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形势下,政府落实中央稳增长、保就业的任务,不仅需要主动施策,做到因地制宜、精准高效,更要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才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道路。
基于疫情常态化视域,摊贩经济作为高效灵活的就业模式,是对“双循环”经济中促进消费经济提振的新引擎,旨在普惠城镇基层人民,精准释放政策红利,吸纳众多“因疫失业”“由疫返贫”的城镇基层失业群体,激发其建设活力。
4.2 提升城市经济活力
利用摊贩经济本身特有的低门槛、低技术、严重依赖经销产品等特性,既有效解决了厂商的产品积压问题,又能够让消费者用相对较低的价钱买到真正需要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疫情而致使的商场封锁从而引起的人民现有物质消费欲望急速增长的情况与实际物质消费大幅降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盘活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动城市经济形成流动性闭环,助推社会流通的稳定运行。
5 结论
作为促进非正规就业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发展摊贩经济能够促使从业者长期、健康地就业,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失业率激增、城乡人才差别显著、正规经济部门人才市场饱和的背景下,摊贩经济缓解当下中国社会就业压力更具有战略意义。维持高质量发展的健康经济态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阶段应加强对于摊贩经济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关系研究,为政府施策科学把控风险。
参考文献
[1]胡鞍钢,赵黎.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1990-2004)[A].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情报告(第八卷 2005年(下))[C].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012:11.
[2]陈锋.“区域竞次”“非正规经济”与“不完全城市化”——关于中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一个观察视角[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03):1-7.
[3]叶敏,王佳璐.赶超国家、发展政治与排斥型摊贩治理——以S市的摊贩监管政策实践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05):35-49+126.
[4]黄耿志,张虹鸥,薛德升,等.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倒U型关系[J].经济地理,2019,39(11):76-83.
[5]张永霞.非正规就业者生存状况研究——以合肥市流动商贩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2):94-95.
[6]Grxhani K.The informal sector in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A literature survey[J].Public Choice,2004,120(3/4):267-300.
[7]黃耿志,薛德升.中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兼论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议题[J].热带地理,2009,29(4):389-393.
[8]袁如意.疫情防控常态化视角下的地摊经济[J].中国市场,2021,(06):86-87.
[9]刘彩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乌兰察布市地摊经济现状及发展探析[J].内蒙古统计,2020,(04):3-5.
[10]杨世伟,尹晶晶.新时期促进地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J].中国发展,2020,20(04):36-40.
关键词:疫情;非正规经济;摊贩经济;非正规就业者
在本次疫情中,青岛市开放摊贩经济管制、引导非正规就业者从事摊贩经济活动,为提振民生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在疫情视域中研究摊贩经济与非正规就业者的耦合关系,解答基于疫情视角下摊贩经济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帮扶力度这一问题对于疫情常态化的摊贩经济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正规经济部门吸纳非正规就业者就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文献综述
在摊贩经济与非正规经济方面的研究上,较之国外,国内学者对其探究存在起步晚、阶段性强、在21世纪后进入井喷式发展等特点。胡鞍钢、赵黎(2006)认为非正规经济在提振国民经济运行态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陈锋(2014)在研究中指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以摊贩经济为代表的非正规经济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根底。叶敏、王佳璐(2019)提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驱动对以摊贩经济为代表的非正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构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的过程中受制于资本化的城市空间治理战略而对非正规经济采取内生性的解构与排斥。
在非正规经济尤其是摊贩经济与非正规就业者关系这一领域的探究中,黄耿志、张虹鸥、薛德升等(2019)阐明伴随非正规经济扩张速度减缓、非正规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占比减少,但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全新的非正规经济营运而生。张永霞(2020)论述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非正规经济在降低失业率、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且作为经济部门的一种形式能够大量吸纳相关从业人员作为非正规就业者群体。Grxhani K(2004),黄耿志、薛德升(2009)先后论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代表的非正规就业者在城市非正规经济部门或从事非正规经济活动,能够有效减轻城市正规经济部门就业压力。
在疫情背景下,探究城市摊贩经济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帮扶力度的研究尤为少见,多为针对城市摊贩经济或非正规就业者的单层分析。
2 理论概述
2.1 摊贩经济相关概述
2.1.1 摊贩经济理论与界定
摊贩作为流动性极强、被列入城市管理以及依法取缔的个体小商品经营者,具有“三无”的性质特点,即无营业执照、无经营场所、无固定经营时间。脱胎于非正规部门的摊贩经济,依托个人劳动的高自由度贩卖与低准入门槛的同质化低价商品形式取得收入,是一种不需登记注册工商信息的低成本商業经济模式。摊贩经济作为个体小商品经营者形成的经济业态,是正规经济的重要补充,通常被视为民生经济的衍生根基和发展保证。
2.1.2 摊贩经济的存在意义
(1)经济效益层面。摊贩经济作为社会再生产和社会流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盘活资源,助推供需平衡,促进供应链完整,从而形成全行业上下游有机结构闭环的作用。
摊贩经济作为非正规部门类别的就业方式,为社会各阶层从业者提供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资本积累的途径和方式;在市场准入成本和从业门槛均较低的情况下,能更大范围地吸收社会上闲暇劳动力,从而降低失业比重;在平衡就业—失业关系的基础上,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经济可控性,降低和减少经济危机爆发的风险与诱因。
(2)社会效益层面。摊贩经济能够广泛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失业率下降,在促进社会结构扁平化的同时维持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城市地摊经济带来一定范围内短时间高频率带的摊贩流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
摊贩经济催生了范围广泛、内容众多、风格迥异的城市文化与市井文化,推动了通俗、大众文学与艺术的传播,是现当代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为城市文化外生传播的介质,是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与对外招商的名片。
摊贩经济是小微企业的培育摇篮,也是小微企业的培养皿,推动小微企业的孵化、成长与发展。促使非正规就业者注重个人品牌与信誉的经营,形成企业家精神。
2.2 非正规就业相关概述
2.2.1 非正规就业理论与界定
非正规就业是在薪酬、工作时间、就业关系、工作形式、社会保障和商业活动方面不稳定、不规范的就业模式,其性质不同于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者则是通过参与非正规经济活动而赚取不计入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从业者,多以城市流动摊贩为主要就业选择。
2.2.2 放开摊贩经济管制对非正规就业者的意义
(1)对失业者来说。为失业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即刻上岗的低门槛且高回报的就业岗位,在短时间内提供大批的待业岗位,有效地解决了失业者及其背后的家庭的生活资金来源问题,给予其开始新生活的希望与动力。
(2)对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开放摊贩经济管制,能有效解决因疫情而产生的工厂大面积减产、停产、倒闭而产生的雇佣工人数量减少、质量上升促使下的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失业现象,在减轻进城务工人员生活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促使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进一步流动。
(3)对城市工薪阶层来说。减缓了因疫情而产生的无法复工复产带来的经济压力,扩大其收入来源和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活成本,有效避免了疫情原因带来的阶层跌落。
3 青岛市帮扶政策创新商业模式
在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抓好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的十条措施》的基础上,青岛市政府以“一区一案、一街一策”为实施规范原则,擎纲举要、精准施策,将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有机融合,做到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切实“六保六稳”民生经济政策。 3.1 依托摊贩经济打造商业聚合体
随着疫情攻坚阶段的结束,全国各省市在“六保”“六稳”的政策指导下恢复、发展生产。从放开地摊经济管制再到依托摊贩经济打造商业聚合体,连通各区县摊点群,整合资源、构建一体化平台、打造“摊贩经济区”。
青岛市创新摊贩经济商业发展模式,率先为正规经济解压,依托非正规经济实现稳增长、保就业。在全国22个人口超过1000万、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中,衡量青岛经济发展的经济复苏指数达到59.1%,仅次于广州。
3.2 引导非正规就业者从事“夜间经济”
疫情进入常态化后,青岛市政府采取进一步扩大摊贩经济合理化范围,加大力度实现民生经济复苏。在市南区“HI CITY”2020年春季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宣布其主项目“HI CITY”在数据模型拟合中有望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以减少非正规就业人数,提振实体经济。此外,还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激励以从事摊贩经济为主要的非正规就业从业者从事“夜间经济”。
且“夜间经济”作为摊贩经济的一种,具有准入门槛低、所需成本少等特点,在劳动密集型人才结构相对饱和的青岛来说能够增加全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有助于青岛市民生发展、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同时提倡区域经济流通闭环模式,实现青岛市内供需“双循环”,全面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助推新兴经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3.3 大力扶持大数据应用于摊贩经济
以政府政策施力为契机,引导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下场”对摊贩经济采取一系列帮扶和支持措施,基于5G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发展有别于传统摆地摊式摊贩经济和社群团购的电商模式的摊贩经济新业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青岛市政府帮扶大量大学生摊贩经济创新项目,如扶持青岛地区互联助力地摊经济数字化服务平台与“星星之火”计划、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全国小店烟火计划”相联系,依托电子商务对大数据的精准把控,从根源上摸清消费者偏好、规范非正规就业者激活渠道与产品品控,为民生经济复苏做好前提基础。
4 摊贩经济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帮扶意义
4.1 赋予城镇基层就业创业新动能
基于切实“六保六稳”民生经济政策的角度,就业与民生呈正相关关系。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形势下,政府落实中央稳增长、保就业的任务,不仅需要主动施策,做到因地制宜、精准高效,更要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才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道路。
基于疫情常态化视域,摊贩经济作为高效灵活的就业模式,是对“双循环”经济中促进消费经济提振的新引擎,旨在普惠城镇基层人民,精准释放政策红利,吸纳众多“因疫失业”“由疫返贫”的城镇基层失业群体,激发其建设活力。
4.2 提升城市经济活力
利用摊贩经济本身特有的低门槛、低技术、严重依赖经销产品等特性,既有效解决了厂商的产品积压问题,又能够让消费者用相对较低的价钱买到真正需要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疫情而致使的商场封锁从而引起的人民现有物质消费欲望急速增长的情况与实际物质消费大幅降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盘活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动城市经济形成流动性闭环,助推社会流通的稳定运行。
5 结论
作为促进非正规就业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发展摊贩经济能够促使从业者长期、健康地就业,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失业率激增、城乡人才差别显著、正规经济部门人才市场饱和的背景下,摊贩经济缓解当下中国社会就业压力更具有战略意义。维持高质量发展的健康经济态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阶段应加强对于摊贩经济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关系研究,为政府施策科学把控风险。
参考文献
[1]胡鞍钢,赵黎.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1990-2004)[A].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情报告(第八卷 2005年(下))[C].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2012:11.
[2]陈锋.“区域竞次”“非正规经济”与“不完全城市化”——关于中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的一个观察视角[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03):1-7.
[3]叶敏,王佳璐.赶超国家、发展政治与排斥型摊贩治理——以S市的摊贩监管政策实践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9,(05):35-49+126.
[4]黄耿志,张虹鸥,薛德升,等.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倒U型关系[J].经济地理,2019,39(11):76-83.
[5]张永霞.非正规就业者生存状况研究——以合肥市流动商贩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2):94-95.
[6]Grxhani K.The informal sector in developed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A literature survey[J].Public Choice,2004,120(3/4):267-300.
[7]黃耿志,薛德升.中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兼论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学视角的研究议题[J].热带地理,2009,29(4):389-393.
[8]袁如意.疫情防控常态化视角下的地摊经济[J].中国市场,2021,(06):86-87.
[9]刘彩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乌兰察布市地摊经济现状及发展探析[J].内蒙古统计,2020,(04):3-5.
[10]杨世伟,尹晶晶.新时期促进地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J].中国发展,2020,20(04):36-40.